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美舒利的处方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00份含有美舒利药品的处方进行其合理性分析,并加以评价。结果500份处方中14岁以下患儿200例,占比40%,其中美舒利最常用适应证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所占比例为90.6%,其次为发热病因待查,所占比例为9.4%;14岁以上患者共300例,占比60%,其中美舒利最常用的适应证为各种软组织风湿病,慢性关节炎和神经性疼痛,所占比例约为51.2%,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发热,所占比例为20.0%,以及急性创伤、手术后疼痛,所占比例为11.9%。500份处方中,部分处方在美舒利的适应证、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结论在开具处方之前,应当合理评估美舒利的危险/效益比,并规范处方行为,做到合理用药,以期减少美舒利在临床应用中的用药风险。

  • 标签: 尼美舒利 合理用药 处方 评价
  • 简介:摘要1例74岁男性胃体腺癌患者先后接受一线、二线和三线化疗6、8和4个周期,因化疗疗效欠佳,接受阿帕替靶向治疗(阿帕替750 mg口服、1次/d)。18 d后,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症状,自行停药。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PLT)41×109/L,诊断:血小板减少症(3级)。立即给予升血小板治疗,PLT恢复至153×109/L后,将阿帕替剂量减至500 mg口服、1次/d。21 d后患者头晕症状复现,同时出现面部水肿,实验室检查示PLT 45×109/L。考虑血小板减少症与阿帕替有关且存在剂量相关性。再次给予升血小板治疗。13 d后,PLT恢复至214×109/L,采用减量并间歇用药方法,即阿帕替250 mg/d、服药3 d停药2 d。此后再未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稳定。

  • 标签: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肿瘤药 血小板减少症 阿帕替尼
  • 简介:曼-匹克(Niemann-Pick)病(NPD)又称鞘磷脂沉积病,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德国儿科医生AlbertNiemann于1914年首先报道,后经LudwigPick进一步阐述而命名.1966年人们才认识到本病由于神经鞘磷脂酶缺乏及活性降低所致.其发病率为(0.5~1.0)/10万,好发于中东、西欧、北美等地区[1].亚洲人发病率最低,以A型(急性神经型)最常见,约占85%.约1/3的患者有家族史.2012年1月我院收治1例A型NPD患儿,现报道如下.患儿女,8个月,面色苍黄、双下肢无力3个月余,发现肝脾肿大半个月,咳喘3d入院.病程中无反复发热,无皮疹、吐泻、水肿,无鼻出血、便血等,精神较差,少动,喂养困难.在外院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46U/L,其叔父患肝炎,被诊为"病毒性肝炎",住传染病院,查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CMV)抗体均阴性,腹部彩超发现肝脾巨大,疑诊"血液病?"

  • 标签: 尼曼-匹克病 A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炎病毒标志物
  • 简介:卡地平是第一个可以静脉注射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1981年在日本首次上市,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电压依赖型钙通道介导的细胞外钙内流,阻断心脏平滑肌S型钙通道而产生确切的降压作用,对血管的选择性较高,对心脏的影响轻,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适用于防治麻醉手术期间的高血压反应,可用于施行控制性低血压等。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卡地平在麻醉手术期间调控血压的应用情况。

