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历了准备、正式确立、进一步发展三个阶段,对于西藏的现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政治现代而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三个方面推进了西藏的政治现代,即政治权威的合理化,行政管理的科学,政治参与的扩大。在新形势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第一,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第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体系;第三,加快推进自治机关的行政体制改革。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西藏 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 简介:殖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执行的一种政策;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这种政策。资本主义生产要求不断扩张它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这是它的生死存亡的条件。英国资产阶级自己就曾经把资本主义比作橡树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说:'橡树是不能在花盘里培植起来的。它需要有足够的土地来生根,有足够的空间来生长枝叶。'因此,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我们知道,西欧资本主义

  • 标签: 原料产地 世界体系 英国资产阶级 资产者 亚细亚生产方式 布罗代尔
  • 简介:少数民族人口与发展问题始终是民族人口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研究少数民族人口现代,本质上正是研究少数民族人口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少数民族人口现代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丰富人口现代理论的发展,而且对民族地区现代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透过人口现代的视角对裕固族人口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对正确评价裕固族人口现状,

  • 标签: 人口现代化 人口现状 裕固族 历史 少数民族 人口与发展
  • 简介:2007年,江苏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改革形成公铁水空齐抓共管的省级大交通管理体制架构,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发展。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已基本连接了县级以上城市10万人口以上城镇,高速公路规划实现度达到84%,一、二级公路占路网总里程的20%,农村公路在2007年率先实现"村村通"之后,目前正在实施提档升级工程六年行动计划。

  • 标签: 现代化建设 交通运输 江苏 2007年 体制架构 交通管理
  • 简介:日中两国的传统文化与早期现代的成败罗福惠日中两国同时在19世纪中期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自此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到19世纪末,日本的早期现代已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亚洲唯一能与欧美列强抗衡的强国;而中国的早期现代却难以启动,且在世纪之...

  • 标签: 早期现代化 传统文化 日本社会 《走向世界丛书》 下级武士 福泽谕吉
  • 简介:目前学界对中国现代的反思缺少一种空间,即边疆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战略的考察,文章指出在中国现代战略的背后,潜藏着一套隐秘的知识体系——“中心主义”“东部主义”“民族主义”。笔者继而从史学领域兴起的“从边疆看中国”视角中汲取资源,站在反思中国现代的角度,认为该视角的意义就在于将中国现代的整体性知识话语进行解构,对边疆地区现代过程中的“中心主义”“东部主义”等话语知识进行反思,重新认识看待边疆地区的现代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中心主义 民族主义 内亚边疆
  • 简介: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妙味无穷。在文章写作中,恰当的引用不仅能展示它言简意赅、表现力强的特点,还能够使文章翔实丰满,起到片言居要、激活语言表达力、彰显文章底蕴、传承文化等作用。本文将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一书中所用的古诗文情况进行分析统计,阐释古诗文在其文中的作用,探索该书所用古诗文对当下古代文学教学的意义。

  • 标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引用 古诗文 反思
  • 简介:独特的麒麟艺术,是樟木头客家古镇民俗文化的品牌,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论述了樟木头麒麟艺术的起源、特色、传承发展深远影响,以及在推动樟木头驶上现代城市提速快道所起的效应。

  • 标签: 民俗文化 麒麟艺术 樟木头 经济发展
  • 简介:本文根据对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四堡子乡、刘集乡等地撒拉族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对撒拉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撒拉族 文化 分析 传统文化 现代化
  • 简介:文章分析马克·尔文对于有关近代近代早期中国现代困难的各种理论的批驳,并指出11—12世纪以还中国人口的增长是中国本土“早期现代/本土性的现代”发展放缓的一个基本因素。与此同样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是第13—14世纪蒙元政权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巨大冲击,引致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国“文化-社会-政治精英”(儒生/士人)的领导阶层建构的整体结构性变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儒学思想文化道义精神的变异与消沉,对明清政治、经济、道德知识/文化的影响。文章比较分析(1)蒙古征服对中东地区阿拉伯-穆斯林人带来的冲击,(2)蒙古汗国对中世纪西欧(日本)带来的恩惠,(3)蒙古的征服统治对以基辅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地区不同的影响;以推论蒙古征服对在第10—15世纪处在早期近代初阶(资本主义/民族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的影响。

