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入世”,伴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境外宗教对我国的渗透将进一步增加。对此,本文认为应以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基本思维方式来应对挑战,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相应对策。

  • 标签: “入世” 宗教渗透 开放
  • 简介:二战中修建的史迪威公路是条战时公路。随着战争结束,该路的大部分很快处于废置不用的状态。但是,从发展云南对西部各国的交通与交往来说,重新修复与改善史迪威公路,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将是云南应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之一。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史迪威公路 中国 缅甸 印度 云南
  • 简介:台湾学者李国祁先生曾对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这一时段内浙江省定海、杭州(即仁和、钱塘两县)庙宇寺观的修建(包括重修)做过一些统计,旨在说明清季民初民间传统宗教信仰的式微实况。但笔者检阅了清光绪年间(1875-1908)编修的嘉兴府7县地方志书(嘉兴、秀水、嘉善、

  • 标签: 地方志书 太平天国 民初 江南 寺庙 清季
  • 简介: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唐山重建30周年的时候,我们却把目光投向了开封。有多少人知道开封曾经七次被淹没,七次重建呢?开封人的智慧与勇气被黄河的肆虐磨砺得风骨铮铮。在当今世人的眼中,一幅《清明上河图》可以概括其历史繁华,一个中原腹地小城可以概括其当代地位,这都不能代表开封,灿烂的文化与励精图治的精神才是开封真正的城市名片。

  • 标签: 《清明上河图》 励精图治 开封 历史
  • 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它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更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这种制度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当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1948年纪念“五一”节的口号中提出了召开人民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这个号召迅速得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

  • 标签: 不断发展 合作制不断 多党合作制
  • 简介:600周年前,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成为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的先锋。今天,又一位中华名人“孔子”远涉万里来到了这里,将要向这里的人们传授中国的语言和灿烂的文化。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孔子 文化交流 肯尼亚 非洲 中国
  • 简介:在中国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租界,乒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产物。作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区域,租界一直是凌驾于中国主权之上的“国中之国”。20世纪初期以来,随着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租界的特殊地位开焰受到冲击。

  • 标签: 中国政府 租界 近代中国社会 20世纪初期 接收 战后
  • 简介:<正>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对全国行政区域作了重大调整,特别是东北地区,将东北划分为九省。它的划分,在全国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将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划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安、辽北、松江、合江、嫩江、兴安九省,热河省仍恢复“九一八”事变前旧有境界,未列入东北新省区以内。东北划分为九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1945年8月前东北在日本伪满统治时期,省制划分混乱不堪。日本侵略者为了便于统治和压榨东北人民,在1943年以前,曾将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划分为十九个

  • 标签: 行政区域 吉林省 国民政府 辽宁省 东北九省 国民党军队
  • 简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全球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显著现象是,国外的白银源源不断地大量流入中国,并一直持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与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关系?国外白银何以持续不断地流入中国?国外白银大量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拟略作论述。限于篇幅,文中讨论的时间范围主要为有明一代。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外国 白银 中国 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
  • 简介:解放,汉江屡发特大洪水。根据省委和荆州地委的精神。为确保丹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确保汉江550公里干堤和遥堤的安全,保护汉北、汉南广大地区约1000万亩良田和500多万人民及武汉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马良镇邓家湖和姚集乡小江湖干1950年、1954年、1964年和1983年四次蓄洪。荆门人民顾全大局,承担了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作出了极大的牺牲和贡献,使邓家湖、小江湖成为未被国家确定而实际当作正式分洪区在运用的地区。这里仅就我所了解的建国两湖四次蓄洪及1983年两湖人民在省、地、市各级党委关怀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情况综述如下:邓家湖、小江湖濒临汉江,自

  • 标签: 小江 建国后 外江水位 防汛指挥部 汉江下游 分洪区
  • 简介:国民军训的缘起1931年九一八事变,举国震惊,东北学生逃亡关内,到处流浪,无家可归;华北学生身处前沿,首当敌锋。当此敌人的旗帜已插遍长城内外,祖国半壁河山沦入敌手,国家危急存亡之秋,青年学生们纷纷奋起,向全国人民呼吁紧密团结起来,救亡图存,反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立即出兵,共同抗日(当时我在国民党中央军校供职)。首先,东北华北各大学的学生请愿团有组织有秩序地到达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沪杭一带学生闻讯立即响应并组织起来,星夜赶到南京,各地学生也闻风而来,乍冷还寒季节里的石头城,一时处于沸腾之中。

  • 标签: 国民政府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 青年学生 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
  • 简介:<正>“岗第二期文化”类型是依据最初发现于安阳岗龙山文化遗存而得名的。安志敏同志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一文中做了详尽的论述,梁思永先生在“小屯龙山与仰韶”一文中作了简要的叙述,《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以下简称《收获》)把这种文化类型也叫“河南龙山文化”。我们认为这种命名值得商榷,因为:1.根据《收获》一书中说:“它(指“岗第二期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和河北南部……”也就是说它不仅分布在河南,而且在山西和河北南部

  • 标签: 二期文化 新石器时代 河北南部 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 文化遗存
  • 简介:编者按:"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面临着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复杂和困难的局面.重新组建国家经委并恢复国家经委的工作,对于企业整顿和国民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袁宝华同志长期在国家经委工作,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国家经委的恢复组建等重要工作,并担任国家经委常务副主任、主任等职.最近,我们专门就这方面的问题采访了袁宝华同志.