  • 标签: 血压调控 尼卡地平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 麻醉期间 麻醉手术期间 血管平滑肌
  • 简介:马尔菲蓝状菌病是由马尔菲蓝状菌所致的局限性或侵袭性真菌病,常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也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从马尔菲蓝状菌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综述了马尔菲蓝状菌病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标签: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马尔尼菲蓝状菌 病因 治疗
  • 简介:前庭神经切断术(vestibularneurectomy)被广泛和有效的应用于治疗梅埃病导致的顽固性眩晕以及其他一些经药物或保守手术治疗无效的耳源性眩晕。前庭神经切断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对于85%~99%梅埃病患者而言,可以在消除眩晕的同时保存听力,从而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庭神经切断术 保守手术治疗 梅尼埃病 耳源性眩晕 顽固性眩晕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创建梅埃病患者前庭功能分级的方式,探讨梅埃病听力分期与临床意义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院确认为单侧梅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够象,所有患者分别完成CVEMP、VHIT、OVEMP、纯音测听与冷热测试检查。VHIT与冷热测试的结果其中一项异常可作为半规管功能异常;OVEMP结果异常作为椭圆囊功能异常;CVENP结时异常作为球囊功能异常。半规管功能、椭圆囊、球囊功能正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Ⅰ级,半规管功能、椭圆囊、球囊功能其中一项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Ⅱ级,两项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Ⅲ级,三项全部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 Ⅳ级。结果 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14例、Ⅲ期患者56例、Ⅳ期患者18例。患耳平均PTA是(50.28±20.64)dB HL。前庭功能测试结果显示CVEMP正常患者38例、异常患者64例,异常率分别是53.33%,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42.85%、64.28%、54.28%、72.22%;OVEMP 26例正常患者,76例异常患者,异常率为63.33%,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50.00%、50.00%、16.07%、83.33%。VHIT正常患者68例、异常患者32例,异常率分别是26.66%,其中Ⅰ、Ⅱ、Ⅲ、Ⅳ期 的异常率分别是7.14%、28.57%、28.57%、61.11%。冷热试验正常患者48例、异常患者54例,异常率分别是45.00%,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 21.42%、21.42%、53.57%、100%;据前庭功能分级,120例患者中Ⅰ级11例、Ⅱ级35例、Ⅲ级49例、Ⅳ级25例。其中Ⅰ期1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5例(31.25%)、Ⅱ级6例(37.50%)、 Ⅲ级4例(25.00%)、Ⅳ级1例(6.25%)。Ⅱ期1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4例(25.00%)、Ⅱ级5例(31.25%)、Ⅲ级4例(25.00%)、Ⅳ级3例(18.75%)。Ⅲ期5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2例(3.57%)、Ⅱ级14例(25.00%)、Ⅲ 级28例(50.00%)、Ⅳ级12例(21.42%)。Ⅳ期21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Ⅱ级5例(23.80%)、Ⅲ级5例(23.80%)、 Ⅳ级11例(52.38%)。 结论梅埃病患者跟随病程时长的发展,半规管功能与白玻钢化石器功能测试异常率会渐渐增加。透过对半规管低频椭圆囊、球囊与高频功能的细致化检测,对梅埃病患者前庭功能做出精细标准的评估。前庭功能与听力分布的一致评估能反应出患者病症的发展情况,还能对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术后康复的评判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前庭功能 梅尼埃病 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联合参附注射液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21年9月,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布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18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四组以20% PQ 80 mg/kg灌胃,参附注射液治疗组(12 ml/kg参附注射液)、布治疗组(60 mg/kg布)和联合治疗组(12 ml/kg参附注射液+60 mg/kg布)于染毒6 h后开始每日一次药物干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1、3、7 d时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各组大鼠7 d时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D),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肺组织中的含量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染毒组大鼠染毒后血清TGF-β1、IL-1β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联合治疗组1、3、7 d大鼠血清TGF-β1、IL-1β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PQ染毒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和布治疗组(P<0.05);经药物治疗后第7天,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布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肺泡腔内出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较PQ染毒组减轻,以联合治疗组大鼠肺损伤病变最轻;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大鼠肺组织W/D升高,MDA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FGFR1、PDGFRα、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PQ染毒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和布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肺组织W/D明显降低,肺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FGFR1、PDGFRα、VEGFR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布联合参附注射液可减轻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可能与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抑制TGF-β1的激活及抑制FGFR1、PDGFRα、VEGFR2在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相关。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肺损伤 尼达尼布 抗炎 抗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厄洛替、吉非替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DC25C)对肾细胞癌进展与舒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析基因本体论(GO)细胞周期数据集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肾癌舒耐药基因集,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鉴定出差异表达的CDC25C基因。在Caki-1与786-O细胞系中转染CDC25C小干扰RNA(siRNA)及其阴性对照,通过细胞活性检测、集落形成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CDC25C对肾癌增殖、迁移和侵袭潜能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CDC25C蛋白表达,给予舒处理探究CDC25C对肾癌靶向治疗敏感性的影响。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进一步明确CDC25C潜在的作用通路。采用t检验及Anova-test等进行组间差异分析,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CDC25C在肾癌组织中表达量(0.45±0.5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07±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8,P<0.01)。生存分析显示CDC25C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63.7个月)显著低于低表达组(9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9.860,P<0.01)。敲低CDC25C后Caki-1细胞克隆形成数目[(56.33±7.77)个]低于对照组[(111.67±17.50)个,t=4.991,P<0.01]、侵袭细胞数[(81.33±9.02)个]低于对照组[(201.00±18.52)个,t=10.006,P<0.01],舒半抑制浓度(IC50)值[(0.35±0.19) μmol/L]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6.73±1.47) μmol/L,t=7.439,P<0.01],786-O细胞趋势一致。结论CDC25C在肾癌中表达增高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与舒耐药性,靶向CDC25C作用轴有望进一步遏制肾癌进展。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 肾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吉非替、厄洛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学。方法选取2016年至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NSCLC),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服用吉非替,每天250mg,B组服用厄洛替,每天150mg。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药物经济学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药物治疗费用和费用疗效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厄洛替对NSCLC患者的治疗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吉非替比厄洛替花费更少,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信迪利单抗注联合仑伐替与仑伐替单药治疗Ⅲ期原发性肝癌临床对比。 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的30例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1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独仑伐替治疗,研究组实施信迪利单抗注联合仑伐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肝功能、总生存。 结果 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无变化,经过治疗后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客观缓解率86.67%高于对照组60.00%,研究组生存率73.33%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对于Ⅲ期原发性肝癌可采取信迪利单抗注联合仑伐替治疗,提高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信迪利单抗注 仑伐替尼 Ⅲ期 原发性肝癌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8岁,因“头部摔伤1h后”于2006年8月13日上午9点钟入院.摔伤时有昏迷史,时间不详,醒后诉头痛,有呕吐,为胃内容物.入院时查体:T:36.8℃,R:18次/min,P:68次/min,BP:14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精神差,枕部头皮有挫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mm,对光反射(+),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鼻腔无出血,

