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生化指标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收的30例无脂肪肝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全部对象均给予血液生化指标检验,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2组12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对比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血液生化指标检验有助于临床上对脂肪肝的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脂肪肝诊断 血液生化指标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关于其血脂生化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为相关病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检测出患有脂肪肝的患者37例(①组),对该组脂肪肝患者的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另再随机抽选来我院进行常规体检并无患有肝脏、肾等方面疾病的患者37例(②组),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患有脂肪肝疾病的37例患者的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的脂肪肝相关指标数明显高于②组。结论: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其血脂生化指标以及肝功能的变化具有紊乱性,同时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伤害。

  • 标签: 脂肪肝患者 血脂生化指标 肝功能 变化情况
  • 简介:目的 观察家兔急性肠缺血时的血清酶及生化变化。方法 采用肠系膜动、静脉血管结扎法复制家兔急性缺血性肠病的模型,根据肠组织缺血的四个不同程度的缺血期,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PK、CKMB、LDH、LA、CRP和CO2CP的活性及其相应的变化规律。结果 CPK、CKMB、LDH、LA、CRP活性随肠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而CO2CP则不断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上述指标可作为急性肠缺血疾病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对判断腹腔内肠缺血状态是有效的和敏感的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肠病 早期诊断 血清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经临床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对两组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并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cy、Hs-CRP、TN-I、LP-a以及D二聚体等生化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为临床的治疗方案设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生化指标 联合检测 诊断价值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用消除脂血对常用指标干扰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院需进行常规体检的62例人员做本次研究,全进行生化检验,但需在稀释为干扰标本后随机分两组,A组30例用稀释法,B组32例用冷冻高速离心法,比较相关指标。结果 检验后,A组的相关指标比B组正确性略低,有差异(P<0.05)。结论 消除脂血可提高生化检验常用指标干扰效果,其中冷冻高速离心法的效用更强,能保障相关指标真实性,检验价值高。

  • 标签: 脂血 生化检验 冷冻高速离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检测对隐匿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 2014年 1月 ~2017年 1月我科确诊的隐匿性高血压患者 80例为隐匿组,另选取真性高血压 80例为真性组,同期行体检的健康人群 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结果:隐匿组 UA、 TC、 HDL、 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UA、 TG、 HDL、 LDL则显著高于真性组,隐匿组与真性组的动态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除隐匿组患者的白天 DBP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经动态血压监测可诊断为真性高血压,而对于血脂和尿酸异常的患者,尽早监控其血压变化能尽早对隐匿性高血压进行筛查及确诊。

  • 标签: 生化指标 动态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尿病诊断中采取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区段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探究对象为该区段本院接治的糖尿病患者,统计82例(试验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开展健康体检的82例对象参与研究(参照组),两组均辅以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效果,如餐后2h血糖、生化指标等。结果:试验组TG、LDL-C及TC与参照组比较高,HDL-C较参照组低P<0.05;试验组餐后2h血糖、GLU与参照组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诊断中采取生化检验效果理想,可提高糖尿病检出率,为临床进一步诊断奠定基础,具较高的推广及研究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检验 血液生化指标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方法:选取院内病毒性肝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25例为对照组,均进行生化检验指标测定,观察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受试者各肝功能指标差异显著;不同肝病患者各肝功能指标差异显著。结论:生化检验指标诊断病毒性肝病精准度较高。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诊断 生化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旨意在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运用及影响。方法:选用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肝胆外科接受检查的病毒性肝病患者9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再挑选90例健康的体检者配合研究。两组患者均采取临床生化检验,对比两组实验者的常规生化指标、新生化指标、及生化指标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常规生化指标水平及新生化指标两项均高于参照组,且生化指标阳性率高于参照组,其组间差异为(P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诊断 临床检验 生化指标 研究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20年10月~2022年1月间于本院就诊的肝炎患者中抽取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感染类型分为HBV组、HCV组以及HBV、HCV重叠感染组,每组包括51例患者,同期选择5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进行生化免疫指标检验,分析各组IL-6、IFN-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V组、HCV组、HBV和HCV重叠感染组患者的IL-6、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P

  • 标签: HBV HCV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生化指标检测中,采取血清稀释法对乳糜血干扰问题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20生化指标检测的正常人群体检时采集的外周静脉血的血清标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处理、血清稀释法处理,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TG、ALT、AST、BUN、UA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SCr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清稀释法 乳糜血 干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病毒性肝病患者展开诊断工作的过程中将临床生化检验指标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差异性。方法:在我院展开对比研究,共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接收的5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给予患者生化指标检验,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人数同样为50例,给予生化指标检验,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性均相对较大,其中实验组患者的ALB、TP和PA值均更低,而TBIL、ALT和AST则均更高,两组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均为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病患者展开诊断,其中生化指标检验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明确疾病情况,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临床检验 生化指标 病毒性肝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生化指标与血常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归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间段80名健康体检者,将其归为对照组,对比组间血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化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为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生化指标 血常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展开生化指标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08月-2020年08月诊治的8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实验观察组,选取同期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实验对照组,两组人员均展开生化指标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TP指标、CHE指标和ALB指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

  • 标签:
  • 作者: 张文雅唐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张文雅唐红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0000作者简介:张文雅,女,(1986~),上海中医药大学09级毕业生,研究生在读(全日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内分泌).
  • 简介:摘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增多,糖尿病的治疗成为一个难题,中医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糖尿病证型及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此,笔者统计了2015年1月至7月内分泌科住院病人生化指标,分析生化指标及证型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因素.通过空腹C肽、血脂、铁蛋白及患者性别、病程等研究发现,对糖尿病证型与生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键字中医证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62-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7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围手术期(无肝前期、无肝期、门静脉开放即刻、新肝期5min、新肝期60min、术毕、术后2d及术后4d)桡动脉血的维持性指标(如电解质、血糖等)和代谢性指标(如血气分析、血乳酸等)等变化规律,并比较桡动脉血和肺动脉血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桡动脉血中:血K^+从无肝期开始下降,门静脉开放即刻呈一过性升高,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血糖在无肝前期轻度升高,无肝期有所回降,门静脉开放即刻明显升高;术中血乳酸呈进行性升高,与术前比较,门静脉开放即刻明显升高,随后继续维持高水平,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血钙在无肝期和新肝期降低明显;pH值、HCO3^-,碱剩余(BE)的变化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肺动脉血Na^+、K^+变化与桡动脉血不一致。结论手术开始后,从无肝期就出现低血钾和低血钙,门静脉开放即刻易暴发高血钾;术中常出现高血糖、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尤其是移植肝开放循环后,需随时监测;维持性指标受影响较大,代谢性指标受影响较小。

  • 标签: 肝移植 血液生化参数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