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即对54例胸腰脊柱结核围手术期进行细致的护理。具体是心理护理、术前营养支持、保证抗结核化疗、肺功能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合理体位、营养供给、切口及各管道的护理、呼吸功能的锻炼、肢体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结果:54例患者平均住院18天,护理治疗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功能训练、术后呼吸道管理、切口引流管的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对胸腰脊柱结核手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 标签: 脊柱结核 胸腰段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不同年龄脑瘫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不同生理、心理、社会功能阶段,运动功能与障碍程度及环境状况亦不尽相同。根据上述特点和规律,应关注和重视不同年龄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目标的制定以及康复策略的选择。

  • 标签: 不同年龄 脑瘫患儿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总结我院近2年对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经验,分享给基层医院,仅供参考和讨论。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背景:自从现代脊柱内固定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鲜有详细的关于成人脊柱畸形采用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假关节形成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成人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假关节形成的趋势、危险因素,并应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4评价表对结果进行评分。方法:对同一机构的232例手术治疗成人脊柱畸形的病例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患者平均年龄40.8岁,初次手术150例,翻修术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长节(4个或4个以上椎体)的固定融合,至少有2年以上的随访。临床结果的评估采用脊柱侧凸协会的问卷调查表。结果:40例患者有假关节形成。与假关节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术前患者胸腰椎后凸大于20。(p〈0.0001)、年龄超过55岁(p〈0.001)、融合S,节(相比融合L5或更近端的节,p=0.002)、融合多于12个节(p=0.037)。问卷调查得出的有假关节形成患者的评分平均低于无假关节形成患者的评分(p=0.001)。结论:用长节的现代脊柱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脊柱畸形后,假关节发生率为17%,且临床随访效果不满意。可信水平:预后性研究,Ⅱ级。详细的可信水平描述参见作者须知。

  • 标签: 假关节形成 内固定术后 脊柱畸形 多节段 成人 脊柱内固定技术
  • 简介:目的阐述单纯双侧指固有动脉节性损伤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1999年9月~200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例13指单纯双侧指固有动脉节性损伤进行归类及相应处理:开放性损伤11指,指固有动脉节性损伤伴皮肤挫伤,行血管移植术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术修复;闭合性2指,指固有动脉节性损伤,密切观察伤指血液循环,及时行血管移植术修复.结果13指血液循环恢复良好,均成活,功能评价优.结论单纯双侧指固有动脉节性损伤应积极处理,常需行血管移植术,正确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断指再植 指固有动脉 节段性损伤 血管移植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胸食管癌根治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总结270例胸食管癌根治切除手术淋巴结的转移方向和部位。结果270例胸食管癌手术共清扫和检出淋巴结1137枚,癌转移淋巴结403枚,转移率35.44%,转移的方向以横向为主,转移的部位以食管旁组和纵隔组为最多。结论胸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多存在跳跃性,食管旁淋巴结阴性并不能否定无远处转移,胸中上段食管癌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应行胸腹部淋巴结清扫术,胸上段食管癌应重视纵隔淋巴结的清扫。

  • 标签: 食管肿瘤 胸段 淋巴结切除术 手术范围
  • 简介:随着我国现代工业技术不断发展,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脊柱骨折已经成为骨科的常见急诊之一。由于胸腰(T11-L2)是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的转折移行处,更是肩背部应力集中的部位,这一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生物力学关系,使胸腰骨折(thoracolumbarfracture,TLF)首当其冲地成为脊柱骨折中最多见的骨折类型。其中,胸腰骨折伴脊髓圆锥损伤虽是少见而特殊的一种类型,但一直是骨科处理棘手的骨折。现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脊髓圆锥损伤 损伤特点 治疗 脊柱骨折 意外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钉棒与AF内固定失败比较,探讨基层医院在胸腰骨折后路手术选择内固定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170例胸腰骨折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钉棒系统61例,AF内固定系统109例。其中钉棒系统内固定失败2例,AF内固定系统失败15例。结果AF内固定系统与钉棒系统在内固定失败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F内固定系统在费用低廉,操作方便上有优势,但在内固定失败尤其是断钉更易出现。

  • 标签: 胸腰椎 骨折 内固定 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在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目标选择为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采用1:1信封随机分组法来将所有入选本次研究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为不同小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并选择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在选择后路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模式后,两组患者在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达到椎体解剖高度以及治疗整体有效率方面,均为观察组患者更具有优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后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同时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12h及12-48h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治疗效果与治疗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3-2019.3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依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60例,发病后<12h实施PPCI手术,B组60例,发病后12-48h实施PPCI手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B组,差异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在不良事件发生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12h较12-48h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STEMI患者发病后尽可能在12h内实施急诊PPCI。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现代女性深受妇科炎症困扰这一现状,研究女性妇科炎症的发病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例妇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妇科炎症中以附件炎发生率最高;不同年龄的妇科炎症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25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这可能与其处于性活跃期但经验缺乏有一定关系;在感染途径上,内源性感染较医源性感染和性传播感染发生率为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引发的妇科炎症具有各种不同因素,在对女性进行妇科炎症预防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年轻女性日常性卫生和性知识的健康教育,减少女性妇科炎症的发生。

  • 标签: 年龄段 妇科炎症
  • 简介:胃肠肿瘤为中老年易患疾病,其发病高峰在50~60岁.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青年人病例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年龄原因,老年及青年患者各有其特殊性.正确认识其特性,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临床病理特征 胃肠 年龄段 恶性肿瘤 个体化治疗 青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治疗在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择取70例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1月-12月,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前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在椎体塌陷、切口感染、腰间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运用手术治疗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最大程度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实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胸腰椎 多节段脊柱骨折 前入路手术治疗 后入路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与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62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纳入ST抬高组,将28例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非ST抬高组,两组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1)ST抬高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期间辅助治疗率高于非ST抬高组(P<0.05),三支病变率、侧支循环形成占比、1年内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率高于非ST抬高组(P<0.05);(2)ST抬高组院内死亡率、1年内死亡率高于非ST抬高组(P<0.05)。结论: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情况结果有差异,且非ST抬高患者死亡率低于ST抬高患者。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 急性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索动态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参数红细胞最大沉降速度(Vm)和方程K值与血象在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应用LDY—XC40型全自动血沉仪与X-1800血球分析仪对常见疾病病人116例,正常体检者54例进行测试,并将测得的血沉值与相关血沉参数以及血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个疾病组对照比较其各组疾病血沉参数VM、K值及白细胞(WBC)计数+分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急性炎症、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三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参数指标与所对应的血象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SR与参数Vm值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动态血沉参数与血象联合用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具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血沉参数除了具有与血沉值相同的参考意义外,并且提高了相关阳性检出率,降低了假阴性结果,为疾病提供了更为敏感的参考数据。

  • 标签: 血沉 白细胞计数 动态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