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健康教育对住院2型糖尿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住院2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教育干预组进行糖尿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6个月后的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后,教育干预组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糖尿健康教育,有利于住院2型糖尿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

  • 标签: 健康教育 葡萄糖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60例老年2型糖尿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临床治疗方法。结果药物服用不当以及饮食运动不当是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因素,占91.7%。各种因素经卡方分布分析(P<0.05)后没有明显差别。临床治疗方法出现低血糖反应后①对症状轻者口服葡萄糖或糖水,重者静脉注射葡萄糖;②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胰升糖素后补充葡萄糖或进食。所有患者经及时处理不留后遗症。结论引起老年2型糖尿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有很多,在老年2型糖尿治疗过程中,为了降低发生低血糖引起的不良反应,总结、分析产生低血糖的原因,对临床治疗低血糖有重要意义,并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低血糖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空腹血糖(FBG)的相关性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干部保健部住院的糖尿患者100例,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糖尿伴并发症组和糖尿无并发症组,并测定两组的HbA1c和FBG水平,分析HbA1c和FBG的关系糖尿并发症的关系。结果糖尿伴并发症组HbA1c(11.75±1.23)%,FBG(11.48±0.99)mmol/L;糖尿无并发症组HbA1c(8.02±1.19)%,FBG(7.64±0.94)mmol/L,糖尿伴并发症组与糖尿无并发症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内HbA1c与FBG分别具有正相关性(r=0.788,P<0.01;r=0.737,P<0.01)。结论HbA1c和FBG与糖尿并发症关系密切,如将HbA1c和FBG联合检测,在治疗糖尿方面将更可靠,且更好的监测糖尿患者病情变化更早预防和治疗糖尿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对Ⅱ型糖尿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82例未经治疗的Ⅱ型糖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糖尿家族史分为研究组69例和对照组113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FPG8.18±3.52mmol/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bA1c7.62±1.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遗传因素对II型糖尿患者空腹血糖影响较小,但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较大,HbA1c亦可作为判定糖尿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 标签: 遗传 II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患者应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就诊的352例糖尿危险人群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HbA1c检测、FPG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OGTT2hPG),比较三种检查方法FPG+HbA1c、FPG+OGTT2hPG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单独使用HbA1c、FPGOGTT2hPG检出疑似糖尿分别为168例、180例、154例,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FPG+HbA1c诊断为糖尿103例,而采用FPG+OGTT2hPG诊断为糖尿111例,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FPG+HbA1c诊断糖尿与FPG+OGTT2hPG效果相当,值得在糖尿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夜间低血糖的临床护理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室病房救治老年糖尿夜间低血糖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精心护理,一例死亡,其余好转。结论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观察病情,重视患者的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的变化,及其他疾病和药物对老年糖尿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监测睡前血糖,以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方法将82例老年糖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教育的方法,观察教育后两组病人低血糖反应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1)。结论强化教育有助于预防老年糖尿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 强化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护理门诊患者血糖失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的2013年1月至2013年12间的142例糖尿门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血糖水平将142例患者分为两组,高血糖组68例,低血糖组74例,根据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问诊了解其血糖失控的原因。结果高血糖组68例,血糖升高的原因为生活中未控制饮食23例,经常不按时服药7例,生活中不注重运动36例,入院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2例;低血糖组74例,血糖降低的原因为服药后未按时进餐39例,入院前运动量过大26例,误服降糖药3例,降糖药合并其他药物共同服用6例。结论门诊糖尿患者血糖不稳定原因呈现多样性,这些原因都是患者自身可以控制的,患者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来使自己的血糖水平稳定

  • 标签: 糖尿病 门诊 血糖失控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物的血糖指数与糖尿饮食治疗效果观察。方法成选取进入我院的糖尿患者30例,在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治疗。结果血糖指数是食物成分更为重要的部分,特别对于糖尿者而言,餐后脂代谢紊乱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原因,低血糖指数饮食可以对预防心血管等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结论低血糖的食物能够改善患者的胰岛素益康状态以及血糖,能够预防糖尿患者出现并发症。