  • 标签: 蒙古西征 宋代抗元 阿拉伯人势力 伊斯兰文明 蒙元政权 黄祸与黄福
  • 简介:马克、恩格斯是共产党历史实践的思想奠基人。马克主义党建思想具有普遍价值,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实践运动的思想指南。马克主义党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来源,用马克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思想移植的适应性环境问题,实践场域决定着马克主义放之中国“而皆准”的命运。从1938年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到延安整风时期确立以马克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对马克主义中国实践场域问题形成的思想自觉,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历史角度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思想史意义上的前进轨迹显示了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步伐。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结果。马克主义党建思想在中国实践中的每一步推进,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杰出的创造。不同的时代环境历史任务构成党的建设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整体,党的建设发展历程表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连贯性思想逻辑。在马克主义党建思想中国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理论,丰富了马克主义党建思想。马克主义党建思想中国的理论实践绘成绚烂多彩的历史长卷,坚持将马克主义党建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相结合,是最为出彩的亮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主义党建思想做出的独特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显著的表现是出色地解决了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如何建设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建设共产党两大问题。马克主义党建思想中国的历程将伴随中国共产党的实践而继续延伸下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党建思想 中国化实践场域
  • 简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主义革命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主义革命思想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回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依据、总路线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依据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实现了对马克主义革命思想中国的继承创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在回答中国革命领导、对象、动力、道路等问题上阐释一系列新观点,解决了什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实现了对马克主义革命思想中国的集成创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解决了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实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了对马克主义革命思想中国的原始创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革命思想 中国化 理论创新
  • 简介:围绕苏南现代示范区发展模式的空间需求,结合苏南地区城市发展态势空间经济特征,探讨苏南地区城市群建设的空间格局城镇功能定位,提出空间转型优化的发展策略与具体路径。

  • 标签: 苏南 现代化示范区 城市群 空间格局 空间优化
  • 简介: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为现代提供了精神动力;传统文化实用理性的价值观念促使现代意识的觉醒;"中体西用"认知模式为学习西方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走上现代道路的文化基础.

  • 标签: 传统文化 现代化 民族精神 实用理性
  • 简介:近年来,南区坚持“工业立区、三产兴区、文化盛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市政配套建设,提高地方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工业与服务业的双轮驱动。

  • 标签: 南区 现代化 中山 山水 宜居 区域优势
  • 简介:文化因素在国家的现代进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在世界的现代历程中,儒家文化、天主教文化、基督教新教文化分别对东亚地区、拉丁美洲地区、欧美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的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现代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力,既有可能阻碍国家的发展,也有可能推进国家的发展。日本、新加坡等部分国家在现代道路上利用政治手段对本国文化进行了改造,使其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从而实现了国家的快速崛起。因此,文化是可以被政治力量改造重新设计的,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而文化的改造方式程度取决于政治决策者的意图改造能力。

  • 标签: 文化因素 现代化 政治手段 改造
  • 简介:<正>一、齐先生的谦和品格我大学二年级听齐先生讲授世界中古史,当时对这门并没有多少兴趣,好像都没有找什么课外书来读,不过应付考试而已。我在1956年毕业留校后,于1958年下乡劳动一年,自1959年起,人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先生为主任),随先生学习中古史并任教,直到先生去世。耳濡目染,耳提面命,受益良多。多年来齐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一位绝对的忠厚长者,他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谈到别人,都是说他们

  • 标签: 世界中古史 忠厚长者 世界古代史 考据之学 历史系 课外书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内外学界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当前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形成基础'、'历史方位'、'基本特征'、'理论内涵'、'时代价值'等几个维度展开系统性研究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自觉运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但是,进一步展望之,仍然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广大学者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

  • 标签: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研究述评
  • 简介:所谓时代问题,就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发展态势与发展趋势的认识问题。马克、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认识,包括两种基本思路、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恩格斯的时代思想,而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把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统一起来。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时代思想 研究
  • 简介:孟子认为人区别于禽兽的只是“人性善”,它源于人类共有的同情之心。因为人特有理性精神——反思能力,人人可以发现自己的“本心”,人人也可以成为“尧舜”。“人性善”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基石。然而把“人性善”作为“平天下”功业的起点,也使其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巨大的消极意义。可是,现代人视人性为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等等所决定,也使人类为了从精神家园逃离,失去了生存的终极意义。把“人性善”作为终极的价值理性或许可以拯救这一现代病。

  • 标签: 孟子 人性善 价值理性 现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