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联合行为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状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及精神康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单独行为矫正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相对于干预前,两组干预后的NOSIE量表评分与SANS量表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联合行为矫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状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精神康复效果。

  • 标签: 心理 行为矫正 慢性精神分裂 不良行为习惯 精神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先兆流产患者的焦虑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先兆流产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1.02±4.75)分,躯体化(1.19±0.33)分、恐惧(1.30±0.13)分、抑郁(1.37±0.14)分、敌对(1.35±0.25)分。结论在先兆流产护理中应用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保胎成功率,研究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行为干预 先兆流产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SPI、PANSS及RBAN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行为干预针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行为干预 慢性精神分裂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行为护理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常州市德安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两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综合行为护理。比较护理前及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自评(SRSS)、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PSQI)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RS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RS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综合行为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促进卒中后康复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行为护理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网络成瘾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分析13例网络成瘾患者患病过程和心理特征,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结果认知行为治疗对促进网络成瘾患者康复疗效显著。结论对网络成瘾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有利于帮助其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促进康复,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网络成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行为问题患儿与父母酗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项目取样呼和浩特市19所中、小学在校蒙古族学生2626名,采用Rutterr氏行为量表筛查出问题儿童75名,对其挨门挨户采集病史,用自拟父母饮酒情况调查表其结果与本市一所普通中学正常儿童100名作对照研究,结果调查发现二者在父母亲在母怀孕期酗酒方面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而行为组父母对照,则显示父亲酗酒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更大的危害(P<0.05)。结论父母酗酒会对子女的成长造成一定伤害,应戒掉不良嗜好,应当将酒精危害降至最低。

  • 标签: 行为问题儿童 酗酒 孕期
  • 简介:(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放射科云南曲靖655000)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关怀对提高CT检查患儿心理行为的效果。方法240名行CT检查的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对观察组120名接受CT检查的患儿实施护理关怀,与对照组120名进行常规护理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行为作比较,探讨护理关怀对患儿检查配合心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93.33%,对照组78.33%),经护理关怀后的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远远高于对照组(观察x2=75.45,p<0.005;对照组x2=19.90,p<0.005),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护理关怀可以改善CT受检儿童的心理行为状态,通过正面影响,提高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的成功率,减少了镇静剂的使用和重复扫描,从而避免各种不良后果,达到有效制动,保证影像图像的质量。

  • 标签: 儿童 护理关怀 CT检查 心理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妇女乳腺癌认知及乳腺自检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的300例妇女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仅予以防癌知识的宣教工作,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乳癌知识的健康教育、乳腺的自我检查等,观察两组妇女对乳腺知识的认知和自检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妇女的乳癌认知度评分以及乳腺自我检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妇女的乳癌认知度评分以及乳腺自我检查评分均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妇女乳腺癌认知度,加强妇女对乳腺的自检行为,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乳癌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女乳腺癌认知 乳腺自检行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对慢性肝炎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方法抽取30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经过分析,研究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存在对比价值。结论针对慢性肝炎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可以降低SAS以及SDS值,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肝炎 遵医嘱行为 传染病
  • 简介:目的探求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的成因,为研究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中外文献,进行归纳综述。结果从原因看,首因是停滞的互动模式,其次为不健康的“给予者”和“接受者”的心态,其他原因分别是满足父母期望的倾向柯为,心理及行为上的过度依赖。从年龄看,25-35岁的人群是最大受害者,结论心理控制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应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及时的干预。

  • 标签: 父母 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 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诱导在腭裂术后语音治疗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1例腭裂术后语音障碍的患者在语音治疗过程中应用行为诱导的方法,对患者治疗过程的依从性及训练前后语音清晰度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语音清晰度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较行为诱导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患有唇腭裂的患者积极开展术后语音训练工作,灵活调整方法,有利于先天性唇腭裂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行为诱导 腭裂术后 语音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家庭问题普遍存在,是目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和性格等方面。心理行为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应采取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家庭综合教育模式进行干预。

  • 标签: 心理行为问题 农村 留守儿童 系统家庭 综合教育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徐州市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以及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以及自编社会人口学调查问卷对1228名12-16岁青少年进行评定分析。结果①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男生10.05%,女生10.09%;②男、女生的问题检出组和对照组的家庭功能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除了男生在问题解决和行为控制两个维度,男女问题组家庭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男生而言,家庭沟通(OR=2.567)和情感反应(OR=2.973)是问题行为的危险因素;对女生而言,问题解决(OR=1.674)和角色(OR=6.247)是问题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功能存在相关。

  • 标签: 青少年 行为问题 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9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7例与B组32例,A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B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9.2%,B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能够积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避免药物治疗所形成的不良损害,具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焦虑症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为护理人员更好地患者实施关怀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调查表,随机抽取18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善良周到、尊重病人等7类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平均分均高于4分,对护理人员自我介绍、询问患者称呼及家庭等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较低。结论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整体化优质服务模式,如给予患者微笑、尊重、信心建立等护理行为能为患者最大程度的关怀。

  • 标签: 住院患者 护理行为 关怀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失眠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与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给予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给予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观察组各73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82.2%),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结论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提高失眠症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失眠症 认知行为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就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侵权行为作一简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避免侵犯病人的权益,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护理工作 侵权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效果好于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各项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 焦虑症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对浙江省丽水中学的192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家庭量表中各因素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亲密度、成功性、组织性、情感表达等。高中生存在问题行为的学生为19.2%,问题行为学生与家庭环境亲密度、矛盾性、文化性有显著的相关。

  • 标签: 行为问题 家庭环境 高中生
  • 简介:目的了解战士性心理和相关状况。方法用自编的调查表对某部204名战士进行了调查。结果对性问题表示关心的占22.7%(女)=50.6%(男),愿意与异性交往的占59.1%(女)-75.0%(男),谈过恋爱的占51.3%(男)-54.6%(女),有过性幻想的占56.8%(女)-82.5%(男),有过性梦的占38.7%(女)-95.7%(男),手淫发生率20.5%(女)-55.6%(男),性行为发生率9.1%(女)-40.6%(男),封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态度者占40.9%(女)-65.0%(男).结论当前部队战士性心理和性行为状况与地方青少年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为促进战士身心健康成长,对战士的性教育势在必行。

  • 标签: 部队战士 性心理 性行为 发生率 调查与分析 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