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儿童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20年9月间在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因持续或反复脊柱后儿童脊髓损伤病例资料,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残损等级(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IS)标准,将患者分为完全脊髓损伤组和不完全脊髓损伤组,回顾分析两组脊髓损伤病例的年龄、损伤后症状及演变、神经损伤情况、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预后及并发症等数据,总结这一类型疾病的特征。结果共有44例儿童发生儿童脊髓损伤,年龄分布在3~10岁,95%的患儿<8岁且为女童。完全脊髓损伤组与不完全脊髓损伤组患儿的发病年龄、舞蹈训练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特征为持续或者反复脊柱过程中出现腰腿疼痛、下肢无力或感觉异常,随后短时间内症状进行加重至截瘫。相关血液、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脊柱无骨折及脱位,MR检查显示胸腰段脊髓髓内弥漫水肿高信号影。完全脊髓损伤患儿占比达60%,预后差,后期脊髓萎缩,并发症多。结论10岁以下的儿童在反复脊柱后可发生急性脊髓损伤;完全损伤患儿预后差,并发症多,因此预防这一类型的损伤最为重要。

  • 标签: 脊髓损伤 儿童 疾病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颈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损伤结构的隐匿,容易漏诊或误诊,错失挽救脊髓神经功能的最佳时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争议,缺少相关规范。为及时反映颈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新理念、规范其治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与实用,制订了《颈脊髓损伤诊疗临床循证指南》。本指南针对过颈脊髓损伤治疗中最为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及分型、药物治疗、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康复7个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的建议。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指南 过伸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手术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安全管理。术后重视生命体征的观察,预防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结果20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针对过颈椎损伤的特点及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

  • 标签: 颈椎 过伸性损伤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儿童急性脊髓损伤(PAHSCI),又称为儿童下腰瘫,主要发生在儿童下腰训练中,多为完全脊髓损伤,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部分PAHSCI患者终身残疾,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目前国内外均缺乏PAHSCI相关诊疗指南,很多专科医师对此类损伤的预防、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认识不足。PAHSCI早期神经症状不典型,未引起重视;患者就诊过程中易误诊,同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预后差、并发症多。因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等组织国内相关专业专家,本着科学和实用原则共同制订了《儿童急性脊髓损伤诊疗指南(2022版)》。本指南从PAHSCI的诊断、发病机制、神经功能评估、治疗、预后评估、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提出基于循证医学的建议,规范PAHSCI诊断、治疗及预防。

  • 标签: 儿童 脊髓损伤 诊疗准则 指南 过伸性损伤
  • 简介:总结34例颈椎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气管推移训练,教会患者及家属用2~4指牵拉气管。术后进行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未清醒时,通过检查膝、跟腱反射和病理体征来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清醒后术后72h内,每小时观察患者四肢运动、感觉及肛门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做好伤口观察;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对高位、高龄、电解质紊乱患者予重点关注。34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入院时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10例、D级21例。术后出院时脊髓神经功能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28例、E级1例。

