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s, KPS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评估病情、判断预后及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入院最初24 h临床资料和入院前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和自理能力的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于住院期间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反映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和自理能力的KPS评分、入院时病情危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动脉血乳酸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确定其中预测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KPS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患者135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50例,住院期间死亡60例,存活75例,病死率为44.4%。死亡组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前KPS评分与存活组相比明显更低,分别为[30(30,40) vs. 70(50,9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PS评分(OR=0.938,95%CI: 0.914~0.963,P<0.001)、SOFA评分(OR=1.255,95%CI: 1.086~1.451,P=0.002)和动脉血乳酸(OR=1.219,95%CI: 1.059~1.404,P=0.006)为预测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病死率ROC曲线分析显示,与SOFA评分和血乳酸相比,KP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为0.830(95%CI:0.756~0.890,P<0.001);且KPS与SOFA和血乳酸联合对老年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单独指标更大,AUC达0.883(95%CI: 0.826~0.940,P<0.001)。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的KP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KPS评分可作为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 标签: 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评分 脓毒症 预后评估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1例66岁女性左肺浸润性腺癌患者接受安罗替12 mg口服、1次/d,服用2周,停用1周,3周为1个周期。规律用药14个月后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实验室检查示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1 698 ng/L,超声心动图示心尖运动减弱,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考虑为心力衰竭,怀疑与安罗替有关,停用该药并予对症治疗。8 d后患者上述症状减轻,NT-proBNP 485 ng/L。因病情需要,患者遵医嘱再次按原剂量口服安罗替。3个月后上述症状复现,并突发心室颤动,考虑患者的心力衰竭为安罗替所致。再次停用安罗替,给予利尿、改善心功能、营养心肌、补钾等治疗11 d后,病情明显好转。此后患者未再服用安罗替

  • 标签: 心力衰竭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耐多药结核病是全球结核病防治的主要问题,但国内外治疗成功率偏低,亟需研发新型抗结核病药物并优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德拉马是近年来上市的对耐多药结核病具有较好活性的药物,目前我国尚缺乏其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用药指导意见。为规范德拉马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本共识,对其分子结构及抗结核机制、药效/药代动力学、耐药机制和临床研究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临床应用提出了推荐意见,对其适应人群、禁忌证、使用方法、不良事件和注意事项等分别说明,以期为临床医生使用德拉马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索拉非(Sorafenib),是首个上市的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本文从专利申请量趋势、专利申请产出国和申请人分布等三个角度,对索拉非相关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化合物、晶型、用途等四个方面对索拉非专利技术进行了介绍。

  • 标签: [] 索拉非尼 肾细胞癌 肝细胞癌 专利分析
  • 简介:摘要1例83岁女性患者因右肺腺癌左肺转移和可疑肝转移口服吉非替0.25 g、1次/d。用药27 d后患者出现严重腹泻伴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示血钾2.1 mmol/L,粪培养结果为阴性,排除感染性腹泻。未停用吉非替,给予补钾、止泻等治疗4 d,患者痊愈。4 d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血钾2.96 mmol/L,考虑腹泻和低钾血症与吉非替有关。停用该药,给予补钾、止泻、止吐、护胃等对症治疗。停药9 d后,患者腹泻、恶心呕吐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示血钾3.52 mmol/L;停药22 d后,患者腹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示血钾4.69 mmol/L。

