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对接方法对黄酮苷元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结合模式和能力进行研究,以阐明黄酮苷元类生物活性作用的理论基础。方法:从RCSBProteinDataBank数据库检索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晶体结构,收集黄酮苷元类配体,用Schrodinger8.0软件对受体和配体进行对接计算,分析受体和配体的作用模式和对接分数。结果:EGFR和黄酮苷元类配体能够较好对接,其作用模式大致分为Ⅰ、Ⅱ和Ⅲ3种,结合能力强的配体在活性结合位点可见氢键形成和亲脂基团,5、7位和4′位的取代对结合模式的影响较大。3、7、3′、4′位的取代的变化对结合能力影响较大。结论:黄酮苷元类化合物存在与EGFR较好的结合,其中可能有选择性和多靶标的EGFR抑制剂存在,其取代位置和方式可以影响结合模式和能力,对于研究黄酮苷元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黄酮苷元 对接计算 结合模式
  • 简介:目的探究了酵母茵与乳酸菌混合发酵培养的工艺参数。从茵的生长动态、还原糖变化动态、pH值变化动态等方面对所选条件进行中试验证。结论从实验中可得在酵母茵与乳酸菌混合发酵培养48小时还原糖含量最少,酵母菌数量不再增加,并且乳酸菌数量也达到一个高峰期,此时pH值达到3.8,适宜此时终止酵母菌与乳酸菌的混合培养。

  • 标签: 酸奶 乳酸菌 酵母茵 还原糖 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足月出生的正常体重儿100例,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婴儿不同时间节点的身高、体重以及出生6个月内常见病患病发病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婴儿在出生3个月、6个月时身高、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母乳喂养组婴儿身高、体重显著高于、重于人工喂养组;出生6个月内母乳喂养组婴儿常见病发病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婴儿,且本次研究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婴幼儿的发育有着促进的作用,同时能增强婴幼儿抵抗力,是人工喂养无法取代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婴儿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旨在于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儿童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本次研究患儿的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2022年12月份,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常规治疗,乙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生长速率、预测身高,以及骨龄。结果:乙组患儿的各项水平好于甲组,P

  • 标签: 重组人 生长激素 特发性矮小儿童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胰岛素联合可乐定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儿童实施治疗性游戏的辅助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家属的满意度。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1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治疗性游戏的方式,对比两组儿童不同护理干预后的应激反应和家属的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运用治疗性游戏的儿童应激反应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矮小症 激发试验 治疗性游戏 家属的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到8月期间收治的6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后生长发育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抚触护理 早期新生儿 生长发育
  • 简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靶向疗法的出现已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目前针对HER2靶向治疗无效的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曲妥珠-依沙替康衍生物(以下称为DS-8201a)是由第一三共(DaiichiSankyo)公司正在开发的一种新型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前研究表明对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均体现出显著活性,并对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耐药的肿瘤细胞也具有抑制活性。Ⅰ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显示,DS-8201a对既往接受HER2靶向药物治疗后耐药的患者具有治疗效果,其2017年8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突破性疗法、快速通道和快速审批资格,有望为HER2耐药及HER2低表达乳腺癌带来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就DS-8201a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情况作一概述。

  • 标签: DS-8201a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比较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经济效果.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生长抑素(A组)与奥美拉唑(B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分别为96.29%和89.06%,无显著差异(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873.61和1770.13.结论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案.

