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球囊、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OVCF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比较球囊侧扩张PKP(侧PKP组)和球囊双侧扩张PKP(双侧PKP组)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曝光次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前缘高度恢复值、中央高度恢复值、视觉模拟数字法评分(VAS)改善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侧PKP和双侧PKP治疗OVCF的疗效相当,但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注入量和X线曝光次数方面,侧PKP治疗更具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电图在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钾血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患者血清K+浓度完成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心电图诊断与化验诊断符合率为86.67%(26);心电图表现以直立高耸T波为主,表现“帐篷样”改变,血清K+浓度与T波振幅高低表现为非平行关系,随血清K+浓度逐渐增高,P波振幅逐渐降低或消失,S波加深、P-R间期延长、ST段压低、QRS时限增宽、QT间期延长、室内分支或束支传到阻滞,其中存在窦室传导者5例,窦性心动过速者4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例,心房纤颤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例;伴随着血清K+浓度不断增高,出现T波改变导联数逐渐增多;由肾功能不全所致的高钾血症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存在明显相关性;急性失血脱水引起的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明显改变,血清K+浓度水平表现较低;细胞膜破坏钾释放或(和)细胞内外K+转移引起的假性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出血清K+浓度水平准确度更高。结论心电图在诊断高钾血症方面具有便捷、方便、准确等优势,可用于临床高钾血症的急诊筛查。

  • 标签: 心电图 高钾血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病种管理与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国医院管理协会指定的5个病种,每个病种抽取20例患者,制定详细的病种管理健康教育计划,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且评价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主要就是护士执行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在病种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全面提高护士执行率,使其达到100.0%,并且将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5.8%提升为99.2%。结论在病种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水平,为保障患者安全及早日康复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在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医院 单病种管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次腰麻不同穿刺方法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盆腔部、会阴部和下肢手术160例,随机分四组,每组40例A组为腰麻针(25G,0.5mm)组;B组为硬膜外针引导腰麻针至黄韧带组;C组为硬膜外针引导腰麻针至硬膜外腔组;D组为小针头(0.8×38mmTWLB)引导腰麻针至黄韧带组。结果A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其余三组(P<0.05),B、C、D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二组腰背痛发生率均高于A、D二组(P<0.05),B与C组之间以及C与D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麻醉平面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小针头(0.8×38mmTWLB)引导腰麻针穿刺方法具有效降低腰麻穿刺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和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的优势。

  • 标签: 单次腰麻 术后腰背痛 小针头引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次硬膜外镇痛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妇产科手术患者900例随机分为次硬膜外镇痛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治疗24h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次硬膜外镇痛在妇产科手术中疗效较好。

  • 标签: 单次术后镇痛妇产科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对全自动剂量分包机的工作流程,技术性能、优点,临床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改善全自动剂量分包机在应用中存在的少许瑕疵,确保用药更加安全。

  • 标签: 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 优点 不足及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方法以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并对麻醉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苏醒评分以及麻醉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尤为显著,能显著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值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义齿冠修复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取我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口腔种植义齿冠修复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口腔种植义齿冠修复手术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种植义齿单冠修复 整体护理干预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对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意外因素导致供者造血干细胞只有正常量的一半左右,增加了移植的难度和风险。移植前充分做好医患沟通和准备工作,移植中做好预处理护理及造血干细胞输入观察和护理,移植后高度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患者顺利渡过骨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半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羰基姜黄素类似物31的抗炎活性及其机制探讨。方法采用脂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在蛋白层面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1对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及TNF-α的分泌的抑制作用,紫外光谱实验检测化合物的稳定性,WesternBlot法检测化合物31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蛋白磷酸化及NF-κB通路IκB降解的影响。结果姜黄素类似物31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并有效抑制ERK及JNK的磷酸化。结论姜黄素类似物31能够通过ERK和JN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活性。

  • 标签: 姜黄素 炎症 脂多糖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具有角膜内皮损害的典型症状,经抗病毒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治疗疗效满意。结论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和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有关,临床诊断后可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病毒药物,能够取得一定疗效。

  • 标签: 角膜内皮炎 皮质类固醇 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小腿U型+后托石膏治疗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腿U型+后托石膏治疗踝骨折75例,男47例,女28例。年龄13~63岁,中位数58岁。左踝31例,右踝44例。内踝25例,外踝50例。受伤至手法复位小腿U型+后托石膏治疗时间1小时至8天,中位数1天。治疗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至1年,中位数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周,中位数5周。均无并发症发生。骨折后3月,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评定疗效优52例,良23例,差0例。结论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小腿U型+后托石膏治疗踝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者踝部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踝 骨折 U型+后托石膏 中医正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的改变情况。方法将154例献血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7例采用份机采血小板,观察组77例采用双份机采血小板,比较两组采集前后血常规的改变情况。结果采集后,两组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均无明显改变(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明显增加(P<0.05),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份机采血小板相比,双份机采血小板的效率更高,余血常规指标差异不明显。

  • 标签: 单份机 双份机 血小板 血常规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侧外固定架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肱骨下段骨折患者30例,在随访8个月后,观察肱骨下段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前术后的ADL评分。结果肱骨下段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45±5.75)个月,术后ADL评分(74.68±3.54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治疗肱骨下段骨折中使用侧外固定架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肱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肱骨下段骨折 单侧 外固定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采用切口治疗的37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36例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出现皮肤感染,经换药后痊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无感染、骨不愈合、软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按照Johner-Wruhs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9.2%。结论采用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可暴露两处骨折端,减少多切口对血管的损伤,因剖离的范围小从而降低了发生皮瓣血运障碍的可能性,有利于骨折端的愈合,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单切口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胶囊内镜(CE)与气囊小肠镜(SB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拟诊小肠疾病并接受胶囊内镜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观察检查完成情况,检查结果,检查阳性率,有效诊断率并进行分析。结果CE全小肠检查完成率93.24%(69/74),SBE全小肠检查完成率0%(0/74);CE检查阳性率95.95%(71/74),SBE检查阳性率75.68%(56/74);CE有效诊断率65.52%(19/29),SBE有效诊断率89.66%(26/29);CE与SBE检查一致率37.84%(28/74)。检出小肠病变类型有小肠肿瘤、小肠血管性病变、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Meckel憩室、克罗恩病等。结论CE和SBE具有各自的特点,适当的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胶囊内镜 单气囊小肠镜 小肠疾病 诊断价值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帕金森大鼠模型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在大鼠侧前脑内侧束及黑质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溶液(12μg•4μL-1),两周后,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1mg•kg-1),观察大鼠旋转情况,以向健侧、首尾相接、环曲360°计一圈,记录5min,若>7r•min-1(完全毁损)视为建模成功;若<7r•min-1(部分毁损)及15min无旋转或向损毁侧旋转均视为建模失败。结果建立成功PD模型,成功率为27.5%。结论6-OHDA侧两点法是一种稳定的建立大鼠PD模型方法。

  • 标签: 6-OHDA 帕金森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吉奥药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给予替吉奥药化疗。每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27例患者替吉奥药一线治疗,其中部分缓解8例,稳定例7例,进展12例。毒副反应大多轻微。结论替吉奥药作为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较轻,患者大多可耐受,尤其适用于高龄及生活质量评分相对偏低的患者。

  • 标签: 胰腺癌 替吉奥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