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作者: 方艺 张玉晶 李鼐 凌逸虹 周志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广州 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auren型与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术前放化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2019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多中心Ⅲ期研究中98例患者,入组患者均有明确的Lauren型并完成术前放化疗(CRT,46例)或术前化疗(ChT,52例)以及根治手术。分析术前治疗后肿瘤消退分级(NCCN-TRG0-3)、转移淋巴结分期(ypN0-3期)与患者Lauren型的相关性。病理反应良好(FPR)定义为同时达到TRG0-2和ypN0。结果CRT组中肠型患者比非肠型患者有较高的ypN0率(OR=6.8,95%CI为1.8~25.0,P=0.004)和FPR率(OR=8.0,95%CI为2.2~29.9,P=0.002),而ChT组中Lauren型则与病理反应无关(P>0.05)。肠型患者中接受术前放化疗患者的病理消退反应率均显著高于术前化疗患者(TRG0-2P=0.033;ypN0P<0.001;FPR P<0.001),而非肠型患者的术后病理反应则与术前治疗方式无关(P>0.05)。结论Lauren型有可能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放化疗疗效良好的预测因子,并可借以选择、优化术前治疗方式。

  • 标签: 胃肿瘤/术前放化疗法 Lauren分型 肿瘤消退分级 淋巴结分期 病理反应良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型护理联合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1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型护理联合中药湿热敷;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肢体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为(1.61±0.83),显著低于常规组(4.19±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下肢FMA评分为(27.34±4.19),显著高于常规组(18.97±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GQOLI-74总评分为(86.49±4.93),高于常规组(60.15±5.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型护理联合中药湿热敷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分型护理 中药湿热敷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利用放射源将具有细胞毒性的电离辐射作用到病灶处的方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起源于镭的发现及其能够产生的生理作用。α核素在放射治疗应用于临床肿瘤学领域中备受关注。该综述的第一部探讨了基本的放射化学、高细胞杀伤效力和α核素的可应用性,以及存在于放射性标记方法和子核再分布的阻碍。该综述的第二部将概述α核素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最有希望和最新的用途。

  • 标签: 放射治疗 α核素 放射化学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而前列腺初次活检阴性患者的漏诊风险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68例前列腺初次活检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PI-RADS评分分为观察组(PI-RADS>3)和对照组(PI-RADS≤3)。观察组124例,对照组144例,两组年龄[67.4(60.0,74.0)岁与65.6(66.5,72.0)岁]、初次活检前列腺体积[62.4(40.0,72.0)ml与60.8(38.0,77.0)ml]、活检针数[20.6(18.0,22.0)针与20.4(18.0,22.0)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7.5(6.5,23.0)ng/ml与11.5(6.3,12.0)ng/ml]、PSA密度[0.316(0.128,0.363)ng/ml2与0.211(0.106,0.256)ng/ml2]、初次活检病理为前列腺炎比例[56.5%(70/124)与22.2%(32/14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初次活检后随访结果比较两组重复活检情况;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RADS>3患者重复活检阳性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危险因素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重复活检率[27.4%(34/124)与14.6%(21/144)]、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41.4%(14/34)与4.8%(1/2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重复活检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1%(14/34)与23.8%(5/21),P=0.248];观察组重复活检阳性的风险是对照组的2.24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复活检PSA(P=0.02,OR=1.438,95%CI 1.161~1.896)、重复活检PSA与初次活检PSA的比值(PSA比)(P=0.011,OR=10.087,95%CI 1.714~59.36)是PI-RADS评分>3患者重复活检阳性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复活检PSA(P=0.017,OR=1.15,95%CI 1.076~2.123)、PSA比(P=0.032,OR=10.2,95%CI 0.883~116.168)是重复活检阳性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示,重复活检PSA(AUC=0.971,P<0.001,95%CI 0.926~1.000)、PSA比(AUC=0.839,P=0.001,95%CI 0.707~0.971)对患者重复活检阳性的预测有较高的准确性,截断值分别为21.3 ng/ml和1.4;重复活检PSA和PSA比联合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AUC=0.993,P<0.001,95%CI 0.974~1.000)。结论与PI-RADS评分≤3患者相比,PI-RADS评分>3且初次活检阴性患者漏诊CsPCa的风险较大,随访过程中PSA>21.3 ng/ml、PSA比>1.4时,初次活检漏诊的可能性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 重复活检 漏诊
