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医学专家历来认为,皮肤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触摸或接触皮肤可以引起惊讶、愉快或性感等不同的情绪反应。经常抚摸婴儿,使婴儿得到爱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母婴依恋关系.促进婴儿心身发育。不同的情绪状态也可体现在皮肤上。如害羞时颜面发红,惊恐时脸色发自,情绪紧张和焦虑时手脚多汗。

  • 标签: 皮肤疾病 心理情绪 情绪因素 医学专家 情绪反应 心身发育
  • 简介:摘要心理因素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心理不但有益于躯体的健康,而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良的心理刺激不仅影响身体的健康,甚至引起身体的某些疾病。医学上常采用心理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来治疗一些疾病,往往能起到药物治疗不能到达的效果。

  • 标签: 心理因素 疾病 治疗
  • 简介: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1],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因此在对心身疾病患者生理护理的同时,须开展有效地心理护理。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治疗,提高心身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心身疾病 心理护理 护理原则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不可或缺的,心里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性。方法对收集80例心血管疾病的病患进行病情回顾,其中有不同年龄的病患,患有不同类别的心血管疾病,经过心理护理的干预手段,心血管疾病的好转率高达90%。资料分析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后,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治疗的效果。结果收集的80例病患分别患有的心血管疾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高血压病38例,肺原性心脏病7例,其中治愈的有32例,好转有39例,通过干预的心理护理,起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理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0000余例临床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10000余例临床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尤其是给予积极地心理护理,同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康复出院。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尤其是重视和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患者疾病治疗与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疾病治疗与康复 重要作用
  • 简介:摘要心理治疗是当代四大疗法之一,临床各科疾病都需要实施心理治疗,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与临床各科疾病密切相关;素质、人格、行为关联各科病;心理治疗可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各科患者的遵医率。常用的心理治疗主要是言语性心理治疗、非言语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与中医心理治疗。

  • 标签: 各科疾病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男科疾病实质上身心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与男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男科医师不仅仅是解除患者躯体痛苦,还应注意医治病人的精神心理创伤。男科医师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注意建立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同时注意启发和调动患者配偶的积极性,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并展开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对入住我科接受治疗的50例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展开分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展开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良好的心理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结论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至关重要,尤其要采取有针对性心理护理以提高康复的效果,增强患者信心和康复主动性。

  • 标签: 脑血管疾病康复期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病人的心理护理解决患者的高度应激状态缓及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方法具体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的解决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结果近十年来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因为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里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由此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 护理 疾病 关系
  • 作者: 李珂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5期
  • 机构: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问题李珂(眉山市中医医院心内科四川眉山620010)【中图分类号】R5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288-0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与病情发展具有密切关系,患者强烈的心理应激和情绪反应,会导致患者病情加剧,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依据相关资料显示精神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恶化的主要问题,患者情绪的抑郁、焦虑都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增加心脏损害。因此,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结合心脑血管疾病的具体病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支持,依据患者的心理反应情况,做好相应的治疗工作,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1心理因素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心脑血管疾病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脑皮层在刺激物的作用下,通过加工处理和储存,达到刺激转化成抽象的观念。在这个环节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作为刺激物被大脑皮层接受,通过认知评观念人格特征,并对资源,社会支持等等都是主要因素之一,大脑皮层联合区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转变成富含情绪色彩的内脏活动,并以行动的方式传输出来,对心血管疾病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2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人类身体疾病的发展与心理反应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来说,疾病的发展不仅仅受到身体因素的影响,还直接受到心理变化的影响,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恶化,甚至出现死亡等症状。很多患者在疾病的困扰下心理逐渐出现了转变,担心自己疾病的发展,或者是被家人遗弃等问题,情绪混乱严重,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心理敏感度相对较高。所以要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药物干预的方式,但非药物治疗始终是最佳的方式,结合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最佳的心理干预手段,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让患者能够在治疗以及康复过程中调整好状态,摆脱病态的阴霾。跟相关研究发现,很多患者出院后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心里会发生转变,出现不同程度的顾虑和忧郁,其根本原因在于患者在病症的折磨下长期缺乏锻炼,身体各项机能下降无力感加重,这是心脏损害的前期表现,如果患者没有重视起来,在恶性循环中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在疾病来临时,很多患者采用的是否认机制,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对疾病采取否定、漠视、淡化和回避的态度。很多患者在确诊为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