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405年7月I1日,一阵嘹亮的号角划破清晨的天空。龙江造船厂人头攒动,赶来看热闹的老百姓把船厂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当一艘长148米,宽60米的巨船身披金灿灿的阳光,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造船厂 老百姓
  • 简介:每当想起郑和率领庞大海船驰骋在烟波浩渺的大洋时,心情总是澎湃不已,为在那个时候我国已拥有那么强大的船队而自豪。“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中国使节与海外各民族友好相处的热烈场面更令人感动不已。可是,令人纳闷的是郑和逝世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像郑和那样杰出的航海家。中国船队远洋航行从此销声匿迹。穿越大洋的海船,放眼望去尽是西欧海船。此消彼长的原因究竟何在?为了揭开这一迷团,笔者近日得宽余,再次翻阅史籍、拜读许多专家学者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以及大航海时代西欧一些国家的航海记录。经过多时的琢磨、研究比较,似有所悟,是否真知灼见,愿以此与读者商榷。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航海家 民族友好 远洋航行 专家学者 海船
  • 简介:明代皇帝派郑和西洋主要出于政治因素,而非发展经贸;不但不可能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反而劳民伤财,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落。从航海史的意义上看,郑和西洋走的基本上是过去的老路,没有开辟具有重大意义的新航线。郑和西洋向世界展示了明王朝“我是老大…‘我家最阔”的排场,但这种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的超豪华演出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 标签: 郑和 下西洋 朝贡贸易 航海
  • 简介:自从明永乐三年(1405)六月朝廷派郑和通使西洋(明朝时将婆罗洲以西海域称为西洋)以后,太仓就和郑和西洋这一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明朝 历史事件 太仓市
  • 简介: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间,他先后七次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岸,在当时航海史上绝无仅有。郑和西洋使中华民族的声誉远播海内外,发展了与亚非各国间的贸易,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他先后率领着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他们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万顷海洋中“沧溟十万余里”英勇奋斗了近三十年,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航海家 中国历史 航海史 中华民族 文化交流
  • 简介:郑和在他主张“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夏华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海也”的海权思想指导,执行明永乐皇帝的开海政策,率领船队七西洋(1405—1433),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均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

  • 标签: 国家富强 海权 执行 思想指导 制服 皇帝
  • 简介: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任何纪念活动都不仅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的辉煌,而是为了新的发展,为了超越.纪念郑和既要看他的历史功绩,弘扬其民族精神,更应扩宽眼界,分析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从中汲取深刻的经验教训.

  • 标签: 纪念郑和 弘扬 超越
  • 简介:郑和是世界航海的奠基人,是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他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率领船队七西洋,沟通并拓展了中国与南洋、印度洋、阿拉伯海,直至非洲东岸等国家与地区的海上交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和西洋是世界古代的航海史上时间最早、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活动范围最广的航海活动,堪称世界航海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嘉兴 航海事业 文明交流 七下西洋
  • 简介:郑和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著的《郑和西洋研究文选》不久前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计1200千字。按“综编”、“史论”、“航海”、“人物”四部分编辑。《郑和西洋研究文选》是一部有关郑和研究的史学研究论著选集,取材范围集中于国人百年研究发表的主要成果。所选多为史据充分、观点清晰、论证有据、具有新意和重要学术价值的代表性论文。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出版发行 文选 海洋出版社 领导小组 纪念活动
  • 简介:郑和每次出海的船队不仅人数多,而且信仰各异,有信仰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多个宗教的船员。在远航活动中,一大批回族穆斯林,也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这一永载史册的壮举立下了丰功伟绩。郑和船队的这些回族穆斯林,他们不仅有着娴熟的航海技术,通晓阿拉伯语、波斯等语种,熟知伊斯兰国家的风土人情,同时还有着极其丰富的远洋航海实践经验,因此,这是一支“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船队”:

  • 标签: 回族穆斯林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 航海技术 伊斯兰国家 伊斯兰教
  • 简介:最近,广东南澳县博物馆在深澳古镇征集到一件重要文物——“三保老爷”石香炉。该炉系花岗岩雕制,外观似斗,高17厘米,上下平行,上面长25.5厘米,宽16厘米,下面长23厘米,宽14厘米。正面雕刻有浅浮花纹图案,图案之上自右至左横排阴刻“三保老爷”四字,字径4至5厘米。

  • 标签: 南澳县 郑和下西洋 文物 发现 花纹图案 博物馆
  • 简介:郑和西洋在十五世纪初,船队的饮食供应,除出洋前“盐、酱、茶、酒、油、烛”等件,照人数依例准备外,部分食物及饮水势需来自航线沿途就地取材的补给。当时随船人员曾描述,“高山巨浪罕曾观,异宝奇珍今始见”,其中热带水果、棕榈科植物、酒类与调味香料等,饶具东南亚、南亚及中东地区之风味,本文特依据《瀛涯胜揽》所记作分析,并实地寻查印证,以期重现六百年前之异国饮食风貌。

  • 标签: 粮食类 蔬菜水果类 调味料 嗜好品
  • 简介:近来,传闻中的非洲肯尼亚帕泰岛“中国上海人”后裔,已渐渐地成为事实。肯尼亚姑娘姆瓦玛卡·郑华(刚取的中国名)已经来到了老家,并且作客上海电视台。而六百年前,跟随郑和西洋的上海人陈常的史实,也越来越清晰。这不仅仅是两相巧合,而是历史机遇的必然。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上海电视台 上海人 肯尼亚 后裔 国名
  • 简介:在对郑和西洋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以后,一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既然郑和是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西洋是航海史奇迹,但是这位伟大航海家及其伟大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为什么会受到冷遇?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的知名度无法与西方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相比,郑和西洋成为航海史上“被遗忘的伟大航行”。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郑和之后,再没有出现伟大航海家和航海壮举,郑和西洋为何成会绝响?在明代郑和西洋后,中国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被继续,刚刚开放的国门又被关上,而且实行“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这是什么原因呢?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中国历史 航海家 闭关自守 哥伦布
  • 简介:郑和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和外交家。他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率船队七次西洋,每次西洋都经过福州闽江口一带,并停泊在太平港,伺风开洋。他在福州留有如下主要遗迹: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福州 遗迹 航海家 外交家 探险家
  • 简介:郑和七次西洋既是中国、也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福州不仅是郑和西洋的重要造船基地和后勤基地,同时也是琉球王国向明朝进贡和册封使臣出使琉球的主要门户.本文以此为线索,结合具体史实探讨郑和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的密切关系.

  • 标签: 郑和 朝贡贸易 琉球
  • 简介:作为事件的郑和西洋,海内外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作为经验的郑和西洋,特别是作为知识积累重要里程碑的郑和西洋,仍有探究的空间。从知识的视野来看郑和西洋,规模宏大的远航正是中国人海外知识累积与递进的重要历程。这一认识有必要从郑和研究的兴起谈起。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知识积累 知识累积 郑和研究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