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孤独症患者异常脑皮质厚度分布特征。方法汇集来自国际孤独症专业数据库(Autism Brain Imaging Data Exchange,ABIDE)在全球20个站点收集的孤独症患者(孤独症组,n=525)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569)的脑结构影像学数据。基于脑结构数据,应用FreeSurfer测量每个受试者的皮质厚度并对2组脑皮质厚度进行t检验比较。根据受试者年龄,分成<12岁组(孤独症患者n=150,对照者n=151),12~18岁组(孤独症患者n=210,对照者n=233)及>18岁组(孤独症患者n=159,对照者n=183),应用t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孤独症患者异常脑皮质厚度分布特征。结果孤独症组相对于对照组在与初级面孔识别相关的左右侧脑枕叶面部区域皮质厚度增加(左侧:size=1 043.95 mm2,Z=4.31,MNI坐标:x=-13.1,y=-102.4,z=2.4;右侧:size=1 364.13 mm2,Z=5.14,MNI坐标:x=14.4,y=-101.3,z=3.1),以及与背侧注意网络相关的右侧脑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减少(size=485.86 mm2,Z=4.71,MNI坐标:x=6.8,y=-13.1,z=61.6)。根据年龄分组结果显示,<12岁组孤独症患者相对于对照者,右侧额上回中部及后部(size=914.44 mm2,Z=4.86,MNI坐标:x=19.7,y=32.4,z=41.1)及左侧颞下回(size=638.16 mm2,Z=-4.36,MNI坐标:x=-34.7,y=-32.5,z=-22.8)皮质厚度减少;12~18岁组孤独症患者相对于对照者右侧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减少和枕骨面部区域皮质厚度增加;>18岁组孤独症患者与对照者之间皮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枕面区域和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异常可能是孤独症患者神经发育的特征,尤其在低年龄的孤独症儿童与健康儿童的差异更明显。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孤独症脑成像数据交换数据库 背侧注意网络
  • 简介:摘要皮质骨轨迹(CBT)螺钉技术具有生物力学稳定、切口小、对后方软组织剥离少、术后康复快等优势,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认可。CBT螺钉技术使用CBT螺钉进行固定,其头端螺纹螺距较尾端更近,增大了螺钉与皮质骨的接触面积。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腰椎翻修、邻近椎体疾病等脊柱外科疾病。本文将从CBT螺钉技术的手术技术、拓展应用、生物力学特点、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骨螺丝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脊柱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融合术都被认为是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的金标准,但在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中,该术式常不能使患者获得长期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皮质骨轨迹螺钉的出现成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另一种选择。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有助于提高固定强度、降低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本文基于目前的循证研究与临床应用体会,分析皮质骨螺钉的研究热点问题,介绍临床实践中的体会,为同道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螺丝 皮质骨轨迹螺钉 腰椎 应用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PACC)的CT及MR特征表现,提高对PACC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PACC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其中12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4例同时行CT与MR检查。结果15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5例位于左侧,10例位于右侧。肿瘤最大径4.4~15.1(8.9±3.3)cm,形态规则呈椭圆形6例,形态不规则9例。CT表现:平扫密度均匀1例,因出血、坏死和含脂而密度不均11例,CT值范围28.8~62.0(39.2±8.5)HU;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7例,中度强化4例,CT值范围32.7~83.4(52.5±14.4)HU;静脉期CT值范围43.4~86.4(61.1±15.0)HU,11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MR表现: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弥散受限,增强后均轻中度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1例。15例患者瘤内见血管影14例,周围组织器官受累和转移者共3例。结论PACC好发于单侧,瘤体较大,多伴囊变、出血及瘤内血管影,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PACC)的CT及MR特征表现,提高对PACC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PACC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其中12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4例同时行CT与MR检查。结果15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5例位于左侧,10例位于右侧。肿瘤最大径4.4~15.1(8.9±3.3)cm,形态规则呈椭圆形6例,形态不规则9例。CT表现:平扫密度均匀1例,因出血、坏死和含脂而密度不均11例,CT值范围28.8~62.0(39.2±8.5)HU;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7例,中度强化4例,CT值范围32.7~83.4(52.5±14.4)HU;静脉期CT值范围43.4~86.4(61.1±15.0)HU,11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MR表现: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弥散受限,增强后均轻中度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1例。15例患者瘤内见血管影14例,周围组织器官受累和转移者共3例。结论PACC好发于单侧,瘤体较大,多伴囊变、出血及瘤内血管影,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萎缩型老年黄斑变性采用益肾明目汤实际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3-2020.7月内收治的74例萎缩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给予西药维生素E 、C和维脑路通口服共同治疗)和观察组(37例,给予益肾明目汤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进行益肾明目汤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行西药维生素E 、C和维脑路通口服共同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萎缩型老年黄斑变性中采用益肾明目汤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较明显,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益肾明目汤 黄斑变性 总有效率 维脑通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 amyloidosis,AL)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单克隆浆细胞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误诊、漏诊率高。本文报道1例以巨舌、肾功能不全、水肿为主要表现的AL临床病例,并回顾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预后等特征,以期提高其早期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0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诊断中包含"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2432例患者479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单纯RP 2364例4679只眼(97.2%,2364/2432),RP合并青光眼68例115只眼(2.80%,68/2432 )。