  • 标签: 吉非替尼 腹泻 低钾血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创建梅埃病患者前庭功能分级的方式,探讨梅埃病听力分期与临床意义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院确认为单侧梅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够象,所有患者分别完成CVEMP、VHIT、OVEMP、纯音测听与冷热测试检查。VHIT与冷热测试的结果其中一项异常可作为半规管功能异常;OVEMP结果异常作为椭圆囊功能异常;CVENP结时异常作为球囊功能异常。半规管功能、椭圆囊、球囊功能正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Ⅰ级,半规管功能、椭圆囊、球囊功能其中一项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Ⅱ级,两项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Ⅲ级,三项全部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 Ⅳ级。结果 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14例、Ⅲ期患者56例、Ⅳ期患者18例。患耳平均PTA是(50.28±20.64)dB HL。前庭功能测试结果显示CVEMP正常患者38例、异常患者64例,异常率分别是53.33%,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42.85%、64.28%、54.28%、72.22%;OVEMP 26例正常患者,76例异常患者,异常率为63.33%,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50.00%、50.00%、16.07%、83.33%。VHIT正常患者68例、异常患者32例,异常率分别是26.66%,其中Ⅰ、Ⅱ、Ⅲ、Ⅳ期 的异常率分别是7.14%、28.57%、28.57%、61.11%。冷热试验正常患者48例、异常患者54例,异常率分别是45.00%,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 21.42%、21.42%、53.57%、100%;据前庭功能分级,120例患者中Ⅰ级11例、Ⅱ级35例、Ⅲ级49例、Ⅳ级25例。其中Ⅰ期1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5例(31.25%)、Ⅱ级6例(37.50%)、 Ⅲ级4例(25.00%)、Ⅳ级1例(6.25%)。Ⅱ期1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4例(25.00%)、Ⅱ级5例(31.25%)、Ⅲ级4例(25.00%)、Ⅳ级3例(18.75%)。Ⅲ期5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2例(3.57%)、Ⅱ级14例(25.00%)、Ⅲ 级28例(50.00%)、Ⅳ级12例(21.42%)。Ⅳ期21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Ⅱ级5例(23.80%)、Ⅲ级5例(23.80%)、 Ⅳ级11例(52.38%)。 结论梅埃病患者跟随病程时长的发展,半规管功能与白玻钢化石器功能测试异常率会渐渐增加。透过对半规管低频椭圆囊、球囊与高频功能的细致化检测,对梅埃病患者前庭功能做出精细标准的评估。前庭功能与听力分布的一致评估能反应出患者病症的发展情况,还能对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术后康复的评判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前庭功能 梅尼埃病 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DC25C)对肾细胞癌进展与舒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析基因本体论(GO)细胞周期数据集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肾癌舒耐药基因集,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鉴定出差异表达的CDC25C基因。在Caki-1与786-O细胞系中转染CDC25C小干扰RNA(siRNA)及其阴性对照,通过细胞活性检测、集落形成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CDC25C对肾癌增殖、迁移和侵袭潜能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CDC25C蛋白表达,给予舒处理探究CDC25C对肾癌靶向治疗敏感性的影响。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进一步明确CDC25C潜在的作用通路。采用t检验及Anova-test等进行组间差异分析,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CDC25C在肾癌组织中表达量(0.45±0.5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07±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8,P<0.01)。生存分析显示CDC25C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63.7个月)显著低于低表达组(9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9.860,P<0.01)。敲低CDC25C后Caki-1细胞克隆形成数目[(56.33±7.77)个]低于对照组[(111.67±17.50)个,t=4.991,P<0.01]、侵袭细胞数[(81.33±9.02)个]低于对照组[(201.00±18.52)个,t=10.006,P<0.01],舒半抑制浓度(IC50)值[(0.35±0.19) μmol/L]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6.73±1.47) μmol/L,t=7.439,P<0.01],786-O细胞趋势一致。结论CDC25C在肾癌中表达增高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与舒耐药性,靶向CDC25C作用轴有望进一步遏制肾癌进展。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 肾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信迪利单抗注联合仑伐替与仑伐替单药治疗Ⅲ期原发性肝癌临床对比。 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的30例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1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独仑伐替治疗,研究组实施信迪利单抗注联合仑伐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肝功能、总生存。 结果 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无变化,经过治疗后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客观缓解率86.67%高于对照组60.00%,研究组生存率73.33%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对于Ⅲ期原发性肝癌可采取信迪利单抗注联合仑伐替治疗,提高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信迪利单抗注 仑伐替尼 Ⅲ期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阿帕替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高度选择性地阻断多种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且不良反应安全可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阿帕替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二线及以上治疗。文章将对阿帕替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阿帕替尼 不良反应 预后
  • 简介:摘要帕病毒病(NVD)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致死率达40%~7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近20多年来国际高度关注的新发传染病之一。帕病毒(NiV)是NVD病原体,其自然宿主是狐蝠科的果蝠。NiV可致人和动物感染,临床谱广泛,包括无症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命性脑炎甚至死亡。NiV自1999年首次在马来西亚被发现以来,主要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流行。NiV主要通过蝙蝠-猪-人、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造成人际传播。目前,尚无NVD特异性治疗药物和疫苗。我国目前没有NVD病例报道,但我国与NVD主要流行国家经济贸易及人员往来频繁,并且已在我国相关蝙蝠体内也检测到了NiV抗体,我国存在NVD输入与本地流行潜在风险。本文围绕NVD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等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NVD。

