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浓度Aβ25-35致PC12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Aβ25-35160、80、40、20、10、5、2.5μmol.L-17个浓度刺激PC-12细胞,CCK-8法观察细胞活力,Annexin-V/FITC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hochest33342/PI双染后细胞形态,罗丹明染色后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结果:同正常组比较,Aβ25-35刺激PC-12细胞后,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0μmol.L-1以上浓度Aβ25-35刺激12h后PC-12细胞细胞活力呈明显下降(P〈0.05),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PC-12细胞有核浓缩和凋亡小体的产生,甚至出现死亡现象,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20μmol.L-1以下各浓度组对PC12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跨膜电位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Aβ25-35刺激PC-12后致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呈正相关,20μmol.L-1刺激12h即可致理想的PC12细胞凋亡模型。

  • 标签: Β淀粉样蛋白 PC12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凋亡 线粒体跨膜电位
  • 简介: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节律基因Pe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诱导AR42J细胞节律基因表达。在Per1RNA表达出现稳定近日节律后,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加入含L-Arg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等量不含L-Arg培养液,采用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AR42J细胞中Per1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加入L-Arg实验组的Per1RNA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L-Arg可引起胰腺腺泡细胞中的Per1RNA表达降低,提示氨基酸可影响节律基因的表达。

  • 标签: 节律基因 左旋精氨酸 Per1基因 胰腺腺泡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有效而简便的获取单个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三种急性酶分离细胞的方法分离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单通道膜片钳和穿孔膜片钳技术,记录该细胞上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Ca2+-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s,BKCa)电流。结果:三种急性酶分离细胞方法均可有效的获取较高质量的单个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并成功应用于电生理膜片钳实验中,且记录的电流稳定,记录时间长。结论:这三种分离单个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急性酶分离方法简单而实用,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 标签: 人体肠系膜动脉 平滑肌细胞 膜片钳技术
  • 简介:机能实验是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一个平台。在信息技术时代,随着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具有极其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利用文本、动漫、色彩、图像等视觉元素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注重多媒体课件视觉传达中的色彩、画面结构、交互式设计,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完成现代美术视觉传达过程;应培养一支由素质高、技术熟练、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科交叉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省级示范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设MOOCs、微课等机能实验精品课程。

  • 标签: 视觉传达 机能实验学 多媒体课件
  • 简介:目的:对国产司帕沙星颗粒剂的体内外抗菌作用进行试验考察.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司帕沙星颗粒对临床分离290株革兰阳性、阴性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体内保护作用,并与司帕沙星原料及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司帕沙星颗粒剂体内外均具有其原料药相同的抗菌作用.对所试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菌株及表皮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均具有较强抗菌活力,MIC50依次为0.125、0.125、0.06,0.06mg·L-1;本品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MIC50<0.5(0.03~0.5)mg·L-1.司帕沙星颗粒剂口服对金葡菌98192,铜绿假单胞菌98212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是0.30mg·kg和7.1mg·kg-1与原料药的0.29mg·kg-1与7.2mg·kg基本相同.结论:国产司帕沙星颗粒和司帕沙星原料有相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 标签: 司帕沙星 颗粒剂 药效学 最低抑菌浓度 半数有效量
  • 简介:护理教育正在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系统化整体护理,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卫生部颁发的四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引入护理“理念”就是为了让护理教育的所有教师树立整体观念,提高护理教育的整体性效益。护理专业的每一门课程教学改革均应围绕这一目标,淡化学科意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 标签: 护理专业 护理教育 药物学教学 整体护理观 整体观念 系统化整体护理
  • 简介:病理解剖是形态课程之一,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实验教师运用Motic数码互动显微镜系统推动病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 标签: 病理解剖学 实验教学 数码互动显微镜系统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通过对TNF及铜绿假单胞菌(PAO1)刺激肺上皮细胞株(A549)表达胞浆蛋白NOD2的研究,进一步了解NOD2在机体天然免疫病原体识别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呼吸道肺癌上皮细胞株A549,以TNF、铜绿假单胞菌PAOI刺激细胞,并以未刺激组做对照,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胞浆蛋白NOD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未刺激组比较,TNF、铜绿假单胞菌PAO1都能够上调A549细胞NOD2蛋白的表达.结论:TNFα与铜绿假单胞菌PAO1刺激能增强A549细胞胞浆蛋白NOD2的表达,提示细胞内受体NOD2在呼吸道天然免疫病原体识别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呼吸道上皮细胞 天然免疫 NOD2 铜绿假单胞菌 呼吸道上皮 TNFα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伏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规律.方法: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至PD30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PD0~PD15呈下降趋势,之后基本不再变化.结论:表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 标签: 大鼠 伏膈核 生后发育期 形态学
  • 简介:目的:研究氧化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氧化白藜芦醇抑制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生长的IC50;采用Transwell法测定经不同浓度氧化白藜芦醇(25μM、50μM和100μM)以及白藜芦醇50μM与细胞共培养24h后细胞的迁移率。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氧化白藜芦醇抑制QGY-7701和SMMC-7721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00.37±21.97μM和74.39±9.30μM。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经25μM、50μM、100μM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50μM处理24h后,各实验组细胞迁移率分别是74.96±2.85%、60.26±9.25%、38.58±8.69%和46.80±8.43%。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氧化白藜芦醇浓度越高,细胞迁移率越低。结论:氧化白藜芦醇具有抑制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的细胞增殖作用;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迁移能力,其抑制能力呈浓度依赖性。