  • 标签: 头孢尼西钠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对2例老年C型曼-皮克病(Niemann-PickdiseasetypeC,NPC)患者及家系的NPCI和NPC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方法采集2例NPC患者及家系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引物设计扩增,直接基因测序检测。结果2例患者在NPCI基因6号外显子发现1个杂合子位点A644G(H215R),导致第215位氨基酸由His突变为Arg;18号外显子发现1个杂合子位点N931N(C2793T),氨基酸编码没有改变;2例家系其他成员未发现异常。结论NPC患者具有典型NPC临床特征,在基因水平上发现,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或新的突变位点,但家系基因特征不明显。因此,对于老年NPC患者或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 标签: 尼曼-皮克病 基因型 氨基酸序列 突变 骨髓移植 杂合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及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梅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3例予口服天舒胶囊、氟桂利嗪胶囊及盐酸倍他司汀,对照组53例仅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和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舒胶囊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疗效确切。

  • 标签: 天舒胶囊 梅尼埃病
  • 简介:摘要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阿帕替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高度选择性地阻断多种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且不良反应安全可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阿帕替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二线及以上治疗。文章将对阿帕替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阿帕替尼 不良反应 预后
  • 简介:摘要甲磺酸伊马替是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一线用药,其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作者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描述该药导致的各种皮肤黏膜症状,并总结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旨在帮助皮肤科医生提高对该药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认识,给予及时诊治。

  • 标签: 药物毒性 皮肤 黏膜 伊马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