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 统计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急诊入住我 院的病患,从中筛选出 88 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病患,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给予 优化的 急救护理和常规急救护理 。观察、记录入院治疗时间(抢救室救治时间、用药时间以及留观时间)、治疗效果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并分析、对比这些指标结果 。结果 研究 组在的入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 效果好 , 治疗时间短,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优化急救护理 急性有机磷中毒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检验,并分析检验结果。方法选取18份某公司食堂样本,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的相关标准与WS/T80-1996对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并且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毒素检测。结果在18份样品中共检测出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所有株菌检测出A型肠毒素。结论导致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病菌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 检验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救治中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救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根据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救治,对比分析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恢复全血胆碱酯酶活性≥70%的时间、上特异性解毒药、留观及抢救室救治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抢救中医生及患者评价对照组护士的操作熟练度、应急能力、配合协调性及措施及时性的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中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抢救时间,提高救治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 急性有机磷中毒 救治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吸痰流程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将我院 ICU4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流程,先吸气管插管内痰液,再吸口鼻腔内痰液;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吸痰流程,先吸口鼻腔内痰液,再吸气管插管内痰液。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日、吸痰次数、吸痰时指端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ICU监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吸痰次数及吸痰时指端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改良式吸痰流程可缩短 重度有机磷中毒 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 ICU监护时间,减少患者吸痰次数,预防 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 标签: 吸痰 有机磷中毒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67%,且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应用于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中,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清醒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急救护理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29/30),较比对照组83.33%(25/30)的成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2/30),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是20%(6/30),两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在有效地时间内抢救患者,提高患者脱离危险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院前抢救的抢救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收救治的急性一氧化碳重度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常规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前抢救措施及入院后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抢救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对急性一氧化碳重度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提升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临床抢救效果较好,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抢救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血液灌流时机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三组患者在入院时均行常规解毒及血液灌流治疗,并在入院后24-28h内行第2次血压灌流治疗。A组、B组、C组第1次血液灌流时间分别为入院6h内、入院6-12h内、入院时间>12h,中位治疗时间分别为(4.3±1.4)h、(8.9±1.5)h、(16.9±4.8)h。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性。结果A组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所用时间、血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正常值80%所用时间、氯解磷定用量、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昏迷-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上述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均差于A组、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治疗12h内行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最佳,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不同血液灌流时机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提高认知与防治水平。方法 选取 2007年 3月至 2018年 10月我科收治的 1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出现迟发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迟发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6.6%(11/166),多在 中毒后10余天发生,一般预后良好,个别遗留持久后遗症。结论 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积极心理干预,尽早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时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复制(与)慢性苯中毒引起(骨髓再生障碍病理过程相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对照组(A组)32只小鼠,分为4小组,每小组8只,于小鼠背侧皮下单纯注射玉米油2ml/kg,每周三次,按注射次数不同分为A1组(15次)、A2组(18次)、A3组(21次)、A4组(24次)四个不同的注射次数组;实验组(B组)32只小鼠,同样分为4小组,每小组8只,注射用等量玉米油稀释的2ml/kg苯,方法同对照组,分别为B1、B2、B3、B4组。采用Beckman—Coulter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以及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并将注射次数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苯+玉米油”注射15次时,WBC、MRV已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或P<0.05);注射18次时,IRF和PLT也同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注射21次时,RET%轻度下降(P<0.05),IRF已极度下降(P<0.001),其他参数也都呈不同程度下降(P<0.01或P<0.001);注射24次时,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01)。结论:慢性苯中毒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时IRF和MRV降低比其他红系指标早,IRF和MRV的检测作为了解骨髓红系受抑制状态的新型指标,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标签: 网织红细胞 实验性苯中毒 再生障碍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指数 网织红细胞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各项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34例(89.47%)显著高于参照组26例(68.42%),研究组的pH、PaCO2以及PaO2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5.26%)显著低于参照组9例(23.6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 标签: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急性中毒 呼吸衰竭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分析,均做出明确诊断,其中内出血32例,包括心包积血8例、胸腔积血6例、腹腔积血6例、关节腔积血3例、脑硬膜下血肿4例、皮下血肿3例、腹膜后血肿2例;外出血28例,包括鼻衄8例、咯血7例、呕血4例、血便5例,血尿4例。结论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分析,有助于出血的明确诊断,为制定可行性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出血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诊断
  • 简介:摘要在以往临床上不断加强哮喘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下,研发了多种新型的疗法,为哮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医学界对难治性哮喘的基因、免疫细胞信号通路以及气道生物学等进行了研究,但现阶段仍未完成阐明,导致治疗难度极大,患者的死亡率不断上升,成为了临床上的难点问题。笔者进一步分析了难治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现做如下综述。

  • 标签: 难治性哮喘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正常情况下,胃排空受到神经系统、胃肠激素以及局部某些调节因子的调控。这些调控作用的失常会造成消化期和消化间期运动功能障碍而影响胃的排空。排空过程的明显加快或过慢都属胃排空异常,分别称为胃排空过速和胃排空过缓,临床上以后者为多见。胃轻瘫就是其中一种情况。本文旨在探讨胃轻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标签: 胃排空异常 胃轻瘫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阿托品不同给药法在有机磷中毒急救中的应用价值,为急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2017年收治的6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根据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各30例。参照组采取间断推注法,实验组采取持续推注法,对比两组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效果以及心率变化、精神状况、阿托品化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后组间各项指标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机磷中毒急救患者而言,采取持续静脉给药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托品 不同给药方式 有机磷中毒 急救工作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0例,收治的时间段为2015.3.20至2017.3.20,其中常规组采取一般治疗方案,实验组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阿托品用量少于常规组,恢复清醒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取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显著,利于患者早日清醒,将住院时间有效缩短。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对治疗护理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次护理过程结束后,60例患者中,治愈54例,显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33%。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可以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或减轻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同时在整个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做好每个环节的护理,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有效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急诊内科在2011~2013年收治的5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抢救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5例患者成功抢救52例,无明显后遗症,死亡3例,死亡率为5.88%。结论对于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需加强急诊抢救,采用合适高效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