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叶玲玲    舒晶晶

东阳市中医院,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对病毒性肝病患者展开诊断工作的过程中将临床生化检验指标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差异性。方法:在我院展开对比研究,共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接收的5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给予患者生化指标检验,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人数同样为50例,给予生化指标检验,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性均相对较大,其中实验组患者的ALB、TP和PA值均更低,而TBIL、ALT和AST则均更高,两组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均为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病患者展开诊断,其中生化指标检验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明确疾病情况,给予积极治疗。

【关键词】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病毒性肝病;诊断效果

病毒性肝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肝硬化和肝癌等。这些病毒可导致肝脏损害,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化变化。在病毒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应用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这些生化指标通过测量血液中的特定生物分子水平,提供了对肝功能和炎症程度的客观评估,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1]。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选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生化指标检验进行应用,探究其临床诊断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分析

此次研究试验工作地点选择为我院。时间开始于2022年12月,结束于2023年12月。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展开,其中实验组患者以确诊为病毒性肝病患者为主,人数为50例,患者中,男性有27例,女性有23例,患者的年龄选取范围在22岁-83岁,均值为(45.34±4.34)岁。其中有肝炎患者28例,肝硬化患者18例,肝癌患者4例。而对照组患者的选取则为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人数同样为50例,人员中,男性有26例,女性有24例,患者的年龄最大值和年龄最小值分别为80岁和24岁,均值为(45.19±4.10)岁。在统计学方法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占比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均为P>0.05,表明本次试验研究成立,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生化指标检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空腹就诊,随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将其放置在真空采血管(EDTA-K2)中,对血液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其对应的速度和时间分别为3000r/min和10min。随后取出上清液,将其放置在温度为-80℃的冰箱中给予冷冻待检。检查时将生化免疫自动分析仪进行应用,型号为迈瑞流水线BC 2000。主要检测患者的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性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6.0软件进行计算。(±s)表示计量资料的均值和标准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主要计算并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数据,并使用t值验证数据的差异性。如果计算后的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性均相对较大,其中实验组患者的ALB、TP和PA值均更低,而TBIL、ALT和AST则均更高,两组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均为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检查差异性(±s)

组别

ALB(g/L)

TP(g/L)

PA(mg/L)

TBIL(umol/L)

ALT(U/L)

AST(U/L)

实验组(n=50)

40.00±2.56

44.33±5.64

125.45±14.23

25.34±4.23

114.34±6.45

80.34±8.44

对照组(n=50)

47.56±4.55

64.45±7.00

315.45±24.22

15.34±3.22

30.88±5.64

35.45±5.99

t

10.239

15.826

47.827

13.301

68.878

30.67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病毒性肝病是由肝炎病毒等引起的一类肝脏炎症性疾病。这些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肝脏细胞并导致肝组织的炎症和损伤。病毒性肝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在病毒性肝病的临床管理中,生化检验指标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提供对肝脏功能和炎症程度的全面评估。具体来看,ALB和TP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其水平在病毒性肝病患者中常出现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肝脏受到病毒侵害而导致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影响了这两个指标的水平[2]。这种变化提示了肝细胞功能的丧失,为病毒性肝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其次,PA作为一种肝脏合成的早期标志物,其水平在病毒性肝病中也可能受到影响

[3]。PA的降低可能反映了肝脏炎症和损伤的存在,进而有助于区分不同病程阶段的患者。而TBIL是反映胆道系统和肝细胞的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性肝病患者存在胆汁排泄问题或肝细胞受损。这对于判断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最后,ALT和AST是肝功能的敏感指标,它们在病毒性肝病中常常升高。这表明肝细胞受到病毒侵害,释放了这些酶类,其升高程度可以反映炎症的程度和肝细胞的损伤程度[4]

综上所述,在病毒性肝病患者中将生化指标检验方法进行应用,其临床价值较高,可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病情,分析患者是否具有病毒性肝病,具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宣传。

参考文献:
[1] 董凤琴. 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养生大世界,2021(12):18-19.

[2] 秦宸. 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237-239,242.

[3] 郑丽萍. 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效果[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149-150.

[4] 蒋泽霞. 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1(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