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脑卒中69例,缺血性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出血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出血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方法选用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5例出血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经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得出,25例患者中共包含12例颞叶,5例颞顶枕叶,3例颞顶叶,3例颞枕叶,2例小脑半球。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出血脑梗死的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 出血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具体指的就是对比颅脑外伤首次的CT检查结果,在手术亦或是二次CT扫描的基础上,诊断患者出现全新出血病灶,或者是既有出血病灶范围明显扩大。一般情况下,诱发颅脑损伤患者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就是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基于此,文章将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临床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 标签: 颅脑外伤 出血性损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诊疗方案。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分别对其予以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与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的RFS评分与RS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于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RFS评分与RSI评分。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埃索美拉唑 RFS评分 RSI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人,试验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后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60.00%);试验组的住院时间(6.2±1.9)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9.5±3.1)d。结论综合性护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呼吸系统 感染性 疾病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性疾病科开展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感染性疾病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查看其临床记录资料。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80例患者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80.00%),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较大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科开展优质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全面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临床效果,有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保障感染科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科 疾病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九项非典型病原体检测及咽拭子细菌培养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以2016年度我院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10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呼吸道九项非典型病原体,同时采集咽拭子标本做细菌培养,统计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检测结果。结果呼吸道九项非典型病原体与细菌培养联合检测阳性率为52.5%,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与单独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非典型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九项非典型病原体联合细菌培养检测明显提高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诊断阳性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42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给予观察组中医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76.2%,与观察组的9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医治疗方案,既可提高治疗效果,又可缓解临床症状,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中医方案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证候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将我院46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离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类别。结果46例患者共检测810例标本,其中检测出病原微生物116株,检出率是14.32%;其中致病性弧菌65株,占56.03%;肠道致病菌35株,占30.17%;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2.59%;轮状病毒阳性标本13份,占11.21%。810例标本中,肛拭检出76株,检出率为14.13%;可疑食品检出30株,检出率为16.67%;环境标本检出7株,检出率为8.33%;呕吐物检出3株,检出率为37.50%。结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致病性弧菌及肠道致病菌,不同标本的检出率差异明显,因此在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同时需要选择恰当的检测标本,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病原微生物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在治疗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方面的效果,为相关的疾病提供参照以及解决方法。方法我院在2016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这段时间内接诊的120位患有急性喘息性疾病的儿童作为调查的对象,把这120位参加此次研究的儿童随机的分成两个组,120位儿童都采取基本的治疗,第一组的60位儿童在此基础上采取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方法治疗,第二组通过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医治,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第一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比第二组好。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治疗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应该在实际中推广。

  • 标签: 复方异丙托溴铵 急性喘息性疾病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