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不同时间予以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2012年1月-2014年8月接诊的健康分娩产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A、B、C三组,各自100例。其中A组于产后7周实施康复护理、B组于产后9周实施康复护理、C组于产后13周实施康复护理,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护理后盆底压力分级、盆底肌力及尿失禁发生等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3组产妇护理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盆底肌肉损伤,其中A组患者护理后盆底压力与盆底肌力情况皆明显优于B组与C组(P<0.05);同时A组护理后尿失禁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组间对比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妇女产后盆底功能性损伤比较常见,于产后7周实施康复护理,相较于产后≥9周再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更佳,患者的盆底肌肉损伤与肌力恢复更佳,同时尿失禁发生率更低,值得借鉴。

  • 标签: 产后 不同时间 康复护理 盆底功能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尿激酶在不同发病时间心肌梗塞患者中的疗效问题,并且给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主要选择的是某医院2014年全年的所有心肌梗塞患者。按照发病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小组,其中发病时间在6小时之内溶栓的42例病人分成一组,将其作为观察组。然后发病时间控制在6-12小时内溶栓的23例患者分成一个小组,将其定位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的是尿激酶来进行治疗,然后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在观察组的42例患者中,出现冠脉再通的患者共有35例,有出血现象的患者共有2例,死亡例数为1例。在对照组当中,冠脉再通患者共有11例,出血的患者同样为2例,死亡的人数为1人。经过比较可一直,出血例数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可知,在进行心肌梗塞病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是尿激酶溶栓,做好要在早期进行治疗,同时还应该对并发症问题加强重视。

  • 标签: 心肌梗塞 尿激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钻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最佳时间窗。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12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到手术时间顺序分组为甲乙丙丁四组。甲组<7h;乙组7~24h;丙组24~72h;丁组>72h。对这些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甲、乙、丙、丁四组治疗有效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86.67%(26/30)、26.67%(8/30);90.00%(27/30)、3.33%(1/30);63.33%(19/30)、3.33%(1/30);50.00%(15/30)、6.67%(2/30);治疗有效率甲乙组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甲乙两组与丙丁组比较(P<0.05);丙丁组比较(P>0.05)。再出血率甲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时,如果<7h治疗则会加大再出血风险,>24h治疗,则会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产生影响,因此最佳时间窗为7~24h。

  • 标签: 钻孔引流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最佳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时间护理理论,探讨与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10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55例患者合理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时间护理(护理组),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状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相应护理,在合理饮食,坚持运动,血糖监测,按时用药等执行人数上,护理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症状知识、合理饮食、坚持运动、血糖监测,按时用药等掌握上,护理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应用时间护理理论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时间护理理论 糖尿病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方式振荡方式和进板时间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的影响,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方法实验选取的对象为20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弱性反应标本,在加样上选择全自动加样法。结果实验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荡方式和进板时间之间的关系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反应板加样结束后,立即进行振荡,尽量不延迟放入孵育箱的时间和振荡时间可以有效的避免假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的出现。

  • 标签: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振荡方式 进板时间
  • 简介:目的分析反应板的不同振荡混匀方式与延迟进板时间对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弱反应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影响,提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ELISA法双试剂检测抗-HCV弱反应性标本16例,用STAR全自动样品分配仪加样.振荡方式一:1号反应板加样后,立即振荡混匀,延迟进入FAME孵育箱时间.振荡方式二:2号反应板延迟振荡,振荡结束立即进入FAME孵育箱.振荡方式三:3号反应板不振荡,延迟进入FAME孵育箱时间.后处理由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自动完成,每个标本检测3次,取均值,结果用S/CO值表示.结果振荡方式和延迟进板时间对弱反应性抗-HCV检测结果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140.18,P<0.01;F=62.39,P<0.01).振荡方式与延迟进板时间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2.94,P<0.05).结论STAR加样结束,反应板要立即振荡混匀,尽量不要拖延振荡混匀和进入FAME孵育箱时间,以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 标签: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全自动分配仪 振荡方式 延迟进板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改变体位及缩短卧床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行CAG2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术肢平卧制动12h,卧床24h;观察组6h内,取术侧卧位或取〈45°的半卧位排尿,术后6h下床排尿,12h后下床活动。结果:观察组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酸疼、腹胀、烦躁失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调整体位并缩短卧床时间,有利于减少CAG患者并发症和不适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制动体位 下床活动时间 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双料喉风散保留灌肠时间对溃疡性直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9例轻度、中度溃疡性直肠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按照已优化的最佳灌肠方法将3组灌肠时间分别取6h、8h、10h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保留灌肠时间8h、10h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6h,而8h与10h保留灌肠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灌肠时间以8h、10h为宜,但从治疗依从性角度以8h保留时间为最佳.

  • 标签: 溃疡性直肠炎 保留灌肠 保留时间 双料喉风散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前后的治疗工作中创伤性骨折病人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012~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2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测定,设为观察组,同期抽取2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进行比照,评估两组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是(31.07±3.41)s,较之手术前的(19.88±1.74)s有显著性提高(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的(30.22±3.53)s相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后患者往往有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降低的情况,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和尽早治疗来加以控制,以免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术后再出血等状况,从而增加医院单位救治工作的难度。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手术前后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萘普生栓在人工流产术前不同时间置入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200例,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人流术前2小时将一枚复方萘普生栓置入肛门深处,对照组常规于术前15min置入复方萘普生栓。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程度。结果复方萘普生栓于人流前2小时置入镇痛效果更好,宫颈扩张良好,值得临床和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复方萘普生栓 人工流产 不同时间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健康体检外科检查时间与受检者年龄的关系,限定外科医生工作时间内外科检查女性人数,以减轻外科医生的工作量和保证外科检查的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名外科医生分别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一定数量的就诊女性进行规范的外科体检,记录各个年龄阶段女性行外科检查所用的总时间平均数,计算各年龄阶段平均每分钟体检人数,估算外科医生每小时应检查的女性人数。结果平均检查时间为25~34岁组总时间为90分钟,即3.6分/人;35~44岁组总时间为95分钟,即3.8分/人;45~54岁组总时间为97.5分钟,即3.9分/人;55~64岁组总时间为102.5分钟,即4.1分/人;65~74岁组总时间为105分钟,即4.2分/人。结论每小时外科医生接诊女性行外科体检的人数在15~16人为宜,因受检者年龄未知,应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适当地调节。

