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一、数学知识是用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工具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说过:“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学问。一门数学,是指导推理、演算的学问。”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能最简洁、最确切地描述被研究领域的客观规律。在科学领域中,

  • 标签: 数学知识 物理问题 应用 科学体系 有效工具 物理学家
  • 简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堂有趣,教学才会有效。本文从如何把古诗词、谚语俗语中与物理有关的人文知识,有机地融合到物理教学中,使之更有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 标签: 人文知识 物理教学 教学艺术 激发兴趣
  • 简介:表面等离子共振仪是测量生物分子间交互作用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多数实验数据是在不精确的实验设计下获得的,通过对用传统方法来优化试验设计、提高仪器灵敏度进行了总结,并对获得精确蛋白质相互作用动力学信息的新方法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表面等离子共振仪 蛋白质 参考表面 树突状高分子
  • 简介:建立了分子荧光光谱法对荧光增白剂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对14种荧光增白剂通过进行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扫描确定了其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可结合进行荧光增白剂定性判断,并以三种常用的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VBL、BA、CXT为例,通过其迁移建立了定量测定荧光增白剂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三种荧光增白剂在0-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均为2.3μg/g,加标回收率均为92.9%-10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方法能有效满足食品接触材料样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 标签: 食品接触材料 荧光增白剂 分子荧光光谱法
  • 简介:纳米孔隙内气体流动的理论预测对气体微流控器件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文章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在平行壁纳米孔隙内的剪切流动特性和边界滑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入二氧化碳比例的不断增加,混合气体滑移速度不断增大,并且当二氧化碳的比例低于20%时,混合气体流动速度沿孔隙宽度方向呈线性分布;而当比例达到40%后,其速度轮廓将呈现非线性趋势.当二氧化碳所占比例为20%时,随着孔隙宽度的增加,混合气体的整体边界滑移随之减小.探究了混合气体密度和气-固耦合强度对混合气体流动及边界滑移的影响机理.发现随着混合气体密度的减小,气流边界滑移增大;随着气-固界面耦合强度的增强,边界气体分子易被吸附而出现黏滑运动,气体分子在边界处的积聚现象增强,剪切应变率增大,边界滑移减小.

  • 标签: COUETTE流 混合气体 纳米孔隙 边界滑移 分子动力学
  • 简介:通过对水分子在激光作用下选择性解离的动力学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产率随实验参数(相差和相对强度)的变化图和与其相应的等高线,讨论了解离能量和初态对产率的影响.

  • 标签: 相干控制 解离 产率
  • 简介: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分子荧光、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Cd2+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pH=7.0缓冲液中,以280nm作为激发波长,342nm作为发射波长,Cd2+对BSA的荧光发射有较强猝灭作用.实验测定了Cd2+与BSA在289K,306K和319K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5.31×10^4,5.22×10^4,4.70×10^4,其热力学参数ΔHm=-3.07kJ·mol-1;ΔSm=79.83J·mol-1·K-1.结果表明导致BSA荧光猝灭是由于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而引起的静态猝灭,他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作用力.

  • 标签: 蛋白相互作用 牛血清蛋白 分子光谱 镉(Ⅱ) 非辐射能量转移 静电作用力
  • 简介:以硅酸钠为原料,CTAB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钴的介孔分子筛(Co/MCM-41),并将其作为催化剂,CVD法热解无水乙醇制备CNTs.利用XRD、TEM、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定和Raman光谱等方法对所合成的介孔分子筛和纳米碳管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MCM-41样品具有典型的MCM-41的介孔结构;当热解反应温度为750℃下所制备出的纳米碳管的品质最好.