  • 简介:摘要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EBSLN)与甲状腺及其周围毗邻组织关系密切,甲状腺手术可能引起EBSLN损伤,致使患者出现术后声音质量改变而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EBSLN保护与监测的临床意义日益突显。EBSLN的保护理念正经历"规避策略"向"主动暴露"的变化。熟悉喉上神经局部解剖特点(尤其是EBSLN的解剖型),精细化的甲状腺外科操作和熟练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是甲状腺手术中有效辨识EBSLN并加以保护的最有效手段。本文对EBSLN的解剖型、辨识保护及功能监测等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监测,手术中 喉上神经外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诊模式对急诊患者候诊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35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就诊预检诊模式。选取该院急诊科2018年1~2月收治的1 14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二次诊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质量(候诊不良事件、漏诊率等),调查两组患者的候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候诊环境、人文关怀、候诊服务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诊模式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候诊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标准二次分诊 急诊 候诊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子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120例,共120个乳腺病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参考St.Gallen标准,根据免疫组化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将入选病例分为管腔上皮型(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型(TN型),分析三维超声特征在不同分子型乳腺癌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三维灰阶超声:Luminal型乳腺癌易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肿块,边缘有毛刺,微分叶,周围常伴高回声晕且冠状面汇聚征最多见;HER-2过表达型肿块边缘模糊,有成角,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常伴有微钙化;TN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边缘较规则,后方回声略增强;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维能量多普勒:不同分子型乳腺癌三维超声血流容积参数平均灰阶值(MG)、平均能量值(MP)、血管指数(R)、血管血流指数(V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G、MP在HER-2过表达型和TN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VFI在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和TN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MG、MP、R、VFI值在TN型表达均最低,在HER-2过表达型表达最高(均P<0.05)。③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TN型肿块的血流分级及血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结合二维超声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分子型乳腺癌在形态学、血供方面的特点,为术前明确诊断及鉴别乳腺癌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三维超声成像 乳腺癌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型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颅脑手术并且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符合LCH诊断标准的患者,参考国际组织细胞协会临床型将其分为7型:Ⅰ型:颅骨单部位,Ⅱ型:颅骨单部位可危及中枢神经系统(CNS),Ⅲ型:颅骨多部位,Ⅳ型:CNS单部位,Ⅴ型:CNS多部位,Ⅵ型:多系统低危,Ⅶ型:多系统高危。根据型采取2种治疗方法:Ⅰ型采取单纯局部病灶手术切除,Ⅱ~Ⅶ型进行颅脑病灶切除或活检后按日本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研究组(JLSG)制定的方案化学治疗,并按JLSG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Ⅰ型17例,Ⅱ型2例,Ⅲ型1例,Ⅳ型1例,Ⅴ型0例,Ⅵ型10例,Ⅶ型15例。随访1~10年,Ⅰ型17例患者均未见复发;Ⅱ~Ⅶ型29例患者术后化学治疗中诱导治疗有效27例,诱导有效率为93.1%;2例化学治疗无效改用其他化学治疗方案,其中1例随访1年病情稳定。结论颅脑LCH Ⅰ型患者局部手术切除可达临床治愈,Ⅱ、Ⅲ、Ⅳ、Ⅵ、Ⅶ型患者行病灶活检或切除术后联合JLSG方案化学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疗效,对初始诱导6周无反应和疾病进展的LCH患者及时更换挽救方案能改善疗效。

  • 标签: 颅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分型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辽宁地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主要病原学构成并对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 CV-A)组6型(CV-A6)和10型(CV-A10)进行基因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做好HFMD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辽宁地区的4 744份临床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的核酸检测,选择核酸阳性的688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对6株CV-A6和10株CV-A10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特征分析。结果发病者以1~4岁幼儿为主,高发为7~8月份。4 744份HFMD临床标本中检测到核酸阳性标本3 161份,阳性率66.63%,以除EV71和CA16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为主(86.68%)。2018年辽宁省分离到的病毒株以CV-A6为主。序列分析显示,CV-A6的流行株属于D3亚群,CV-A10的流行株C基因型。结论辽宁省HFMD发病人群主要以1~4岁幼儿为主,夏季为高发季节,CV-A6是2018年辽宁省HFMD病原的主要流行性别。