  • 标签: 食物血糖指数 糖尿病 饮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不同使用次数在控制血糖减少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对一例2型糖尿频发低血糖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找出频发低血糖原因并对症治疗,更改治疗方案。结果将患者降糖方案进行更改,由每日两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改为每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出院。结论降糖方案由2针预混胰岛素改为3针预混胰岛素,午餐前加注一针预混胰岛素,有利于控制午餐后晚餐前血糖水平,同时可减少早餐前晚餐前胰岛素使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 标签: 低血糖 预混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新生儿低血糖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95例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将其中血糖控制良好的66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血糖控制不良的29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并对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根据不同的血糖变化给予相应的喂养。结果血糖控制不良的对照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30min发生低血糖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出生后6h根据不同的血糖变化给予相应的喂养后,两组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监测GDM新生儿血糖并根据血糖结果给予相应的喂养,能有效纠正新生儿低血糖,保证新生儿健康生长,降低新生儿病残率。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低血糖 防治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在常规血液检查中葡萄糖值常常被忽视,但葡萄糖值可以对是否患有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提供参考。在临床实践中检测葡萄糖时,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医生不知道病人什么时候吃的最后一餐,这就产生了随机血糖(RBG)值。当前的医疗政策不支持使用随机血糖值作为糖尿病的筛选试验。“但是他们应该使用随机血糖值。”研究者MichaelBowen说。有关内容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综合国内外文献,通过对糖尿运动疗法机制的了解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情况的分析,为糖尿患者的运动疗法提供新的思路,以期为临床糖尿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

  • 标签: 2型糖尿病 运动疗法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餐后血脂水平测定与空腹血脂水平测定临床差异性。方法采用相关系数法对52例青年志愿者50例糖尿高脂血症志愿者进行空腹餐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LD-C),进行空腹与餐后血脂水平测定的对比分析,对配对样本均用t检验。结果青年志愿者糖尿高脂血症志愿者餐后TG水平较空腹明显增高(P﹤0.01),餐后血清TC、HLD-C水平较空腹略有下降(P﹥0.05)。结论血脂测定空腹餐后除TG外,对TC、HLD-C影响不大,在临床中对不方便的病人在血脂测定中不应过分强调空腹静脉抽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血糖指数糖尿膳食对2型糖尿患者代谢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7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15例患者,命名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而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低血糖指数膳食干预和强化营养健康的教育。并进行为期28天的治疗。结果在经过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果糖胺以及甘油三酯的下降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对2型糖尿患者进行血糖指数膳食干预,对其的糖脂代谢有很大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营养状况。

  • 标签: 低血糖指数 膳食干预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糖尿的慢性合并症的临床护理,以便对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糖尿慢性合并症患者90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护理,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后差异明显。结论在糖尿糖尿的慢性合并症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母亲巨大儿的血脂、血糖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00例巨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母亲巨大儿38例,纳入A组,健康母亲巨大儿30例,纳入B1组,健康母亲正常新生儿32例,纳入B2组。测定3组新生儿血脂、血糖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B1组、B2组(P<0.05);A组的TG水平显著高于B1组、B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DL水平低于B1组、LDL高于B1组、B2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母亲巨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脂质代谢异常,加强孕妇预期孕前的健康指导,有助于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 标签: 巨大儿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糖尿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血糖达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内分泌科门诊治疗2型糖尿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予以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对照组予以传统的糖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均干预8周。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HAMD和BDI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FBG、2hPG和HbA1C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抑郁症患者疗效较确切,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缓解其抑郁情绪;并能提高降糖药效果,有利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 标签: 糖尿病 抑郁症 心理护理 抑郁状态 血糖达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白血合并糖尿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参考我院既往大量的临床案例和相关文献分析白血合并糖尿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对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白血合并糖尿患者52例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52例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控制良好,护理干预有效。结论造成白血合并糖尿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因素众多,正确的分析原因,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白血病 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良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通过组织糖尿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在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血糖控制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辖区100名已进行糖尿健康管理并自愿参加自我管理小组的100名糖尿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糖尿自我管理小组,包括糖尿健康教育、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指导和糖尿患者经验交流,以提高社区糖尿患者对糖尿的相关知识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二年的糖尿自我管理小组活动,100名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善,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率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在社区开展糖尿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能明显提高糖尿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不良生活方,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 标签: 自我管理小组 糖尿病 血糖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