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不同负荷下对压机运行曲线的调整及优化系统工况,消除压机带液现象,恢复了正常操作曲线,压机运行平稳,提高了装置负荷,增加了产量,为稳定系统生产,预防事故取得宝贵经验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合成压机带液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合成氨 氨压机 带液问题
  • 简介:摘要制冷系统的应用已有百余年历史,当前,为推进我国制冷空调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节能步伐,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制冷剂,在制冷行业有很强的优势。本文以某制冷系统冷库调试过程为例,阐述了制冷系统的调试步骤、调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同类型工程施工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低温 氨制冷系统 调试
  • 简介:摘要随着能源短缺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节能减排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鉴于此,本文对法脱硫烟气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 标签: 氨法脱硫 原理 烟气治理 发展前景
  • 简介:摘要通过控制原油盐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分析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为试样1.0g,溶剂二甲苯1.5mL,醇水抽提液2mL,搅拌预热2次,水浴温度60~70℃。本文采用的SY/T0536电量法,采用WC-200型微机盐含量测定仪对影响原油盐含量测定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WC-200型微机盐含量测定仪的最佳工作条件为偏压260mV、转化率84%、积分电阻2K、增益2400,在此条件下测定盐质量浓度分别为3,5,10,20,50,100mg/L的6种不同浓度的标样,相对误差均小于2%,满足仪器使用要求(相对误差小于5%),满足仪器使用要求。

  • 标签: 原油盐含量转化率
  • 简介:摘要本文从实验及工程角度论述了MAP法处理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含废水的可行性。通过实验控制n(NH4+)n(Mg2+)n(PO43-)=111条件下,pH控制在8.5-9.5效果最好。当ph10以上,相对运行成本高,除去效率也随着ph进一步升高而降低。当实验控制pH为9.5,浓度控制在170mg/L,磷酸根浓度过量情况下。控制n(NH4+)n(Mg2+)摩尔比大概在1.3左右,去除效果最高达到了97.85%。通过实际运行发现阳极氧化废水,在一段物化沉淀出水与二段物化反应系统之间添加MAP反应系统,pH控制在8.5-9.5之间,n(NH4+)n(Mg2+)摩尔在1.3左右,去除效果明显,添加MAP法预处理之前平均浓度80.5mg/L,MAP添加后降低到40.3mg/L效果明显。预处理去除率提高23.65%。

  • 标签:
  • 简介:摘要硝酸盐污染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危害环境生态、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脱、物理化学脱、新型组合脱,对各项技术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得出最佳处理方法。

  • 标签: 硝酸盐氮 生物脱氮 物理化学脱氮 组合脱氮
  • 简介:摘要通过菌根真菌(Cenococcumgeophilum)对毛榛(CorylusmandshuricaMaxim.)根系的接种试验,初步确定对毛榛幼苗磷吸收、分配具有明显作用,各项指标既有增加,也有减少,且大多数指标差异显著。

  • 标签: 菌根真菌 毛榛 氮磷 吸收 分配
  • 简介:广东省湛江市某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完成第三期的建设运营,其中三期设计规模为5万吨/日,采用CAST工艺+砼结构加盖(顶部绿化)+生物除臭进行污水处理,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强化CAST工艺的除磷脱作用,提高除磷脱效果。

  • 标签: CAST 强化 除磷脱氮 效果
  • 简介:摘要针对进水COD低,总高的城市污水,通过投加乙酸钠作为外加碳源,有效去除总的试验研究,总结并分析实验数据,为污水厂的运行提供理论指导。数据表明在C/N为6.251时,总从24.039降低到1.211mg/L;出水达到天津市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费用较为经济。

