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针刺与常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insuf-ifciency,VBI)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5例VBI患者按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38例)、观察组(37例),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针刺治疗,选取双侧风池、'供血'穴、中渚及合谷、太冲,每日针刺1次,9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两组均治疗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优于对照组81.1%(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针刺治疗VBI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 标签: 盐酸氟桂利嗪:针刺疗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CD对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我院2004年~2013年TCD诊断的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狭窄诊治的病例。结果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增厚29例,颈动脉见斑块16例。6例经颈椎X线片及颈椎MRI证实颈椎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均具有不同的血液动力学及频谱特征。57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结论TCD检查对于诊断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系狭窄或闭塞在血流速度、频谱形态等血流参数上有很高的特异性,对指导预防及早期治疗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TCD 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 血流速度 频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线钉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采用带线钉结合中药熏洗治疗25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时间为3-18(10.56±0.21)个月。结果根据Neer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18例,良5例,差2例。结论使用带线钉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佳、无需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可以起到舒筋活络、滑利关节、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减轻患者功能锻炼的痛苦,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有助于患者重获一个无痛稳定的肩关节。

  • 标签: 肱骨大结节骨折 中药熏洗 带线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针刺项八穴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对照组仅针刺项八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更有效的缓解眩晕症状。

  • 标签: 温针灸 项八穴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ADL评分情况和血肿的清除情况。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ADL评分情况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之后,虽然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在血肿清除方面和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有明显的优势,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过程中采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基底区脑出血患者使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意义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脑外科基底区脑出血100例患者随机分组为A、B组。对A组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进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能力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方式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人数比较显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其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保守治疗患者(P<0.05)。生超早期微创引流术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保守治疗(P<0.05)结论临床对基底区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能够最大程度的将血肿融碎并使用穿刺针将其引流出脑外,有效清除血肿。直接减轻压迫损伤,短时间内使受损神经元得到修复。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能够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率,促进预后。

  • 标签: 基底区 脑出血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 临床疗效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显微条件下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择一年多来符合要求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0例,其中显微条件下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例16例(经侧裂岛叶入路8例,经颞叶皮质造瘘8例)总样本中另外24例为常规非显微条件下手术病例,做为对照。术后按诊疗常规实施治疗,观察并分析疗效。结果。预后方面显微条件下经侧裂岛叶入路、经颞叶皮质造瘘组和对照组三者秩和检验比较发现术后一个月GO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两比较发现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造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经侧裂岛叶入路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颞叶皮质造瘘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87。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现在手术时间P=0.000和术后气管切开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39(单侧)。结论显微镜条件下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清除术预后较好,微创治疗的优点在于脑组织的微侵袭,其中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正常脑组织和血管的损伤,因此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更加微创,疗效更好。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经侧裂-岛叶入路 疗效观察 微创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开颅术后在血肿腔放置ICP监护系统进行术后监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预防此类患者术后ICP反弹提供证据.方法收集出血量30~100ml中老年基底节脑出血患者70例,其中35例手术清除血肿后在血肿腔(脑实质内)放置ICP探头-光纤维传感监护系统、并回纳骨瓣;另35例常规手术清除血肿并去除骨瓣减压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ICP组GOS评分平均(3.10±1.56)分,有效率51.4%,对照组评分平均(4.40±2.35)分,有效率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出现肾功和水电解质异常者6例,硬膜下积液2例;对照组肾功和水电解质异常者15例,脑膨出8例、硬膜下积液2例、癫痫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开颅清除血肿术后,围术期7天持续ICP监护可防止ICP反弹,减少手术和药物等一系列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ICP监护 围手术期 基底节脑出血 中老年患者
  • 简介:工业废水与生活饮用水对人类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秀丽隐线虫是水的毒性研究的一种理想的模式生物。用线虫进行水毒性研究及评价,具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测试周期较短等诸多优势,现介绍国内外用线虫评价水毒性的一些常用指标及意义,对国内开展线虫毒性研究与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

  • 标签: 秀丽隐杆线虫 毒性 评价指标
  • 简介:基底细胞癌与毛母细胞瘤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由于对两者的分类和诊断比较混乱,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也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这就要求临床医师能及时、准确、有效地鉴别诊断基底细胞癌和毛母细胞瘤。临床上,尤其在病理上,明确鉴别两者很困难。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免疫组织化学和遗传学等方面对两者的研究增多,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鉴别依据。本文综述几种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用于两者鉴别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AR、CD10、Ln5γ2、Nestin、PHLDAl和CK20的进展。

