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治疗脑梗死患者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抑郁程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的脑梗死恢复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日生活能力得到改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抑郁 心理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肽普兰治疗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来我院确诊为抑郁治疗的患者30例.其中男病患有19例,女病患有11例,年龄在18岁~55岁,病程3个月~8年,排除有自杀倾向,出现精神病症状,对药物有依赖者,血常规.尿常规和肝功能检查均为正常者,身体上患有重度疾病者,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对他们进行西肽普兰治疗,告知病患家属本研究的意义,具体实施办法及相关问题,征得病患家属同意后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30例病患在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第2、4、6、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结果西肽普兰治疗抑郁第二周后,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和不良反应(TESS)评分明显下降.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的总分分别为28.69±1.24、25.17±3.16、22.01±1.29、17.54±2.93、14.03±2.77,(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的评分分别为6.71±2.94、5.96±3.72、5.61±3.63、5.33±3.24、5.26±3.09,(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肽普兰在治疗抑郁方面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西肽普兰;抑郁;治疗抑郁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2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风后抑郁在中医学里属于“中风、郁病”之合病,表现为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低等,严重者可引起自杀。治疗上注重宣阳开郁、振奋阳气、调畅神机。我院采用治郁汤治疗该病,效果显著。汤中桂枝辛温通阳,芍药酸寒益阴,二者相配,共奏宣通心阳、调和营卫之功;芍药配炙甘草,既可养血滋阴,又可酸甘化阴,益阴和营,四者相辅相成,使通阳与安神相得益彰。

  • 标签: 脑中风 抑郁症 治郁汤 观察疗效
  • 简介:产后抑郁发病率较高,危害性大,不仅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健康,而且影响婚姻、家庭和社会,早期识别并筛选出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并及时实施干预措施,更好地维护产妇的身心健康。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抑郁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4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适量为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抗抑郁剂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抑郁具有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临床并发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电针配合药物治疗 疗效
  • 简介:抑郁患者的情绪信息加工已成为前沿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其特异模式或许可以作为检测抑郁的有效指标。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抑郁患者对正性情绪信息的反应水平以及对情绪表情(尤其是悲伤表情)的辨别能力都有所降低,不仅抑制负性情绪的能力受损,而且在社会情境下精确判断面部表情微弱改变的能力也受损。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抑郁患者面部表情识别研究及其主要发现,并借鉴对精神分裂患者微表情识别训练的研究结果提出有必要开展抑郁患者微表情识别及训练的研究,最后分析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 标签: 抑郁症 面部表情识别 面部微表情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住院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住院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抗焦虑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量表分值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SAS量表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研究组SAS量表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较对照组量表分值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升临床疗效,使患者更快地康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焦虑症 影响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冠心病合并抑郁的证候特征,并探讨使用中药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冠心病合并抑郁的证候特征。采取双盲法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抑郁的证候特征以阴虚、肾虚、气虚为主,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证候特征有所差异。使用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 证候特征 中药干预 HAMD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和行为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降糖、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和行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及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和行为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糖尿病 抑郁症 综合干预 行为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女性更年期抑郁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0例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干预组35例。对照组只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而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受试者入组时及10周后进行测评,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干预组SAS及SD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的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女性 更年期 抑郁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围绝经期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自拟中药汤剂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更年期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更年期kupperman评分、SAS和SD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围绝经期抑郁症 中西医结合 心理干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病诱发抑郁病人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82例老年病诱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心理疏导护理,有利于促进老年患者抑郁状的改善,改变其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患者按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常规精神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7.13±2.29)分,对照组为(9.61±3.34)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抑郁状,临床应推广实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抑郁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患者情绪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自愿原则将1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进行结合团体认知治疗技术的小组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两组在心理护理前后自评抑郁状况,出院前调查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组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对抑郁患者进行小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健康教育的效果。

  • 标签: 小组心理护理 抑郁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焦虑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有效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整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SAS评分和HAMA评分,从而反应患者焦虑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AMA评分在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护理模式对焦虑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焦虑等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整合护理 焦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广泛性焦虑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观察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针刺组取百会、上星、神庭、水沟、膻中、巨阙、中脘为主穴,药物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每天口服1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的第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疗效评定,各1次,在治疗的第6周末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情况,1次。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药物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SAS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SAS、TESS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广泛焦虑症 针刺疗法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牙科焦虑在各国普遍存在,并已成为世界上大众人群中妨碍口腔保健服务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的牙科焦虑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口腔健康和身心健康,并且常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因此如何准确评估牙科焦虑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牙科医生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成人牙科焦虑的评估方法、流行趋势、相关因素、危害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对成人牙科焦虑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牙科焦虑症 相关因素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娱治疗在抑郁患者的作用。方法70例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维持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工娱治疗。结果密顿抑郁量表[1]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经过工娱治疗在抑郁患者的应用,不但可以满足患者的生活、生理需要,还可以分散其对疾病的注意力,使其由沉湎于自身疾病的痛苦中慢慢解脱出来,克服个性心理缺陷,改变不良认知,有效地调节情绪,促进抑郁心境的恢复,对抑郁自杀的危机干预以及预防抑郁病程慢性化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工娱治疗 抑郁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