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伐芦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2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02例,对照组术中给予肝素,观察组术中给予比伐芦定。比较全血凝固时间(ACT)、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毕即刻、术后72h,观察组全血凝固时间(ACT)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应用比伐芦定,能够延迟ACT时间,抗凝效果较肝素更好,使用比伐芦定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比伐芦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转运中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选取102例急性综合征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转运方式的为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15.69%,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43%,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转运中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手术转运 预见性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经皮介入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组并选择不同时机采用经皮介入(PCI)方式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选择即时PCI术治疗的BNP和NT-proBNP均显著优于采用延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V、CO、EF指标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及早采用经皮介入可显著促进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对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极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介入安全核查表规范介入安全管理。方法以卫生部手术安全核查表为基础,根据介入临床特点改进核查表具体内容,应用于介入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结论将《介入安全核查表》运用于介入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介入安全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介入手术 安全核查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急诊介入治疗后,对患者的事件发生率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2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介入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介入组患者采取急诊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介入组患者总的事件发生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急诊介入治疗后,可以降低患者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冠脉事件 急诊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实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98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借助于随机表法,我们将其列入观察组(本组共计49例)与对照组(本组共计49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常规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结果两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确切,可推广。

  • 标签: 高龄 冠心病心绞痛 冠脉介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介入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进行介入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评分、SDS抑郁程度评分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3.44±6.97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6.94±6.21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为35.21±2.63分,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0.21±5.43分,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后出现尿潴留、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但进行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明显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介入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其手术后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脉介入 护理干预 焦虑情绪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肌梗死成功率明显提高且并发症下降,心肌梗死发生后最短的时间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使濒临死亡的心肌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使患者不但能躲过危险期而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心肌,对梗死后心肌重塑及预后极为有利。介入治疗是目前最积极的治疗措施,具有危险小、手术简单、效果肯定的优点。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6例急诊介入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是(43.6±5.7)分、(43.9±5.5)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是(40.3±6.3)分、(37.6±4.4)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介入患者大多处于焦虑状态,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 冠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综合征(ACS)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急性综合征(ACS)患者6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包括心理护理、放松训练等系统的护理干预。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34例,在手术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患者的心理状态,用多功能监护仪检测病人术中心率、血压变化1。结果试验组(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在手术前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急性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和躯体性应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上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 桡动脉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入院我科,接受心脏介入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加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干预的方法,加强人文关怀。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在血压、睡眠、心率变化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在睡眠质量、血压波动、心悸发生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前、术后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心脏介入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郑大一附院 2016年 10 月至 2017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 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症状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在血管再通率上,观察组为 95%,对照组为 72.5%,两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7.5%,对照组为 27.5%,两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为( 11.9±3.2) d,显著少于对照组为( 20.5±3.6) d,两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存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观察组临界病变实施FFR监测,FFR>0.8者行保守治疗,FFR<0.8者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仅于CAG指导下实施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支架植入数目、手术时间及术后半年心绞痛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R对于临界病变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这可降低支架置入数目,改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患者心理护理和术后保健指导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178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术后保健指导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SAS、SDS评分,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经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经护理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率98.88%(88/89)明显高于对照的87.64%(78/8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加强术后保健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术后保健指导
  • 简介:摘要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是护理服务价值一种新的体现形式,符合共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本文以我院介入患者术后护理效果为观察点,从临床护理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几种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方式方法,得出了满意的结论。实践证明,在介入患者术后护理服务中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有助于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术后的痊愈率。

  • 标签: 介入术后 优质护理 人文关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