  • 标签: 女性体检 外科检查 检查时间 年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统计转诊至我院行听力筛查婴幼儿的转诊时间及原因,初步分析目前贵州省部分地区听力筛查及转诊中存在的问题。方法2003至2012年从贵州省部分地区各级医疗机构转诊至我院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及复筛)的婴幼儿共计817人,统计分析转诊时间、外院筛查次数、转诊的原因以及外院筛查结果与我院复筛结果的对比情况。结果初筛转诊者中通过医生告知听力筛查知识的婴幼儿转诊时间明显早于儿保医生发现小儿疑似听力异常者。复筛转诊者中,外院OAE与我院OAE结果相符合者占56.93%(452耳/794耳),不相符合者占43.07%(342耳/794耳);外院OAE与我院AABR结果相符合者占57.92%(139耳/240耳),不相符合者占42.08%(101耳/240耳);高危婴幼儿符合率高于普通婴幼儿(p<0.05)。结论本次调查显示,目前贵州省的听力筛查转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规范培训,落实好听力筛查转诊制度。

  • 标签: 听力筛查转诊 时间 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BALB/c小鼠心肌梗死(MI)后弹性模量与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相关变化。方法分别于小鼠MI后1小时、24小时、7天、14天和28天,行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检测;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梗死心肌弹性模量;梗死心脏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Mallary纤维染色。结果(1)梗死后心肌弹性模量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高的时间依赖性变化。(2)组织病理染色显示,心脏结构与心肌弹性的变化在时间上呈对应关系。(3)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的改变表现出与上述理化参数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小鼠心肌梗死后弹性模量、心肌结构和功能均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相关变化且相互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弹性模量 心脏功能 组织病理学
  • 简介:目的:定量了解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每日所需的护理时间,探讨其与分级护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完善老年分级护理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记录法对安徽省某大型综合医院医养结合老年科进行了连续7天、以满足232名老年患者全部护理需要为目的的护理操作内容和时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不同护理级别、相同ADL分级的老年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护理级别、不同ADL分级的老年患者每日所需要的直接护理时间及总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L评分能直接反映老年患者对直接护理的需求,能有效提示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应的实际护理需求。建议在老年科由医生确定老年患者分级护理的I、II、III级,再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应用ADL量表进行A、B、C分级,即将老年患者划分为IA、IB、IC、IIA、IIB、IIC、IIIA、IIIB、IIIC9项护理等级。

  • 标签: 医养结合 老年患者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分级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卧床时间对经皮肾脏穿刺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肾脏穿刺术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根据术后卧床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腹带包扎穿刺点,沙袋加压后平卧8h,卧床24h;观察组术后腹带包扎后平卧6h,卧床12h,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舒适度。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腰背酸痛、失眠、排尿苦难及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缩短经皮肾脏穿刺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不但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经皮肾脏穿刺术 卧床时间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目的提高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死亡病例预警症状和体征早期甄别能力。方法复习文献穷尽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表现,临床诊断EV71感染重症病例时开始观察,死亡病例进入本文分析,以首次发热作为EV71感染起病零时点,系统记录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时间,统计死亡前(特别是6、12、和24h)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神经系统定位。结果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5家参与医院住院并系统观察记录了54例EV71感染重症死亡病例,男31例,女23例,5岁以下53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中位数78.5(6~432)h,120h内死亡43例(79.6%),4项一般指标均被记录(发热、皮疹、咽峡炎和流感样症状),余89项观察指标中7项未被记录到。除一般指标外,起病至36h出现的症状体征有8项:特异性指标(1项)、运动障碍指标(6项)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指标(1项);~48h症状体征增加了25项:运动障碍指标(16项)、意识障碍指标(1项)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指标(8项);~60h症状体征增加了15项:运动障碍指标(11项)、意识障碍指标(1项)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指标(3项)。出现超高热、顽固休克、深昏迷、超高心率和持续超高血压者,神经系统定位主要在延髓和部分下丘脑,6h内死亡;出现眼球共济失调、呼吸共济失调、咽反射减弱/消失、肺渗出、呼吸节律异常和血压升高者,神经系统定位于交感神经、中脑与延髓,12h内死亡;出现焦虑不安、疲倦思睡、肢体抖动、惊跳、呕吐、皮疹、发热者,距离死亡超过24h。结论EV71感染死亡病例临床表现具神经系统定位意义,及时甄别死亡前预警症状体征对降低EV71感染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症状体征 病程 定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非杓型高血压的合理用药给予参考意见。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服药时间不同分为两组,两组服药时间间隔12个小时,清晨饭前7点服药为对照组,晚间7点睡前服药为观察组。服药2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24小时内的监测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3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对照组仅有10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晚间服药有助于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给药时间 替米沙坦 非杓型高血压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