  • 标签: 介孔分子筛 纳米碳管 负载 乙醇 催化热解
  • 简介:新的《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如函数、数列、不等式、微积分等内容的发展历史与有关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文化修养.数学课堂应适当融人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史知识对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当地渗透数学史知识对课堂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数学史知识 课堂教学 价值分析 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数学课堂
  • 简介:韩国对高一《科学》课程内容体系由原来的拼盘模式改为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融合型模式。本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韩国高一《科学》教科书呈现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得出教科书的结构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的结论。

  • 标签: 韩国 《科学》课程 拼盘模式 融合型模式
  • 简介:本文以演化博弈理论方法,建立了一个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机制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机制的动态演变过程,得出了产业集群的文化环境、企业对知识的吸收转化能力、企业间知识水平的差异是影响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机制演化的关键因素。

  • 标签: 产业集群 知识共享 演化博弈 演化稳定策略
  • 简介: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是新课程开展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家用电器、汽车、通信工具、节能减排等.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再创造”,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引入物理课,就会增加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感受物理学科“认识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特有魅力.从而把物理学习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物理知识 学以致用 案例 应用 教学效果 社会实践
  • 简介: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了与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实验用靶材料密切相关的3方面的初步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这3个方向为:(1)自悬浮定向流纳米金属粉末制备的理论模拟;(2)分散剂对间苯二酚-甲醛(RF)有机气凝胶掺杂过程的影响;(3)微波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初步研究。

  • 标签: 氚代聚苯乙烯 热核聚变 分子动力学 靶材料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方法,对一系列以联吡嗪为中心的有机共轭杂环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和电子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子两侧给、受体取代基推或拉电子能力的增大,五元共轭杂环吡咯,呋喃以及噻吩环的引入明显地提高分子的二阶NLO系数βtot值,且降低了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从而有利于解决"非线性与透光性"的矛盾.该系列分子由于具有较大的βtot值,较好的透光性,可以作为潜在的NLO材料.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吡嗪 二阶NLO性质 电子光谱
  • 简介: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1G(d)」研究了SiP2分子的各种可能异构体的结构、能量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Si2P2分子有5个稳定的异构体,能量最低的异构体为具有P-P桥键湖蝶形结构,其次为具有Si-Si桥键的菱形结构,而具有Si-Si中心键的直线结构能量高,并进一步将Si2P2和C2N2分子结构和能量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 标签: 结构 光谱 磷化硅 密度泛函 能量
  • 简介: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亚硝基硫醇类NO供体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铜离子、光和pH值对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亚硝基硫醇官能团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进行测定,以监测新型亚硝基硫醇化合物释放NO的快慢,实验数据反映出亚硝基硫醇分子结构与其稳定性存在一定规律.

  • 标签: 亚硝基硫醇 NO 稳定性
  • 简介:应用ABEEMσπ/MM方法,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Tacrine(塔克宁)与组胺转甲基酶进行了分子对接.然后对乙酰胆碱酯酶与4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分子对接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将受体分子固定,配体分子可自由移动,采用半柔性对接方式.通过对4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能大小的计算,得到结合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Donpezil(多奈哌齐)〉Huperzine(石杉碱甲)〉Rivastigmine(利发斯的明)〉Tacrine(塔克宁).这个顺序与实验中得到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IC50值大小顺序相一致.为使用该方法进行抑制剂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阿兹海默病 塔克宁 乙酰胆碱酯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氢键
  • 简介:以正十八胺为核的1.0代超支化大分子和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长链烷基和2个受阻酚基团的新型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的最佳合成体系为:3,5-丙酰氯为酰化剂、K_2CO_3为缚酸剂、苯和水为反应溶剂.通过条件优化实验确定了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3,5-丙酰氯与1.0代超支化大分子的物质的量比为6∶1、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2h、体系苯与水体积比为6∶1、3,5-丙酰氯与缚酸剂K_2CO_3的物质的量比为1∶1,在此条件下,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的收率高达75.5%.FT-IR和1HNMR证实了合成抗氧化剂的化学结构与其理论结构相符.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在聚乙烯树脂中的抗氧化性能优于抗氧化剂1076,且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抗氧化性能增强.

  • 标签: 超支化大分子 受阻酚 抗氧化剂 超支化分子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化剂 抗氧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