  • 标签: 国家经委恢复 恢复组建 文革国家经委
  • 简介:在宋子文的西安事变日记中,并没记录有关释蒋如何保证张学良、杨虎城人身安全的内容,在这方面,大量有关事变当事人的回忆,都指宋美龄、宋子文兄妹当时确就以后张学良、杨虎城的人身安全作出了口头的保证.对此,张学良后来接受日本NHK记者访问时称,并没有这样的保证,因为他本人人身安全这样的大事,仅凭简单的口头承诺是担保不了的.

  • 标签: 宋子文张学良 宋子文档案 张学良宋子文
  • 简介:通化“二·三”事件发生在1946年的春节前后,是国民党军队当时在东北发动的40余起暴动之一。当时,我在东北人民自卫军(东北民主联军的前身)“航空总队”学习,亲自参加了平息通化“二·三”暴动的战斗。暴动前匪首全被擒

  • 标签: 人民政权 抗战胜利 通化县 敌人 手榴弹 司令部
  • 简介:<正>丹徒下湖遗址,位于沪宁铁路三山车站南约2.5公里处,西北距镇江市约13公里(图一).下湖,平面略呈葫芦形,南接丹阳县中心河,北连上湖.下湖原与上湖同为一体,后由大坝将两者隔开,有利于保持等差水位.环湖一周,有下东沟、西因、前韦、前后庄泉、池家坝、两湖、倪家等村庄围绕分布.该湖南北长约2000、东西最宽处约400米,若连同上湖的面积共有百万平方米以上(图版叁.1).湖底近平,中部稍高,海拔高度约7米左右,内长有芦苇和水草.湖岸的东、北、西三面是缓坡高地,西北面并与宁镇丘陵的余脉相连,整个地貌呈北高南低之势,其南为地势稍低的丹阳练湖平原.考之,所谓上、下湖以及丹阳练湖,它们最早的成湖时间大约是六朝初期.史载“晋时陈敏为乱,据有江东,务修耕织,令弟谐遏马林溪以溉云阳(今丹阳),亦谓之练塘(湖)”.可证以上三湖在形成之前,原都是丘陵高地之间的大小平地.该遗址发现于1980年春.当时,丹徒

  • 标签: 吴文化 遗址 丹徒 鼓座 楚文化 湖熟文化
  • 简介:1688年噶尔丹入侵的喀尔喀诸台吉与俄国〔日〕柳泽明前言1688年,卫拉特部噶尔丹博硕克图汗侵略喀尔喀,攻破喀尔喀左翼土谢图汗以后,喀尔喀诸台吉的大部分逃往内蒙古,寻求清政府的庇护。对于此事,宫胁淳子在对各种史料进行认真研究,明确地否定了以往的观...

  • 标签: 喀尔喀 噶尔丹 俄国 土谢图汗 尼布楚条约 阿勒坦汗
  • 简介:我馆所藏有关西安事变的档案资料,已选择一组西安事变发生南京国民政府应变及营救蒋介石的函电,公布于1981年《历史档案》第一期。陈布雷所藏“解决陕事之文件”,对研究西安事变“陕甘善后问题”政治解决经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虽非原件,然系陈布雷亲笔所录存,特按时间顺序整理公布于。又文中所有污蔑中共方面字句,均未加“”号。

  • 标签: 部队 张学良 西安城 副主任 高级将领 部长
  • 简介: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林区三唱》中的《楠竹歌》、《花纹歌》,脍炙人口,其中,《楠竹歌》曾被编入全国统编初中课本。虽然如此,但其创作经过却鲜为人知。汀泗区请郭小川写劳模事迹197O年秋收,湖北省咸宁县汀汹区甘棠公社燎原大队的省级劳模、老贫农杨家大带病参加生产队挑谷头,在过田缺口时中风病故。杨家大旧社会在咸宁、嘉鱼、武昌、蒲诉四个县辗转做长工几十年,83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天天出工,还经常义务为集体做好事,并积极为生产队长出点子,支持队里工作。汀汹区安排秘书兼宣传报道干事成才德将他的事迹写了一篇材料,并送了一份到中共咸宁地委机关报《咸宁报》去发表。当成才德带着这份材料参加咸宁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

  • 标签: 郭小川 楠竹 东方红水库 革委会 咸宁市 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