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病原学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健康成人6钟步行测试(6MWT)距离水平以及与握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在海拔2700m高原地区居住和生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成人55例,其中男39例,女16例。调查其一般资料,对所有受试者进行6MWT距离和握力测试,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握力与年龄以及6MWT与握力的相关关系。结果按性别进行分类后,男性6MWT距离为(569.0± 41.8)m,显著大于女性的(500.7±42.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1)。受试者平均握力水平为(355.4±74.6)N,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握力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9,P<0.01),6MWT距离与握力呈显著正相关(r=0.538,P<0.01)。结论高原地区成人6MWT为(549.2±52.2)m,而握力可以作为预测6MWT距离的有效指标。

  • 标签: 步行距离 健康成人 高原 握力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型及毒力基因的携带特点。方法2013年1月—2019年10月从北京儿童医院共收集到189株新生儿SA临床分离株,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 MLST)、葡萄球菌染色体盒(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 SCCmec)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us protein A, Spa)型,并进行了杀白细胞毒素(Panton-valentine leucocidin, PVL)基因及21种超抗原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189株SA临床分离株中,125株分离自呼吸道分泌物标本,55株分离自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脓液,8株分离自血液,1株分离自胸腔积液。189株SA中有98株甲氧西林敏感SA(methicillin-susceptible SA,MSSA)及91株甲氧西林耐药SA(methicillin-resistant SA,MRSA)。MSSA克隆型较分散,共发现了42种克隆型,ST188-t189是主要的克隆型,占11%;MRSA共有26种克隆型,ST59-SCCmecⅣa -t437为主要的克隆型,占53%。MRSA中PVL的阳性率(32%)明显高于MSSA(10%)(P<0.01),有166株菌株(88%)至少携带一种超抗原毒素基因,其中携带率最高的为肠毒素基因seq和seb,分别为47%和43%,seb-sek-seq是最常见的超抗原基因谱型。MRSA、MSSA菌株超抗原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5%(77/91)和90%(88/98),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MRSA与MSSA的主要克隆型不同,MRSA的主要克隆型为ST59-SCCmecⅣa -t437,MSSA的主要克隆型为ST188-t189, MSSA的克隆型更为分散。MRSA中的PVL阳性率(32%)明显高于MSSA的PVL阳性率(10%),两者超抗原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5%和90%,无明显差异。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新生儿 毒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制定中国3~7岁儿童的腰围百位数参照值。方法腰围数据来自2015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开展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共调查26 480名3~7岁健康儿童。采用基于偏度、位置和变异的曲线平滑方法建立性别、年龄别腰围百位数曲线。将获得的3~7岁儿童腰围P75和P90与已发表的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界值点(P75和P90)进行对接验证。将本研究腰围P50与国外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3~7岁男、女童每半岁间隔的腰围P5、P10、P15、P20、P25、P50、P75、P80、P85、P90和P95参照值。腰围值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男童P50从3岁的47.5 cm增长到7岁的54.2 cm、女童从3岁的47.0 cm增长到7岁的52.2 cm。各年龄组男童腰围的各百位数值均略高于女童,差值波动范围0.4~3.6 cm。3~7岁男、女童腰围在不同百位数上实测值与拟合值的差值波动范围-0.3~0.5 cm。9个城市男、女童3~7岁腰围P75和P90数值与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界值点(P75和P90)在年龄上能实现较好的对接。中国3~7岁儿童腰围数值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显示,随年龄增长腰围增加的趋势一致,但我国男童处于中等水平、女童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我国3~7岁儿童的腰围百位数参照值,并实现与7~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参照值的良好衔接,可供相关临床、预防保健及科研工作等参照使用。

  • 标签: 腰围 参照值 生长曲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肺部影像学特征,为新冠肺炎的诊治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治疗的27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分组,比较不同临床型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指标和胸部CT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分析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与疾病临床型的关系。结果278例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130例(占46.8%),女性148例(占53.2%);20~69岁人群占88.8%(247/278);有238例(85.6%)患者合并1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病例来源以输入性病例为主(201例,72.3%),其中武汉输入89例,占全部输入性病例的44.3%。