  • 标签: 乙酸钠 碳源 总氮 碳氮比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能源消费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其中,大气烟尘、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存的四大杀手。燃煤烟气所含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根源。在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主要是由燃煤过程产生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耗电量也将逐步加大,有研究资料表明,假如继续不加强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治理,氮氧化物的总量和在大气污染物中的比重都将上升,并有可能取代二氧化硫成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2011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比欧盟相关规定要求更高的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规定,从2012年1月1日开始,要求所有新建火电机组NOx排放量达到100mg/m3;从2014年1月1日开始,要求重点地区所有火电投运机组NOx排放量达到100mg/m3,而非重点地区2003年以前投产的机组达到200m/m3。因此对低燃烧器改造时非常有必要的,低燃烧器改造要取到较大效果,过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环境污染 氮氧化物 标准 低氮燃烧器 过程管理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从充分利用系统内碳源出发,将沉淀池污泥回流至前段厌氧池和后置缺氧池,同时将前段厌氧池内混合液分流一部分进入后置缺氧池,从而在后置缺氧池内,利用来自污泥细胞内碳源PHA(聚集羟基链烷酸)和糖原,实现内碳源深度脱,节省碳源,也大大减少剩余污泥量。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研究污水生物脱除磷工艺多年的经验,对多个污水处理厂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污泥回流比R1、R2和混合液分流比F1等对A/O/A工艺生物脱除磷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改良型—A/O/A脱除磷效果,希望能够对相关行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城镇污水 生物脱氮除磷 污泥回流比R1 R2 混合液分流比F C/N 污泥减量化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化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今的化工企业在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甲醇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因而这就促进了煤制化工企业的高度发展。在煤制液氨/甲醇的安全生产工艺中,净化装置是其主要的设备,液氨/甲醇只有被净化装置净化过后才能提升其质量和品质,进而才会被应用到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中,进而促进产品的质量提升。而在煤制液氨/甲醇生产工艺过程中,极易产生氨气体,它对净化装置的影响非常巨大,我们若是不对其进行控制处理,将容易导致发生生产事故。基于此,本文会对对净化装置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有效的促进煤制液氨/甲醇质量水平的提升。

  • 标签: 净化装置 影响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化工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增大,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化工制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合成工艺和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合成的原料主要是连油气、石油、煤等,可是,在合成工艺中很多的材料和能源都被大量浪费,当前我国并没有生产效率比较高的合成工艺。基于此,本文对合成工艺和节能进行详细论述,仅供参考。

  • 标签: 合成氨 工艺 节能 改造
  • 简介:摘要SO2减排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之一,关于烟气脱硫技术多达数百种。在这些脱硫技术中,有的已经达到商业化应用的水平,有的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法脱硫技术主要采用废氨水或液氨为原料,将SO2脱除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农用化肥硫酸铵,属新型清洁生产技术,具有能耗低、废物循环利用等优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另外,硫酸铵对盐碱地土壤改良以及土壤硫营养具有良好的效果。法脱硫技术的推广也将对我国化肥产品结构调整、改善中小化肥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氨法 脱硫工艺 技术
  • 简介:摘要制冷具有污染范围小、应用效果好、成本费用低的特点,因这些方面的优势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制冷设备中,特别是在制冰和冷库行业中。制冷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制冷中应用的化学元素本身具有容易燃烧、容易爆炸、容易腐蚀的特点,如果在制冷的过程中出现泄露,就会带来火灾和中毒问题,给社会及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 标签: 氨制冷系统压力管道 全面检验 安全评价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化工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增大,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化工制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合成工艺和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合成的原料主要是连油气、石油、煤等,可是,在合成工艺中很多的材料和能源都被大量浪费,当前我国并没有生产效率比较高的合成工艺。基于此,本文对合成工艺和节能进行详细论述,仅供参考。

  • 标签: 合成氨 工艺 节能 改造
  • 简介:摘要文章对食品脂肪含量测定方法中的索氏抽提法进行了改进与探讨,在最后的脂肪定量中改接收瓶烘干增重法为样品烘干减重法,同时将抽提筒内放置的样品包数量,由原方法的1个改为3个,实现了多个样品同时检测,不仅节约试剂和节省时间,还减少了检测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精密度试验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法完全可替代原方法。

  • 标签: 脂肪测定 索氏抽提法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中低浓度铅的更好的测定方法。实验通过加入硝酸钯作为基体改进剂,同时加入抗坏血酸,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灰化温度(1000℃)的试验条件,降低了背景吸收,消除了基体干扰,结果,样品相对标准偏差1.49%~2.30%,加标回收率98%~102.0%。方法较简单,灵敏度高,适合饮用水铅的测定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硝酸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