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对随访资料完整的40例RP合并青光眼患者67只眼进行分析,观察不同青光眼类型占比、logMAR BCVA、眼压等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式和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以治疗后眼压≤21 mm Hg (1 mm Hg=0.133 kPa)为眼压控制;>21 mm Hg为眼压未控制。结果随访资料完整者40例67只眼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例7只眼(10.45%,7/67 ),闭角型青光眼(ACG)56例58只眼(86.57%,58/6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例4只眼(5.97%,4/67 );其中2例2只眼同时合并ACG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ACG 58只眼中,急性ACG 17只眼(25.37%,17/67 ),慢性ACG 21只眼(31.34%,21/67),可疑房角关闭2只眼(2.99%,2/67 ),晶状体脱位继发ACG 8只眼(11.94%,8/67),慢性ACG抗青光眼手术后人工晶状体移位5只眼(7.46%,5/67 ),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5只眼(7.46%,5/67 )。患眼logMAR BCVA 3.50、<3.50~>2.00、≤2.00~≥1.30、<1.30~>1.00、≤1.00~ 0.52、<0.52分别为9 (13.43%,9/67)、30 (44.78%,30/67)、7 (10.45%,7/67)、4 (5.97%,4/67)、11 (16.42%,11/67)、6 (8.96%,6/67)只眼,其对应平均眼压分别为(32.31±11.67)、(30.15± 14.85)、(28.17±13.19)、(31.50±17.25)、(18.71±8.85)、(14.12±4.25)mm Hg。67只眼中,行手术、单纯药物、周边虹膜激光打孔治疗分别为37 (55.22%,37/67)、18 (26.86%,18/67)、6 (8.96%,6/67)只眼;放弃治疗6只眼(8.96%,6/67 )。治疗后,眼压控制37只眼(55.22%,37/67 ),未控制19只眼(28.36%,19/67 ),失访11只眼(16.42%,11/67)。手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3只眼(8.11%,3/37),均为ACG患眼小梁切除手术后。结论原发性RP患者青光眼发病率为2.80%,以ACG多见,常合并晶状体脱位或人工晶状体移位。

  • 标签: 色素性视网膜炎 青光眼 晶体半脱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的多定量参数对腰椎间盘变性级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腰痛接受腰椎MRI的患者,共纳入85例患者的414个腰椎间盘。对合成MRI图像进行后处理,生成T1、T2及质子密度(PD)mapping 3组定量序列。由两名医师分别测量L1~S1的椎间盘前纤维环、后纤维环及髓核的T1、T2、PD值,采用ICC评估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Pfirrmann级别椎间盘间各定量参数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不同级别的效能,并以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各椎间盘的定量伪彩图的颜色随着椎间盘变性级别的升高而变化,这种变化与T2WI信号减低相对应。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腰椎间盘髓核的ICC值最大,均>0.900,其次是前纤维环,ICC均>0.700,后纤维环最低,但ICC均>0.600。相邻Pfirrmann级别间分析结果显示PfirrmannⅠ和Ⅱ级间的髓核T2值(P=0.004)和P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firrmann Ⅱ和Ⅲ级间髓核T1、T2及P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firrmann Ⅲ和Ⅳ级间髓核T1、T2及PD值(P均<0.001),后纤维环T1(P=0.025)及PD值(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irrmann Ⅳ和Ⅴ级间髓核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髓核T2值诊断PfirrmannⅡ与Ⅲ级、Ⅳ与Ⅴ级的AUC高于PD值(Z=2.443、3.591,P=0.015、<0.001)。结论合成MRI技术可以定量评估腰椎间盘变性的Pfirrmann级别,其中髓核T2值是重复性好、诊断效能较高的定量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椎间盘变性 定量MRI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视力损失多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凋亡和光感受器的退化引起。主动、被动吸烟会增加AMD发病率及向晚期AMD进展的风险,并且影响湿性AMD的治疗效果。吸烟可引起脉络膜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脉络膜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变薄,导致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反应性受损。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表达,VEGF增加血管通透性及诱导内皮细胞增生,从而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吸烟可诱发氧化应激,导致氧化损伤,减少补体因子H表达,增加膜攻击复合物,导致巨噬细胞功能异常,促进玻璃膜疣形成,诱导CNV形成。因此,在控制AMD发生、预防CNV形成中应充分认识吸烟与CNV以及AMD的关系,这对AMD的早期预防及探索更有效的治疗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吸烟 综述
  • 简介:摘要:“商不变性质”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的知识不仅涉及到除法的性质,还对于分数和小数的学习有一定的铺垫作用。由于这单元的知识点较难,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自主的思考和探索,对于相关的数学规律进行分析,进而掌握有关学习的方法。

  • 标签: 小学数学 商不变性质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 简介:摘要淀粉样变性是一类系统性疾病,由"罕见"变"常见"需引起重视。本研究回顾分析本中心近20年来175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体评估患者资料,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改善患者预后。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好发年龄为50~59岁(占34.85%),且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OR=1.064,95%CI 1.030~1.099,P<0.001);最易累及肾脏(42.86%)和心脏(21.71%);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胸闷气喘、皮肤瘙痒及色素沉着、腹部胀痛、腹水、肝大、低血压等。早期选择有效治疗方案如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液透析/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手术等治疗,则治疗效果更佳(OR=3.706,95%CI 1.866~7.352,P<0.001),且是否接受有效治疗方案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2.567,95%CI 1.291~5.103,P=0.007)。年龄增大(HR=1.049,95%CI 1.020~1.078,P=0.001)、低血压(HR=2.431,95%CI 1.149~5.141,P=0.020)、心脏受累(HR=6.556,95%CI 3.401~12.640,P<0.001)、多器官受累(HR=2.315,95%CI 1.107~4.840,P=0.026)、血清白蛋白降低(HR=2.477,95%CI 1.219~5.034,P=0.012)、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HR=2.215,95%CI 1.205~4.070,P=0.010)、B型钠尿肽(BNP)升高(HR=3.962,95%CI 1.357~11.574,P=0.012)、肌钙蛋白T(TnT)升高(HR=2.872,95%CI 1.042~7.915,P=0.041)亦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增加死亡风险。