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男性构成比、年龄和基础疾病数均逐渐增加,且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发热、干咳、畏寒或寒战、疲倦乏力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与比例(NEU%)较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更高〔WBC(×109/L):5.7±3.1、6.5±2.4比5.4±1.7、4.9±1.6,NEU(×109/L):4.4±3.1、4.9±2.5比2.8±1.2、2.9±1.3,NEU%:0.72±0.13、0.73±0.14比0.51±0.12、0.59±0.11,均P<0.01〕,而淋巴细胞计数(LYM)与比例(LYM%)、血小板计数(PLT)较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更低〔LYM(×109/L):1.0±0.4、1.2±0.8比2.1±0.9、1.5±0.6,LYM%:0.21±0.11、0.20±0.12比0.40±0.11、0.32±0.11,PLT(×109/L):177.1±47.8、157.7±51.6比215.3±59.7、191.8±64.3,均P<0.05〕;危重型患者白蛋白(Alb)水平最低、总胆红素(TBil)水平最高,与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b(g/L):33.0±5.8比42.8±4.4、39.6±5.1、34.4±4.2,TBil(μmol/L):20.1±12.8比12.0±8.7、10.9±6.3、12.2±8.3,均P<0.01〕;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明显高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LDH(μmol·s-1·L-1):5.6±2.2、5.0±2.9比2.8±0.9、3.3±1.2,cTnI(μg/L):0.010(0.006,0.012)、0.010(0.006,0.012)比0.005(0.003,0.006)、0.005(0.001,0.008),均P<0.01〕;重型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轻型、普通型和危重型患者更高〔mg/L:43.3(33.2,72.1)比22.1(16.2,25.7)、29.7(19.8,43.1)、25.8(23.0,36.7),P<0.01〕,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较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更高〔μg/L:0.17(0.12,0.26)、0.13(0.09,0.24)比0.06(0.05,0.08)、0.05(0.04,0.09),P<0.01〕。典型的CT影像学特征为:普通型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重型主要表现为多发的磨玻璃影、浸润影或实变影,与普通型患者相比,其病灶增多,病灶范围扩大至双肺;危重型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实变伴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各叶可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大部分呈磨玻璃样密度,个别显示部分肺实变。结论男性、高龄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患者是新冠肺炎高危人群,应当密切关注其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风险;CT影像学特征可作为临床诊治方案中判断患者处于重型和危重型的重要补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分型 临床特征 CT
  • 作者: 段宝霖 鲍文强 黄佑庆 金毅 陆丽娟 陶蔚 吴大胜 魏俊 王宏沛 王德全 徐永明 谢广伦 薛立奇 李建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15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西宁市 810007,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疼痛科,银川市 750004,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昆明市 650101,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疼痛科,南京市 210002,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南京市 210008,深圳大学总医院疼痛科,深圳市 518055,吉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长春市 130021,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兰州市 7300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疼痛科,乌鲁木齐市 83000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上海市 200233,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科,郑州市 450008
  • 简介:摘要肩关节疼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多种,治疗方法多样,神经阻滞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优点。本文从肩关节的骨骼、肌肉与神经的解剖讲起,然后详细介绍不同部位的盲探与影像引导的神经阻滞方法,强调超声引导的可靠性,并介绍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本专家共识由国内不同地区的14位专家集体写成,反映了肩关节疼痛神经阻滞疗法的现代观点,对于指导此法的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肩关节 疼痛 神经传导阻滞 注射,关节内 超声引导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以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车祸伤4例,机器绞伤2例,摔伤2例,犁田机绞压伤1例,重物砸伤1例,轮辐伤1例。所有创面均宽大(缺损大小为10.0 cm×9.0 cm~20.0 cm×18.0 cm)且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清创后留有不同程度的死腔。设计股前外侧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充深部死腔,股前外侧叶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宽大创面。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随访,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伸膝功能和感染复发情况。结果受区术后均未出现血肿和继发感染。术后8例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一期愈合;1例因术中穿支蒂机械牵拉损伤,术后皮瓣发生部分坏死,予以患肢同侧d-LCFA嵌合穿支皮瓣修复;1例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修复手部创面术后皮瓣出现部分坏死,予以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皮瓣供区仅留线形瘢痕,伸膝功能无影响。结论股前外侧叶-嵌合穿支皮瓣减少了对供区的损害,简化了血运重建操作,提升了受区修复质量,是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分叶皮瓣 嵌合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四肢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1例发育迟缓伴多发畸形患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性质和来源,分析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结果G显带分析提示患儿的染色体核型为46,X,add(Y)(q11.23),其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SNP array检测提示患儿染色体22q12qter区存在21.6 Mb重复,其父母则未见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结论患儿染色体22q12qter区域微重复为新发突变,可能与其智力障碍、多发畸形等表型相关。

