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 50例,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 n=25)与对照组( n=2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 SAS)评分、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 S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4.00%)低于对照组( 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不良情绪,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

  • 标签: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植入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96例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得分、SAS评分、SDS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数据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心理状况,同时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应用效果好,有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支架术 心脏康复 术后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长骨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在我院进行四肢长骨创伤治疗的60例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则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对四肢长骨创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四肢长骨创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与术后半年左心功能比较。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32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至少存在一支病变狭窄程度大于80%或闭塞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术前与术后半年左心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左心功能参数与支架置入前相比,实验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0.001)。结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心肌梗塞可导致左心功能下降,冠脉支架置入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左心功能简便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肌梗塞 支架置入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治疗仪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一段时间内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清创和复位以及外固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固定术后2周对患者采用骨折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8.0±1.0)周明显短于对照组(12.0±1.5)周;此外,观察组的平均牢固愈合时间为(17.0±1.0)周明显短于对照(21.5±1.5)周;并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4%(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74.3%(2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治疗仪治疗,其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临床骨折愈合时间以及牢固愈合时间。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骨折治疗仪 开放性骨折
  • 简介:摘要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占据首位。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是世界上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本文分析了相关学者关于预防泌尿系结石的理论,并提出关于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健康指导方法,从而使患者对泌尿系结石的相关知识具有充分的了解度,运用健康指导手册对泌尿系结石术后携带输尿管支架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健康指导手册 输尿管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脉支架术后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且行冠脉支架术治疗的案例作为研究,分别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设药物应用模式,其中两组按照医嘱正常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三个月,此后观察组仍旧继续按照原服药标准治疗,对照组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随访持续12个月,对比两组在12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缺血或梗死;出血的概率。结果:总不良统计中,观察组占比为4.4%,对照组占比为11.1%,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老年冠脉支架术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例经VSD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的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实验研究,给予术后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20例患者经VSD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并且给予优质术后护理后全部治愈,3例患者愈合后出现钉道感染,经换药后再次治愈。结论:应用VSD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并配合术后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现象,促进患者治疗后的恢复。

  • 标签: VSD 外固定支架 小腿开放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内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中实施病例选择,共计60例,纳入后采取双盲随机法分组,考察组、一般组相等例数,考察组利用围手术期护理,一般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比并发症(急性脑梗死、穿刺血肿、穿刺出血)发生率。结果:考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一般组较低,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支架植入术 脑血管造影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替格瑞洛抵抗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7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经血栓弹力图检查确诊为替格瑞洛抵抗。以随机抽签分组,抗血小板方案中,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术 替格瑞洛抵抗 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100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后半年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与冠状动脉DSA造影检查,以冠脉血管DSA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不同MSCT后处理技术在狭窄处斑块形态检出率、狭窄近远端正常血管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DSA造影检查发现有33例出现支架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检查的敏感度为84.9%,特异度为91.0%,准确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82.4%,阴性预测值为92.4%,多平面重组的狭窄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曲面重组、CT仿真内窥镜(P<0.05),而曲面重组狭窄近远心端正常血管检出率明显高于多平面重组、CT仿真内窥镜(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在筛查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多平面重组可用于观察支架狭窄斑块状况,而曲面重组可用于评估血管状况。

  • 标签: MSCT 冠心病 冠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的效果。方法:2022年7月-2023年9月,选择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患者60例进行研究,经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单纯球囊扩张术,观察组30例进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采用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 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 单纯球囊扩张术 并发症率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冠心病支架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后对术后患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行冠心病支架术的患者4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2例,加用心理护理),评价组间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结果:(1)护理前,组间负面情绪[焦虑(SAS)与抑郁(SDS)]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支架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血管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支架术 心理护理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医学、适时教学、支架式教学联合应用在骨科教学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骨科实习学生,时间介于2021年9月-2023年9月期间,例数7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组别的划分,参照组38例,开展传统教学法,观察组38例,开展循证医学、适时教学与支架式教学法。研究并比较双方学生的学习效果,涵盖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分、教学满意度四方面。结果:观察组考试成绩高于参照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分、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医学结合适时教学与支架式教学应用在骨科教学中,可以提升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学生考试成绩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循证医学 适时教学 支架式教学 骨科教学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后急性期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支架术的患者,对他们实施了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并通过对比护理前后的生理和心理指标,评估了护理效果。结果表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为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强调了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支架术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生理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梗死相关血管符合支架术指症。术前禁食,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口服,术中常规使用肝素10000U,选择国产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控,局部加压包扎,并观察伤口敷料有无出血、渗出,观察穿刺侧肢体是否有疼痛、发绀、苍白等症状。术后继续使用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口服氯吡格雷,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观察术中有无不良反应,冠脉造影有无残余狭窄,出院后嘱患者定期复诊,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和复检结果,观察有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狭窄发生。结果:本研究对86例患者共置入国产洗脱支架125枚,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无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发生,无残余狭窄。住院期间有2例发生心力衰竭,占所有病例的2.3%,无造影剂肾病等副反应。术后随访半年,出现心脏早搏8例,占所有病例的9.3%,再发心绞痛与支架血栓各1例,分别占所有病例的1.2%。随访期间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国产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安全性好,疗效佳。

  • 标签: 国产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国产支架治疗远段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有效性。方法:该种新型支架为鸟巢式编织型支架,支架的输送系统的内层为金属网格。从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6例远段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患者采用了该种新型支架治疗。该6例患者的原发病分别为:3例为胰腺癌,2例为胃癌,1例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十二指肠的梗阻部位分别为:2例在十二指肠水平部,2例在十二指肠升部,2例在十二指肠空肠曲。对手术技术成功(定义为支架成功释放)、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并发症进行了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技术上均取得了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前,两例患者不能进食,胃输出道梗阻评分(GOOSS)为0;其余4例只能进食流质,GOOSS评分为1。治疗后,5例患者能进软食(GOOSS评分为2),1例能正常进食(GOSS评分为3)。支架的平均通常时间为115.7天。结论:这种新型国产肠道支架初步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其释放技术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满意,因此可推广应用于治疗远段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 标签: 远段十二指肠梗阻 编织型支架 透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CCU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中的护理效果,以证明该种护理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次治疗研究中,抽取 2019年 9月— 2020年 2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计 120例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实验对象分为A、 B两组,两组患者的人数各 60名,对 A组患者实施 CCU护理路径 ,B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采集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各项数据,并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结果: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 B组少 25.0%,护理满意度较 B组高 18.4%, 且P< 0.05,差异明显。 结论:CCU护理路径采取了更加有预见性、有计划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支架置入术具有极高的护理意义 。

  • 标签: CCU护理路径 冠心病 支架植入术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