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抑郁患者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院治疗的抑郁患者的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80-0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对老年患者抑郁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前后的评分,探讨老年患者抑郁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因老年病诱发的抑郁患者60例,所有患者首先根据各自的原发病接受不同的专科疾病常规治疗,共随访4个月,此外给予口服抗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除接受上述药物治疗外,同时给予合适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治疗前后采用Zung抑郁(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所有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状况,比较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Zung抑郁(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原发病和抑郁状均减轻。两组患者对盐酸氟西汀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口干、便秘、食欲下降、头晕等,余无特殊。结论对于原发病引起的老年抑郁患者,不仅要针对原发病采取专科治疗,更要从不同层次多方面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干预下手,不仅能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恢复,更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抑郁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3年6月筛选心身门诊抑郁患者的家属44名,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团体辅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干预结束后对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团体辅导对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效果。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团体辅导可以提高抑郁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对抑郁患者家庭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 标签: 团体辅导 抑郁症 家属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年龄也逐渐扩展,增加老年人的比例。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心理问题也将突出显示,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很多问题。基于实例分析为主要方式,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存在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状态,显示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老年患者 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首发抑郁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5例首发抑郁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睡眠质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Athens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SQ问卷评分及GQOLI-74问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状,改善首发抑郁患者的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首发抑郁症 抑郁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护理干预对于防治孕妇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产妇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产前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评价两组孕妇产后抑郁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EPDS评分阳性率。结果研究组中1例患者EPDS评分阳性,对照组中11例患者EPDS评分阳性,研究组患者EPDS评分阳性率(2.4%)明显低于对照组(26.2%),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妇的产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产后抑郁的发生,降低孕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孕妇 产前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抑郁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6例抑郁有自杀意念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研究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后第2、4、8周,干预组患者HAMD总分和认知障碍因子自杀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第8周对自杀意念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及安乐死的态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抑郁患者的自杀意念。

  • 标签: 认知行为 抑郁症 自我伤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抑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3例精神分裂抑郁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介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PANSS量表评分、抑郁状评分、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周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NSS量表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状,提高精神分裂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抑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精神分裂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心理护理措施,观察HAMD量表评分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等HAMD量表各维度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率为82.2%(37/45),对照组完全依从率为68.4%(26/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提高患者接受治疗依从性,在精神分裂抑郁状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诊治的40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心理护理组则在一般性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状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心理护理组患者抑郁评分为(17.42±2.41)分,对照组患者抑郁评分为(17.11±2.38)分,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组患者抑郁评分为(6.15±0.96)分,对照组患者抑郁评分为(10.26±1.12)分,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抑郁状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心理护理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血糖达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内分泌科门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予以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对照组予以传统的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均干预8周。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HAMD和BDI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FBG、2hPG和HbA1C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抑郁患者疗效较确切,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缓解其抑郁情绪;并能提高降糖药效果,有利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 标签: 糖尿病 抑郁症 心理护理 抑郁状态 血糖达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在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抑郁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5例,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者纳入观察组,评估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在HAMD、SAS及QL-Index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要比护理前、对照组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抑郁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有利于改善焦虑情绪,提高其认知与行为能力,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东莞外来女性产后抑郁(PPD)患者的研究,找出导致PPD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东莞外来女性产后4~6周的产妇6000人,筛选出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分数≥13分产妇200人,并进一步进行社会心理学因素调查生活事件量表测定、特质应对方式测定、Lock-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并同时进行生物学因素测定抽血化验FT3、FT4、TSH、E2、P。结果1、东莞外来女性PPD社会心理学和生物学因素2组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心理学因素中的文化程度(aP)、来莞时间(aP)、家庭收入(bP)、正性事件次数(aP)、夫妻人生观和生物学因素中的TSH、FT4、P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aP<0.05,bP<0.01);2、东莞外来女性PPD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之间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T4和家庭收入有正相关、TSH和丈夫出生地、来莞时间、正性事件刺激量有正相关、TSH和职业、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夫妻人生观有负相关、E2和夫妇讲座及产后讲座的帮助、正性事件次数有正相关、E2和消极应对分有负相关、P和正性事件次数有正相关、P和消极应对分有负相关。(P<0.05-0.002)结论东莞外来女性PPD社会心理学因素和其甲状腺激素和性腺激素有相关性,对进一步推测产后甲状腺疾病和PPD预后有一定价值,建议通过上述的社会心理学因素能够为预防东莞外来女性乃至流动人口多的城市PPD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东莞外来女性 产后抑郁症 社会心理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预防产后抑郁的效果,为降低我县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3年住院分娩的82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及产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产褥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产后42天干预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38%(1/42),而对照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6.67%(7/42),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后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妇 产后 抑郁症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合并心理咨询对抑郁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中医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中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进行心理咨询,两组均进行8周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7.57%,实验组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合并心理咨询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在临床治疗抑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药 合并 心理咨询 抑郁症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