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术后并发心包填塞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本院介入术后并发心包填塞的3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施护理,统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效果,并分析护理体会。结果:30例患者中,有 15 例出现术中少量出血,经血管活性药物、补液等处理及时止血,而患者也恢复生命体征;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30例患者,均给予紧急心包穿刺,其中28例患者穿刺后逐渐恢复生命体征,而 2 例患者穿刺后无效果,转至外科开胸修补治疗,1 例成功修补,1 例死亡,最终29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成功率为 96.67%。结论:心脏介入治疗术术中若出现急性心包填塞现象,可通过有效的护理提高抢救率。

  • 标签: 冠脉介入术后 心包填塞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急诊介入治疗后,对患者的事件发生率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2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介入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介入组患者采取急诊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介入组患者总的事件发生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急诊介入治疗后,可以降低患者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冠脉事件 急诊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存桂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重庆404700
  • 简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患者要求日益增加,心脏介入技术的发展变得迅速起来。心脏介入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也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断方法,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一般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球囊扩张,以及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等。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心律失常的疾病,永久起搏器安装术以及射频消融术是目前唯一的根治办法。其中临床中最多的是用于介入的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及支架植入术,本文就几个心内科常见介入护理手段展开讨论。

  • 标签: 心内科;介入手术;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脏介入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护理而达到预期效果。方法对188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结果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得到及时干预,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护理,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针对心脏介入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用有效护理方法使患者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机器人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医疗领域,介入作为医疗领域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对精准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介入的医疗机器人定位机械臂 。该设计旨在提高手术的精准度,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如今,将机器人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研究重点。发展医疗机器人技术是涉及到多学科新型交叉研究领域,机器人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不仅将带动传统医学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

  • 标签: 机械臂 医疗机器人 精准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接受外科介入治疗的患者护理工作中,围手术期品管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20例外科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析,将入组对象随机均分成参照组(n=10)及研究组(n=10),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对象则接受围手术期品管圈护理,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接受外科介入治疗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内开展品管圈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可行性较强。

  • 标签: 外科介入手术 品管圈 并发症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收取时间(2017年1月2日-2018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实施急诊介入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8.01±4.05)mm、左室射血分数(49.15±8.95)%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事件发生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降低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6周内120份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护理记录的缺陷率进行调查和计算。成立品管圈小组,并根据调查所得结果设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对策,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管理前的电子护理记录缺陷率为78%,管理后为35.5%(P<0.05);应用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及责任感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可降低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的缺陷率,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维护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冠脉介入 电子护理记录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降低并发症。方法整理并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因急性综合征而于我科就诊并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在密切关注其病情发展前提下积极配合治疗和精心护理。结果35例患者,33例病人无伤口出血,仅2例有轻度伤口处皮下渗血;35例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与术前无差异;35例术后左上肢皮温色均正常;术后无发生腰痛、腹胀、排尿术后无发生腰痛、腹胀、排尿困难。平均住院天数8天。结论经挠动脉途径介入诊疗的优点是不需要卧床,病人可立即行走,减轻了动静脉瘘及抗凝药物引起的穿刺部位出血的危险,提高了患者的活动性;缩短了住院时间。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 支架置入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