  • 标签: 22q13微重复综合征 发育迟缓 单核苷酸微阵列芯片
  • 简介:摘要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的术前评估对其预后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影像学检查及生物学指标作为术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胃癌的诊治提供了诸多信息,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ki67表达指数占有无法替代的位置,MRI不仅可以观察肿瘤浸润情况,对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评估也独具优势,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作为最常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之一,以其为基础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恶性肿瘤评估中的价值被广泛认可。ki67表达指数作为恶性肿瘤预后相关因素,普遍用于胃癌患者,同样,Lauren病理型也是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制定随访及化学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利用DWI技术研究ADC值与ki67表达指数、Lauren型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在术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预后相关性信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存第五主动脉弓的系统分型及超声心动图在永存第五主动脉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超声心动图和(或)CTA诊断为永存第五主动脉弓患儿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7 d~4岁2个月,中位年龄3个月)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CTA等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超声心动图对该病不同亚型的诊断要点、鉴别技巧并进行漏误诊分析。结果16例永存第五主动脉弓患儿中,A1型双腔主动脉弓1例,A2型单腔主动脉弓8例,B1型合并肺动脉闭锁的体-肺连接3例,B3型肺动脉分支起自升主动脉远端的体-肺连接4例。16例中仅1例双腔主动脉弓超声漏诊,其余均被超声心动图检出。13例行CTA检查,其中A型9例,B1型1例,B3型3例,与超声表现及诊断均相符。7例A2型行手术治疗。结论永存第五主动脉弓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主动脉弓畸形,分为四大类及多种亚型,超声心动图能够诊断永存第五主动脉弓并进行型,对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永存第五主动脉弓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国当前医疗环境下,基于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病变型,比较不同的病变型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I-LOVE-IT 2,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对评价者设盲的非劣效性研究。本研究选取I-LOVE-IT 2研究中置入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且仅有一处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1 255例,根据ACC/AHA冠状动脉病变型定义,分为A/B1型病变组(184例)、B2型病变组(457例)以及C型病变组(614例)。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48个月患者源性复合终点(PoCE),即包含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或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48个月的靶病变失败(TLF)、PoCE的各组成成分、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主要出血(BARC 3~5型)以及肯定或极可能的支架内血栓。比较3组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48个月PoCE和TLF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病变型患者的PoCE和TLF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C型病变组患者的48个月PoCE发生率高于A/B1型病变组[24.43%(150/614)比14.13%(26/184),P<0.05]和B2型病变组[24.43%(150/614)比15.97%(73/457),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型病变是48个月PoCE(HR=1.59,95%CI 1.21~2.08,P<0.001)和TLF(HR=2.31,95%CI 1.53~3.49,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B1型病变组和B2型病变组相比,C型病变组PoCE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91%(HR=1.91,95%CI 1.25~2.92,P=0.003)和64%(HR=1.64,95%CI 1.23~2.20,P<0.001)。与A/B1型病变组和B2型病变组相比,C型病变组TLF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145%(HR=2.45,95%CI 1.29~4.64,P=0.006)和155%(HR=2.55,95%CI 1.62~4.02,P=0.001)。结论ACC/AHA冠状动脉病变型能够较好评估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合并C型病变者的长期临床预后较差,在临床实践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
  • 简介:摘要α粒子具有较短的射程和较高的传能线密度,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杀伤能力。尽管有大量核素为α衰变,释放出α粒子,却只有一小部可用于治疗,原因在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获得及其物理性质(如半衰期)会限制其广泛的应用。该篇综述的第一部将研究α核素的多样性、基本放射化学性质、局限性及使用的困难。

  • 标签: 放射治疗 α核素 放射化学 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