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OPS)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骼的有机成分生成不足,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退化,骨强度降低,以致发生创伤性骨折,或骨折的危险性增高。骨质疏松是老年常见的疾病,也是老年人致伤致残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髋部骨折 疏松性 危害
  • 简介:摘要:为探讨血脂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本文随机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骨质密度正常的同龄段女性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骨碱性磷酸酶(BAP)以及血脂水平进行观察,其中观察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两组对象的差异性,以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骨碱性磷酸酶(BA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较低;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日益成为社会公共问题,而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且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危害大,严重危及健康老龄化,但目前的诊疗现状仍有待改善。为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规范诊疗,优化其早期识别、诊断、治疗策略,并预防再骨折,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及风险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牵头,通过改良Delphi法制定了本共识,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二级预防 共识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目前对OVCF的临床诊疗方案已经逐渐完善化,但非严格的保守治疗可能导致伤椎进一步压缩;开放手术创伤大,螺钉松动或拔钉率高;微创的椎体增强术治疗效果虽显著,但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松动、伤椎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等相关并发症仍无法完全避免。也正因如此,国内外学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相关并发症的见解也不同。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OVCF的相关文献,从OVCF的流行病学、分型、诊断、治疗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医生在OVCF的诊疗及并发症的认识上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1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研究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对照组),对单号组患者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药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4.5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为骨质量较差,骨折愈合时间较慢,再次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只要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药抗骨质疏松治疗,就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鲑鱼降钙素 骨化三醇胶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骨折病例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老年骨折的诱发因素以及常见原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详细分析,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计1346例,对引起骨折的原因、年龄特点以及职业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年龄以及性别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的职业背景的骨折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性别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年龄段具有明显差异,跌倒是造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常见原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应该根据性别以及职业的不同,进行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老年人跌倒。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跌倒 职业 年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64例高龄患者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PVP或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PVP及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重视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X线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经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后均康复,有效率为100%,且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跌倒、年龄、生活方式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康复率。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影响因素 康复护理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59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将其分为高龄组和老年组,骨折部位据X线确定。结果骨折发生部位频率最多的是股骨颈,占50.9%,其次为椎体,占39.6%,最后为前臂远端骨折,占9.4%;室内滑倒,运动跌倒是造成患者骨折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登高时跌倒,最后是提重物和乘车颠簸等重力因素。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老年骨质疏松症引发骨折的危险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进行调查,所有病人经过X线骨密度仪检测,均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病人年龄范围60~90岁,平均(68±11.2)岁。将15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人组(60~69岁)与高龄组(70~90岁)。结果女性(68.94%)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多于男性(31.06%),骨折发生频率较高的部位是股骨颈与椎体。主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是跌倒。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人群总量大,引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很多。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做好老年人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症 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38例,总结影响老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后予以分组研究,即常规组(n=19)、干预组(n=19)。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骨折发生率。结果经调查得知,年龄、皮质激素、跌倒、低钙饮食、脆性骨折是影响老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因素。随访1年后,干预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为21.1%,常规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为52.6%,2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因素非常多,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加大推广与普及力度。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OP)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康复护理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8例OP性骨折患者的诊疗情况,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同时结合患者骨密度测定、影像学检查等结果以及现有研究资料对OP患者可能出现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护理方案并对护理成效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上述68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研究资料的分析发现导致OP性骨折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骨强度降低、患者跌倒、性别及年龄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四个层面。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其围治疗期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患者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治疗后顺利出院。结论:研究发现OP患者骨折风险较大,除了要给予其对应的治疗以外,还要分析患者OP性骨折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护理方案,对于提高OP性骨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OP性骨折 影响因素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多发于老年群体,在临床十分常见,是一种极易导致骨折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对老年人群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致死等重要性。及时治疗和干预至关重要,同时应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进一步促进其康复。本文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56例脊柱压缩性骨折MRI表现,常规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WI,FSE—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均有失状位和横断位成像,14例患者做了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8例患者做了T1WI—SPIR增强检查;结果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较多,尤以胸段及胸腹段脊柱多见,腰段次之、颈段少见,常为多椎体变扁,呈鱼椎状,轻重程度不一,椎体附件无受累,骨折灶旁无软组织肿块,老年人多见;脊柱转移瘤性骨折较少,多为腰段,颈、胸及骶尾椎段受侵无明显差异,椎体形态明显不规则改变并常累及附件,但不侵犯椎间盘,中年多见。脊柱骨折的诊断从影像学检查为首选,传统的X线平片,CT扫描通常可以明确诊断,但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转移瘤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骨折性质的鉴别诊断、早期椎体形态轻轻微改变性骨析的诊断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MRI像技术以其没有电离辐射,主要依靠不同组织的T1、T2和质子数目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脉冲序列特点,能够提供关于脊术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转移瘤性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椎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的早期轻微骨折信号进行分析。笔者总结56例无明显外伤诱因脊柱骨折患者的MRI成像不同序列信号改变,旨在提高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MRI成像 骨质疏松 转移瘤 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及骨微结构损害,从而增加骨折风险,是困扰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由于骨质疏松骨中成骨细胞的活性下降,破骨细胞活跃,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能力严重受损,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愈合速度缓慢,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缺损修复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通过改进植入材料的理化特性和生理活性,原位增强成骨活性或抑制破骨活性来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笔者主要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骨缺损的治疗进行阐述,以期对研发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缺损的修复材料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组织支架 骨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48±0.10)、Cobb角为(9.10±1.30)°、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为(80.42±4.40)%,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利用结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具有较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结合治疗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