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传播特点,分析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7月烟台市奇山医院收治的140例传染性疾病患者并依据年龄分为两组,成人患者纳入对照组,儿童患者纳入研究组,对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展开分析。结果:研究组流行性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构成比为65.71%(92/140),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及其他构成比分别为9.78%(9/92)、35.97%(33/92)、11.96%(11/92)、18.48(17/92)、21.74%(20/92)、2.17%(2/92)。结论:儿童为传染性疾病高发群体,因此应依据传染性疾病发生特点及流行病特征加强预防和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预防及控制 有效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良性疾病采用缓乳晕放射状和微创切口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病例总数为200例,病例选择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采用环乳晕及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的对照组,每组100例,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的乳房美观程度,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病灶彻底切除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环乳晕手术能够使术后乳房美观性得到保留,具有推广价值。但若乳腺肿块直径小于一厘米或位于乳腺腺体边缘及深层,采用环乳晕手术切口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安珂乳腺微创旋切术能够较好地进行治疗,具有效果好、美观性高的特点。

  • 标签: 乳腺良性疾病 手术切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常见护理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研究开始于2019年5月,结束于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感染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作为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管理方案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44例,占97.78%,对照组37例,占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常见护理 风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对检验食源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调研对象,均为食源性疾病患者,均接受微生物检验,观察检验结果,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入组60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共有1104份检验标本,经病原微生物检验,检出病原微生物156株,检出率156/1104=14.13%,其中92株(58.97%)致病性弧菌,41株(26.28%)肠道致病菌,6株(3.85%)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10.90%)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检验标本渠道:99株(63.46%)肛拭子,39株(25.00%)可疑食品,11株(7.05%)环境标本,7株(4.49%)呕吐物。结论 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对诊断食源性疾病和降低食源性疾病对民众的危害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食源性疾病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妇科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首先,文章概述了妇科炎症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特点。随后,探讨了妇科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技术进展,包括传统诊断方法和新型诊断技术的应用。接着,论文详细阐述了妇科炎症性疾病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妇科炎症性疾病的综合管理,包括预防策略和康复与随访。最后,本文展望了妇科炎症性疾病的未来发展,包括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趋势、新型治疗策略的探索以及全球防治策略的重要性。

  • 标签: 妇科炎症性疾病   诊断技术进展   治疗策略   综合管理   未来发展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在更年期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加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8-2020.8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更年期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内患者的满意度、用药依存率以及7d内有效止血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7d内有效止血例数28例(90.32%)优于对照组20例(64.52%)。差异显著,P

  • 标签: [] 失调性子宫出血 针对性护理 更年期
  • 简介:【摘要】:目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措施分析。方法:在2021.1-2021.12期间选择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就诊的病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病人例数为(88)例,将其作为本次调研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干预。在2022.1-2022.12期间选择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就诊的病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病人例数为(88)例,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研究组,对其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总结与探究2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评分低于于研究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基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往往包含多种不同的诱因。一般而言,可由女性生殖道内的微生物生长过度所致,或个人卫生习惯、外伤、性交、抵抗力下降及手术等因素引起。针对基层医院,受自身卫生条件及部分消毒措施限制,诊治往往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增加妇产科患者的感染几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妇产科 感染性 疾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是分析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感染性疾病是医学领域的常见疾病,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在治疗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因此,感染的早期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非常重要。降钙素原的检测可以早期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预警全身严重感染,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以及疾病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探讨彩超与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诊断。方法:选取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对其开展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与螺旋CT检查,超声检查主要选择二维超声,同时与多普勒技术、加压技术进行结合;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等处理技术显示下肢动脉。结果:患者呈现出下肢动脉管壁增粗、不规则增厚,内中膜厚度在1.0mm以上;同时出现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粥样硬化斑,很容易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出现。结果:结合CDFI频谱示三相波形中,类似于正常频谱,频带稍微增宽,同时存在声窗。诊断符合率在88.5%(85/96),误诊11例。结合CT显示患者通过一次检查后的成像较为清晰,其中闭塞血管段共检测出40条。结果:彩超和螺旋CT静脉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彩超设备可将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血栓、回声强弱、栓子大小等显示出来,根据彩色血流的充盈缺损和频谱的改变,可准确反映出狭窄或闭塞程度,还能诊断出部分病因。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彩超 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实施健康保健的幼儿园儿童10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实施常规感染预防控制,观察组(n=50)实施全面感染预防控制,比较两组幼儿的传染病发生率;幼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幼儿的传染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幼儿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园儿童采取传染性疾病的全面预防控制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发生传染病,保证幼儿能够健康发育,使其家属的满意度提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幼儿园 传染性疾病 感染预防控制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临床发生率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生活压力提升以及不合理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而明显提高,导致大量社会资源以及医疗卫生资源被占用,提升社会、家庭以及患者的负担,为此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控制干预措施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接受的 60例儿童喘息性疾病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对应的治疗,对具体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 60例患者实施支气管镜的检查,检查后得知,症状类型分别是:支气管内膜炎症、气管支气管狭窄、软化例数、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分泌物壅塞、气管食管瘘例、气管憩室、支气管扩张 1、声门下肿物。对比分析并发症情况,无死亡案例,其中 1例患者出现发热现象,给予抗感染和退热治疗后好转。 1例患者出现咽部不适的现象,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后好转。结论: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具体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诊断,避免不良反应,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儿童喘息性疾病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