  • 标签: 颈椎 过伸性损伤 脊髓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建立新的临床分型并验证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88例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18~87岁[(52.9±14.8)岁]。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将过颈脊髓损伤进行分型(Cheng氏分型):无退变性椎管狭窄为A型,单纯椎间盘突出为B型,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赘增生为C型,椎管内韧带骨化为D型。根据脊髓信号改变和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情况各型又分为3个亚型:无脊髓信号改变或DLC损伤为A1、B1、C1、D1型,伴脊髓信号改变但无DLC损伤为A2、B2、C2、D2,伴脊髓信号改变及DLC损伤为A3、B3、C3、D3型。分析不同分型的基本特征及脊髓信号改变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A1、A2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22例),A3型与B、C、D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6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SIA损伤分级(AI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根据是否有颈椎椎管退变,将患者分为无退变类(A型)和退变类(B、C、D型),比较两类患者的年龄及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本组A型24例,B型22例,C型34例,D型8例,其中退变性患者占73%(64/88),以B、C、D型为主。B、C型占退变患者的88%(56/64),并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脊髓信号改变与颈椎退变状态有关,而与DLC损伤节段的一致率为40%。所有患者随访1~9.1年[4(1,6)年]。非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90(88,96)分、100(100,100)分,感觉评分为216(212,221)分、224(224,224)分;AIS治疗前22例均为D级,末次随访时均为E级;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3(12,14)分、17(17,17)分。手术组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为76(62,86)分、98(94,100)分,感觉评分为204(191,212)分、220(212,224)分;AIS治疗前A级4例、B级3例、C级18例、D级41例,末次随访时C级3例、D级51例、E级12例;治疗前与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0(7,11)分、16(14,17)分。两组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AI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非手术组JOA改善率为100%,手术组改善率为95%(63/66) (P>0.05)。退变类患者年龄[(58.4±11.7)岁]显著高于无退变类患者[(38.1±11.9)岁](P<0.01)。无退变类患者治疗前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显著高于退变类患者(P<0.01)。末次随访时无退变类及退变类患者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退变类患者末次随访时C型JOA评分优于D型(P<0.05),其余各型间末次随访时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椎椎管退变状态、DLC损伤、脊髓信号改变建立了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中老年患者颈椎退变程度越重,DLC损伤发生率越高,脊髓损伤程度也越重,更容易残留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该分型选择治疗方法,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提示该分型可有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椎间盘韧带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脊髓伤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组78例因不同原因造成的颈椎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片、CT、MRI不同的影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椎前阴影增宽57例(73.1%),CT平扫显示椎体前后缘明显退变骨赘形成37例,椎间盘变性突出21例。椎体前血肿及水肿57例,64例表现脊髓不同程度受压或损伤。根据影像学变化,提出影像学诊断根据。结果颈椎脊髓损伤影像有明显特征变化,包括骨和前纵韧带、椎间盘及相应节段的脊髓存在特征变化;脊髓损伤与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相关,临床上可能表现典型急性脊髓中央综合征,但多数表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影像学变化特征结合临床表现特点,为颈脊髓损伤诊断及其早期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颈椎 过伸性脊髓伤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类型颈脊髓损伤,但在临床面对此类疾病时,仍需进一步认识以下问题:为什么看似轻微的颈椎外力会导致严重脊髓损伤?为什么颈脊髓损伤会有如此多样的临床表现?为什么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部内在肌功能恢复最差甚至不能恢复?如何区别过颈脊髓损伤与颈椎"挥鞭样"损伤?为什么颈脊髓损伤需外科干预?笔者将从以上这些临床常见现象进行探讨,帮助临床医师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飞鞭损伤 过伸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贴扎在脑瘫患儿膝的效果。方法将54例膝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7),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和功能贴扎,对照组行除与观察组功能贴扎治疗外的相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4周和8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功能贴扎治疗脑瘫患儿膝的效果优于单纯综合康复治疗。

  • 标签: 脑瘫 膝过伸 功能性贴扎
  • 简介:目的采用终合康复治疗方案,改善痉挛脑瘫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10-2010.06痉挛脑瘫膝康复治疗病例56例,年龄15Y-6Y,负重站立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平均康复治疗半年。结果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膝反明显改善20例,有效改善33例,无明显改善3例,总有效率94.6%。结论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痉挛性脑瘫 膝过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贴扎在脑瘫患儿膝的效果。方法将54例膝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7),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和功能贴扎,对照组行除与观察组功能贴扎治疗外的相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4周和8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功能贴扎治疗脑瘫患儿膝的效果优于单纯综合康复治疗。

  • 标签: 脑瘫 膝过伸 功能性贴扎
  • 简介:摘要脑瘫发病率及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影响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因素越来越受关注。其中,膝关节严重影响到了患儿行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故正确评定及治疗脑瘫患儿的膝已经成为脑瘫康复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研究学习,对脑瘫患儿膝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进行总结,为提高膝疗效提供思路。

  • 标签: 脑瘫 膝过伸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 脑瘫发病率及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1],影响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因素越来越受关注。其中,膝关节严重影响到了患儿行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故正确评定及治疗脑瘫患儿的膝已经成为脑瘫康复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研究学习,对脑瘫患儿膝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进行总结,为提高膝疗效提供思路。

  • 标签: 脑瘫 膝过伸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之后患者由于下肌痉挛、肢肌无力以及本体感觉障碍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膝,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当前并没有明确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因为膝关节过度伸展而导致关节出现病理性改变以及功能活动受限,情况较为严重的膝可能会使得步行受限,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降低脑卒中后发生膝的概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本论文主要对脑卒中后膝康复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临床防治膝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膝过伸 康复治疗 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