  • 标签: 尼帕病毒 尼帕病毒病 果蝠 流行病学 暴发 实验室诊断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左肺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首次化疗后查体颈部肿块大小约5.0 cm×4.0 cm。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给予埃克替125 mg口服、3次/d。4 d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迅速增大并伴红肿、疼痛,同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患者自行增加剂量至250 mg口服、3次/d,2 d后,颈部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7.7 cm×6.4 cm。考虑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迅速增大为埃克替所致肿瘤超进展。停用埃克替,给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化疗1个周期,同时给予阿美替。治疗3 d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9 d后颈部肿块缩小,7周后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4.6 cm× 5.3 cm,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转移 埃克替尼 疾病超进展
  • 简介:摘要马尔菲青霉菌(PM)是青霉菌中唯一的温度双相型真菌,可引起全身播散性马尔菲青霉菌病(PSM)。儿童PM感染多见于有免疫缺陷的宿主,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肺组织胞浆菌病、肺结核或侵袭肺曲霉病等。播散性的PSM进展快,并发症多,如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诊断主要包括免疫功能检测、血清标志物、病原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目前尚未有标准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主要的一线用药包括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等。现就儿童PM感染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马尔尼菲青霉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曼匹克病C型是一种胆固醇转运障碍引起的脂质贮积病,为NPC1或NPC2基因突变所致。因发病年龄不同,分为5型,分别为新生儿型、早期婴幼儿型、晚期婴幼儿型、青少年型和成人型。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均有差异。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肺浸润、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和痴笑猝倒。该病确诊依赖于发现NPC1或NPC2基因致病性突变和(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菲律宾菌素染色显示胆固醇异常分布。目前该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整体上预后仍较差。麦格司他可延缓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时间,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尼曼匹克病C型 肝脾肿大 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 麦格司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麦角林胶囊溶出度的滤膜吸附作用。方法:采用UV法测定麦角林胶囊溶出度吸光度,检测波长为:288nm。结果:麦角林胶囊溶出度试验,以0.45μm微孔滤膜过滤,舍去初滤液3ml,滤膜吸附作用可忽略不计。