因此,在诊疗过程中,临床医师需密切监测这些指标变化,早期诊断及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改善淀粉样变性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预后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本院60例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针对门静脉主干及分支而言,表现为增粗、扩张现象,管腔中充盈缺损表现不规则。60例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中,门静脉主栓塞57例,门静脉右分支栓塞、门静脉左分支栓塞分别有27例与20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脾静脉栓塞分别有17例与17例。肝门结构紊乱,门静脉走形区紊乱,存在迂曲扩张现象。经静脉血管造影发现,相对紊乱,存在网状血管影与小结节状血管影。结论 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诊断过程中,多排螺旋CT的应用可以清楚的显示病灶状况,更好的判断疾病,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 标签: 肝癌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多排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CNS)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CN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ALC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头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就诊外院,颅脑磁共振成像提示右侧小脑肿块,术前无CNS以外淋巴瘤浸润证据,行小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ALK阳性ALCL,未及时化疗。术后第27天转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化疗前评估肿瘤已扩散至骨髓、睾丸、椎骨等部位,外周血NPM-ALK融合基因阳性。2个疗程化疗后达完全缓解,但最终死于化疗相关并发症。结论原发CNS的ALK阳性ALCL病例罕见,易误诊,病情进展快,总体预后不良;及时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诊,早期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 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MYC和PD-L1基因和蛋白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ALK-AL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2003年1月至2017年1月ALK-ALCL患者3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MYC和PD-L1基因异常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MYC和PD-L1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C-MYC和PD-L1基因及蛋白异常的关系以及与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37例ALK-ALCL肿瘤组织中,C-MYC蛋白阳性率为45.9%(17/37),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是37.8%(14/37),C-MYC和PD-L1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990,P=0.014)。C-MYC和PD-L1蛋白表达率均随ALK-ALCL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在国际预后指数(IPI)高危组中表达率高于低危组(P<0.05)。FISH检测结果:37例ALK-ALC肿瘤组织中,检测到C-MYC基因多拷贝9例(24.3%),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C-MYC基因断裂;检测到PD-L1基因扩增2例(5.4%)。37例ALK-ALCL患者中,C-MYC蛋白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蛋白和PD-L1蛋白表达与ALK-ALCL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以及总生存率相关,可作为判断ALK-ALCL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的指标;ALK-ALCL中PD-L1的表达可能受C-MYC基因的调控,可能为设计针对部分ALK-ALCL患者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的组合治疗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 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 原位杂交,荧光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性皮质下梗死(single subcortical infarction, SSI)不同分型的危险因素以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SSI患者,依据梗死分布情况分为近端SSI(proximal SSI, pSSI)和远端SSI(distal SSI, dSSI)。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和基线临床资料。END定义为发病后2周内新发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和(或)症状或任何神经功能缺损加重。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SSI以及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SSI患者,pSSI组41例(53.9%),dSSI组35例(46.1%);END组13例(17.1%),非END组63例(82.9%)。pSSI组和dSSI组在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D组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以及pSSI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END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SI是SS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6.75,95%置信区间1.26~36.23;P=0.026)。结论pSSI的危险因素与dSSI无显著性差异,但pSSI患者更易发生END。

  • 标签: 梗死,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疾病恶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损伤结构的隐匿性,容易漏诊或误诊,错失挽救脊髓神经功能的最佳时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争议性,缺少相关规范。为及时反映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新理念、规范其治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与实用性,制订了《过伸性颈脊髓损伤诊疗临床循证指南》。本指南针对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最为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及分型、药物治疗、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康复7个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的建议。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指南 过伸性损伤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残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近二十年,尽管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干细胞治疗被视为再生医学中最具应用前景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刺激自体潜在的干细胞分化等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其临床转化仍存在诸多瓶颈。笔者回顾近年来脊髓损伤干细胞治疗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为脊髓损伤干细胞治疗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