  • 标签: 肿瘤 基底细胞 毛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线钉结合Krackow及Bunnell缝合法治疗远端新鲜跟腱断裂的术后疗效。方法分析16例采用带线钉结合Krackow及Bunnell缝合法治疗的新鲜跟腱断裂的治疗过程及及预后。结果术后疗效优13例,良2例,其中1例跟腱与皮肤有黏连。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带线钉结合结合Krackow及Bunnell缝合法治疗新鲜跟腱断裂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跟腱断裂 带线锚钉
  • 简介:以秀丽隐线虫模式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微生物代谢产物左旋-5-羟基-雌马酚对线虫寿命、生殖能力以及抗热应激和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0.1mmol/L和0.2mmol/L的左旋.5一羟基.雌马酚不仅能够显著延长线虫寿命,同时还能显著增强线虫耐热和抗氧化应激能力,而在相同浓度下线虫生殖能力则无明显不良影响。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转录物水平以及喂食相应线虫突变体daf-16(mu86)和daf-2(e1370),确定左旋-5-羟基.雌马酚延长线虫寿命与DAF-2/DAF.16Insulin/IGF-1信号转导通路相关。有关左旋-5-羟基.雌马酚显著延长线虫寿命和增强线虫抗性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 标签: 左旋-5-羟基 雌马酚 秀丽隐杆线虫 寿命 热应激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行超早期微创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98.44%、生活能力改善的优良率90.62%,优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71.88%、生活能力改善的优良率6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显著,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能力。

  • 标签: 超早期 微创穿刺引流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评价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20例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扫描结束后进行平扫横轴位重组图像/增强扫描横轴位重组图像(ARI/CE-ARI)后处理重建技术;计算出不同类型斑块的平均CT值,对不同类型斑块的强化程度、不同类型斑块血管壁的强化程度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20例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单侧38例,双侧82例,共计发现斑块316处,其中非钙化斑块85处,混合斑块103处,钙化斑块128处。统计学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处血管壁强化程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P<0.01),非钙化斑块的强化程度与管壁强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r=0.97,P<0.01)。结论MSCTA在评价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斑块稳定性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管壁的强化程度与斑块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椎动脉 基底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中央沟皮质与经侧裂手术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我科2013.1-2014.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分别予皮质入路、侧裂入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手术后3天再出血率、术后1月内死亡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1月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侧裂手术入路的血肿清除率、GOS预后评分、ADL有效率明显高于皮质入路。结论侧裂手术入路对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高血压脑病 基底节出血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B组),每组40例;A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显微镜 外侧裂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 临床 护理 疗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社区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明显,可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天麻素注射液 联合应用 椎&mdash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带线钉十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20例陈旧性髌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治疗加石膏托外固定;观察组行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加双带线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萎缩情况及X线片。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股四头肌萎缩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双带线钉十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复合体体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

  • 标签: 双带线锚钉 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确认藁双脐螺在中国大陆的输入和孳生情况,并了解其分布及扩散情况,为防控曼氏血吸虫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报告线索及藁双脐螺孳生环境特征,按水系和地理位置,于1981—1982年和2012—2013年,采用现场调查法对双脐螺的孳生分布、环境植被、水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981年确认在深圳市罗湖某鱼塘采集的螺蛳为藁双脐螺,为中国大陆首次报告。1981—1982年在深圳市调查10个公社(镇区、街道),于深圳市罗湖与香港新界交界的交界河罗湖桥至与深圳河交接处的河段约1000m、交界河与深圳河交接处至人民公园的深圳河段约1000m、与该河段相通的3条水沟长约300m、周边6口鱼塘和1口污水塘约4030m^2等环境发现有藁双脐螺孳生;深圳市其他9个公社(镇区、街道)及另外11个县区均未发现有该螺孳生。对有螺环境特征及水质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显示,中性偏碱水质适合该螺孳生,活螺数多的螺点水中氯化物含量为9.0~94.0mg/L,总硬度为44.8~142.8mg/L,氨氮含量为0.02~1.50mg/L;有螺环境类型为水塘、水沟、河3种,腐殖质较丰富,活螺主要沿水边分布,喜附着于水中漂浮物上,以下段及出水口水流缓慢处较多。2012—2013年的调查发现,在深圳市的盐田河、葵涌河和大沙河等7条河道及东莞市的石马河和惠阳区的淡水河均有活的藁双脐螺孳生。结论1981年在中国大陆首次确认在深圳市有藁双脐螺孳生,范围局限;双脐螺沿水系向周边地区扩散蔓延,目前已扩散到深圳市毗邻的东莞和惠州市的部分河道。

  • 标签: 血吸虫 曼森 双脐螺
  • 简介: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Slug及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non-BLBC)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对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95例BLBC及其癌旁乳腺组织和100例non-BLBC中FOXM1、Slug、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进行检测。计数资料的分析运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5例BLBC中,FOXM1、Slug和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84%(73/95)、67.36%(64/95)及52.63%(50/95),显著高于其在non-BLBC[57.00%(57/100)、47.00%(47/100)、31.00%(31/100)]及癌旁乳腺组织[25.26%(24/95)、26.31%(25/95)、9.47%(9/95)]中的表达(χ^2=51.673、32.146、41.337,P均=0.000)。BLBC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27.37%(26/95),显著低于其在non-BLBC[51.00%(51/100)]及癌旁乳腺组织[75.79%(72/95)]中的表达(χ^2=44.590,P=0.000)。FOXM1、Slug、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均与BLBC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4.669、18.387、21.287,P均〈0.050;χ^2=7.752、5.366、4.230、7.167,P均〈0.050)。BLBC中,FOXM1、Slug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9,P=0.006;r=0.284,P=0.00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503,P=0.000;r=-0.378,P=0.000),FOXM1与Slug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0,P=0.002)。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3,P=0.000)。结论FOXM1及Slug通过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从而促进了BLBC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可以作为BLBC预后评价的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样 叉头框转录因子M1 SLUG E-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