  • 标签: 尼麦角林胶囊 溶出度 滤膜吸附 UV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个性化调整舒方案对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舒治疗的65例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血药浓度监测(监测组),45例为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同期接受舒治疗但未行血药浓度监测者(未监测组)。监测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2.9±12.3)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16例,≥2分4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IMDC)评分低危组3例,中危组15例,高危组2例;透明细胞癌18例,非透明细胞癌2例;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2级5例,3~4级11例,不详4例。未监测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57.7±11.3)岁,ECOG评分≤1分30例,≥2分15例;IMDC评分低危组10例,中危组23例,高危组12例;透明细胞癌37例,非透明细胞癌8例;ISUP分级1~2级8例,3~4级28例,不详9例。两组上述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第1周期采用舒服用4周停2周(4/2周)方案,第1周期用药前和用药第4、7、10、14、21、28天监测舒血药浓度,绘制患者血药浓度变化曲线,根据血药浓度峰值及回落时间制订个性化用药方案。未监测组采用4/2周方案。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反应率、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监测组20例中,18例(90%)接受舒治疗后的稳态血药浓度>150 ng/ml,其中10例(50%)为150~200 ng/ml,8例(40%)>200 ng/ml。2例稳态血药浓度为100~150 ng/ml。18例血药浓度>150 ng/ml者第1周期治疗后均出现严重不良事件(≥3级);2例血药浓度为100~150 ng/ml者,未出现不良事件。监测组20例从第2周期开始予调整用药方案,其中6例改为2/1周方案,4例改为10/5 d方案,7例改为7/3 d方案,3例改为5/2 d方案。监测组和未监测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6、25个月,中位用药时间分别为19、10个月。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调整方案前的90%(18/20)显著下降至35%(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未监测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25/45),与监测组调整方案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监测组总体客观缓解率(40%,8/20)高于未监测组(20%,9/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监测组较未监测组的中位PFS(23个月与10个月,P=0.002)和OS(未达到与25个月,P=0.005)均显著延长。结论本研究患者舒生物利用度较高,依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的用药方案显著降低了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OS和PFS。研究结论尚需在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性 血药浓度监测 个性化方案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1例52岁胃肠间质瘤女性患者,术后1个月给予甲磺酸伊马替0.4 g口服、1次/d。约5个月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及皮肤黄染。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8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36 U/L,总胆红素(TBil)32 μmol/L。考虑药物性肝损伤,停用伊马替。进一步检查示白蛋白29.5 g/L,HBV DNA 3.57×106 IU/m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1%;腹部增强CT示腹腔积液。患者为e抗原阴性慢性HBV携带者(20余年),结合上述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很可能为伊马替诱发的HBV再激活所致。给予抗病毒、保肝与人工肝治疗,24 d后ALT 25 U/L,AST 39 U/L,TBil 165 μmol/L,HBV DNA 659 IU/ml。约5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 262 IU/ml。

  • 标签: 甲磺酸伊马替尼 胃肠道间质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病毒激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马尔菲篮状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例马尔菲篮状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检测、免疫功能评估以及治疗和预后等资料。结果7例患儿中男5例、女2例,就诊年龄0.75~8.75岁。7例患儿均发热、6例咳嗽、4例营养不良、2例丘疹,3例有反复感染病史。体格检查7例均有肝脾肿大、4例浅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降低6例、血小板减少3例。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4例胸部CT表现片状斑片影、胸腔积液、纵隔或腋下淋巴结肿大,3例有结节影,2例有空洞。所有患儿通过组织或体液培养出病原,其中组织培养阳性比例2/2,骨髓培养阳性比例4/5。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发现马尔菲篮状菌序列比例为3/4;3例骨髓和(或)外周涂片镜检快速发现真菌。免疫功能评估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均阴性,5例确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中2例高IgM综合征,2例STAT1基因变异,1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IL2RG基因变异)。除1例合并颅内感染患儿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其余6例分别或联合使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有效,其中2例停药复发,1例停药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复发。结论儿童马尔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表现累及多个系统,呼吸道常见表现多为发热、咳嗽。胸部CT影像学表现多样,容易被误诊为结核感染。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有效,但抗真菌治疗停药易复发。

  • 标签: 儿童 马尔尼菲篮状菌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复发
  • 简介:安罗替是一种多靶点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VEGFR1、VEGFR2、VEGFR3、c-Kit、PDGFRβ的激酶活性,从而达到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安罗替被批准用于临床小细胞肺癌(SCLC)或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线及以上的治疗。手足综合证(HFS)是安罗替十分常见的(≥10%)不良反应(ADR)之一,但严重(3级及以上)HFS相对少见,严重程度分级详见表1。本文就该例患者,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并分析安罗替发生HFS的机制及治疗处置,以期为临床医生在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安罗替尼 药物不良反应 手足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