  • 标签: 氧化白藜芦醇 肝癌细胞 增殖 迁移
  • 简介:目的:探讨桔皮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桔皮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绘制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曲线观察桔皮素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桔皮素对SMMC-7721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一时间,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差异(P〈0.05);桔皮素浓度为0.24—30μg·mL。时,对SMMC-7721细胞在药物处理72小时后抑制率为3.85%~93.59%,且72小时的IG50为14.69—21.11μg·mL^-1。生长曲线结果提示,桔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明显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桔皮素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

  • 标签: 桔皮素 SMMC-7721 抑制增殖
  • 简介:通过H2O2致鼠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建立,研究参麦注射液(SMI)对H2O2所致的小管细胞氧化性损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MI对H2O2致的小管细胞氧化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其疗效略优于辅酶Q10(CoQ10),证实SMI能明显提高受损的小管细胞有氧代谢功能,并能保护未受损小管细胞,从而为SMI治疗肾脏疾患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肾小管细胞氧化性损伤 NRKSIE 实验 肾脏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活菌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相互关系,细菌对呼吸道上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PAO1及ATCC27853两株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外与培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株A549及无血清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原代细胞相互作用,收集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上清IL-8浓度.结果:两株绿脓杆菌均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IL-8分泌增加,在细菌刺激下,A549细胞IL-8分泌比对照高出5倍(P<0.05),原代上皮细胞IL-8分泌比对照高出8倍(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细菌与上皮细胞的直接作用可能是呼吸道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铜绿假单胞菌刺激上皮细胞炎症的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呼吸道上皮细胞 铜绿假单胞菌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目的:观察舒乳通口服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及肠系膜微循环有无影响,以了解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大鼠口服该药(大、中、小剂量组)5天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检测,及肾上腺素所致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观察.结果:本品能明显改善血流变和微循环,且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舒乳通口服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 标签: 舒乳通口服液 血流变学 微循环 实验研究 中药
  • 简介:给动物灌服单剂量硝喹醋酸盐(nitroquineacetate,NQ,2mg/kg)后,用电镜酶组化方法研究了NQ对红内期、红外期鼠约氏疟原虫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及NQ对红外期鼠约氏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给NQ后3.5h、7h,红内期、红外期的约氏疟原虫线粒体内由Cyt或SDH催化生成的电子致密颗粒一直存在,说明Cyt,SDH活性未被抑制,它们不是NQ的起始作用点。NQ作用早期即引起了红外期疟原虫粗面内质网的扩张、胞核密度降低、线粒体肿胀

  • 标签: 琥珀酸脱氢酶 鼠约氏疟原虫 细胞色素 氧化酶 红外期疟原虫 硝喹
  • 简介:目的:探讨四氢生物喋呤(BH4)对肾切除5/6(NX)后大鼠血压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38只大鼠按照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五组:NX组、NX+BH4组(腹腔注射)、NX+L-精氨酸(LA)组、NX+口服地尔硫卓(DILT)组和假手术组。手术24小时后开始给药,并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的第4周和第8周测量收缩压、测定尿蛋白和肌酐清除率。在实验的第8周末观察肾脏的组织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NX大鼠收缩压和尿蛋白均明显升高(P〈O.01);BH4、LA及DILT对NX所产生的高血压均有降低作用(P〈O.01);BH4、LA和DILT均使N-X的尿蛋白明显减少(P〈0.01),但DILT的减少幅度相对较小;NX各组,血尿素和血清肌酐都升高,血浆肌酐清除率都降低,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NX后的大鼠出现肾小球系膜扩张,而各治疗组肾小球系膜扩张的程度较轻。结论:NX大鼠,手术24小时后补充BH4,在8周的观察期内可以使血压保持正常,并有减少尿蛋白、阻止肾小球系膜扩张的作用。

  • 标签: 四氢生物喋呤 血压 一氧化氮 蛋白尿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