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I正EP术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LEEP术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结果,患者术后宫颈塑形满意度(PostoperativeCervicalShapingSatisfaction,PCSS)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中宫颈良性病变组69例占70.4%,平均手术时(11.2±6.9)min,术中出血量(15.8±5.8)ml,PCSS86.9%,治愈率92.8%。宫颈恶性病变(CIN)29例。占29.6%,平均手术时间(10.6±5.3)min,术中出血量(14.2±4.9)ml,PCSS82.8%,治愈率90.0%。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是治疗宫颈良性疾病和早期C1N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状况。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186例脑出血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39.25%(73/186)。共分离致病菌121株,痰标本106株,脑脊液标本9株,中段尿标本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7株,其敏感的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1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3株为泛耐药菌。革兰阳性球菌31株,多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敏感;15株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葡萄球菌的57.69%;5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全部耐药,1株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真菌23株。结论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葡萄球菌、肠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比例较高。

  • 标签: 脑出血 交叉感染 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男性冠状动脉疾病(CAD)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22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CAD阳性组(111例)与CAD阴性组(11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血浆Lp(a)和Hey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男性CA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Lp(a)水平≥0.3g/L时,可以引起CAD的发生(OR=5.04,95%CI1.88~13.51,P=0.001)。而Hcy与CAD的发生无相关性(OR=1.35,95%C10.63~2.89,P=0.443)。但当考虑两个因素交互作用时,血浆中较高的Lp(a)和Hcy水平是CAD发生的危险因素(D尺=11.54,95%C12.62~45.61,P=0.003)。结论血浆Lp(a)和Hey水平升高可能加快男性CAD的发病进程。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脂蛋白(A) 同型半胱氨酸 男性
  • 简介: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0例疑似具有引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0例和对照组190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缩宫素20U,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和缩宫素20u。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前、产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计算产前与产后24h的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比较第三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后15min、30min、2h、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0%(19/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58/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分娩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刺激整个子宫收缩,缩宫素可刺激子宫上段收缩,二者联合预防产后出血可协同止血,降低了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预防产后出血,且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与组织因子(TF)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AECOPD患者49例(AEc0PD组)和同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AECOPD组依据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分为PCT增高组(PCT≥0.5μg.L,19例)和PCT正常组(PCT〈0.5μg/L,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T和血清MCP-1。结果AECOPD组血浆TF、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203.6±92.9)、(152.8±99.9)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6.9±24.3)、(87.5±41.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浆TF与血清MCP-1呈正相关(r=0.673,P=0.029)。PCT增高组血浆TF及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215.3±71.2)、(181.1±61.6)ng/L,显著高于PCT正常组的(192.4±79.7)、(137.3±7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存在激活的高凝状态,PCT增高者更严重。老年AECOPD患者血浆TF与血清MCP-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监测血浆TF与血清MCP-1水平对老年AECOP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心、肺、脑等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凝血致活酶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类 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