  • 标签: 生长抑素 奥关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GB对体外培养的胚鼠脊髓神经元存活和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原代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和显微测量,观察GB对神经元存活和生长发育的作用。对培养7d细胞行NSE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GB对NSE染色阳性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GB及NGF能够促进体外培养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及NSE染色阳性神经元的存活,促进其细胞及突起的生长。其促进脊髓神经细胞的存活、胞体及突起发育的作用与NGF一致,而其促进神经突起分化与生长的作用强于NGF。结论NGF和GB能促进培养大鼠发育期脊髓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生长,并且表现出各自作用的特异性。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银杏内酯B 神经元 脊髓 鼠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激素预处理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体外受精治疗的60例卵巢低反应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促排卵方案,观察组则在前者治疗方案中加用生长激素预处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卵子成熟率、受精率、获卵数、优质胚胎数以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卵子成熟率、受精率、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长激素 预处理 卵巢低反应 体外受精 效果
  • 简介:三阴性乳腺癌作为乳腺癌中种特殊亚型,由于其具有侵袭力强、远处转移风险高和预后差等特点,成为近年来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存在较高表达,其表达及信号传导通路往往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从3个方面综述三阴性乳腺癌中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信号传导通路有关的靶向治疗。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传导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腹部损伤患者术后应用生长抑素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以80例急诊腹部损伤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11-2021.03之间,将8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40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实验组基于前组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结果及生存质量。结果:2组对比治疗结果及生存质量等数据后发现实验组更优,经统计数据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急诊腹部损伤 生长抑素 胃肠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桌面游戏小组工作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性。方法:时段:2018年04月至2020年09月,收集本院接治的老年痴呆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84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42)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桌面游戏小组工作治疗的观察组(n=42),对比治疗效果、CDR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和对照组(83.33%)相比,观察组(97.62%)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CDR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R评分(19.15±2.06)、MMSE评分(21.67±3.56)、ADL评分(36.89±2.74)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实施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桌面游戏小组工作治疗方案,对老年痴呆患者具有提高日常生活功能的效果,疗效确切。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桌面游戏小组工作 老年痴呆 日常生活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改善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0-6个月龄婴幼儿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儿童保健服务,研究组予以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比较两组干预后3、6个月的身高以及体重,干预后12个月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3个月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6个月身高、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3个月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6个月身高、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儿童保健改善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效果显著,增长身高、体重的同时降低营养性贫血、腹泻、低血钙等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个体化营养干预 儿童保健 婴幼儿 营养性疾病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肠梗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肠梗阻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指标、治疗前后机体炎性指标。结果: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SA、Fer指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生长抑素治疗 老年肠梗阻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6-羟基多巴胺(6-OHDA)引起的去交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给大鼠注射6-OHDA(8mg/kg),造成化学性交感神经末稍损伤模型。以NGF200-1600BU/kg肌肉注射,连续10d,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法测定两侧颌下腺中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6-OHDA可使大鼠颌下腺中NE的含量下降36.6%(P<0.05),NGF可增加神经损伤大鼠颌下腺NE的含量,并有较好的剂量一效应关系,400BU/kg即可使NE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NGF肌肉注射对6-OHDA引起的大鼠化学性交感神经末梢损伤有促进修复作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6-羟基多巴胺 大鼠 神经损伤 去交感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肿瘤的增殖和转移都需要血液供应的支持。在研究恶性肿瘤转移过程中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很关键的因素,肿瘤脑转移的重要条件是脑组织血管密度增加,研究证实,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与血清中VEGF浓度相关。

  • 标签: 颈淋巴结转移 癌淋巴结 脑转移 恶性肿瘤转移 血管密度 联合根治术
  • 简介: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对早期急性肠梗阻患者炎性因子的表达及病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均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总体缓解时间,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总体缓解时间分别为(7.14±2.41)d,(4.03±1.53)d,(3.98±2.00)d,(8.05±1.01)d和(13.21±7.23)d优于对照组为(11.84±3.25)d,(7.28±3.05)d,(5.51±1.76)d,(11.50±1.05)d和(21.01±10.62)d(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分别为(50.0±4.4)ng/mL和(49.8±5.4)ng/m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1±2.1)ng/mL和(56.2±4.8)ng/mL(P〈0.05)。结论: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早期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可降低急性肠梗阻患者炎性因子的表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肠梗阻 炎性因子 总病程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9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出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应用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能迅速出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 老年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中转化生长因子(T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丙酸倍氯米松对T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例鼻息肉手术患者术前应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每鼻孔2喷,每日2次),术后取鼻息肉组织检测治疗前后T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丙酸倍氯米松喷雾荆后鼻息肉组织中TGF在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丙酸倍氯米松可抑制黏膜上皮增生、减弱血管生成、减轻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从而抑制鼻息肉的形成。

  • 标签: 鼻息肉 丙酸倍氯米松 转化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