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医学上的一大热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今的社会要求,为了推动再生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为许多临床上难以治疗的疾病提供更多思路。应该将干细胞生物学更好的应用到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让医学院校的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干细胞生物学在医学上的重要性,从而为日后医学界培养更加优质的人才。本文通过探索和总结“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及方法,希望能够给日后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干细胞 教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 简介: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PDLSC)是在干细胞理论和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基础上提出的。PDLSCs具有分化形成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膜的潜能,在牙周生理、病理和牙周病再生治疗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对PDLSCs生物的研究是解读这一系列事件的钥匙。本文就PDLSCs生物作用、来源、组织定位、分离和鉴定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生物学 进展
  • 简介: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软骨、肌肉、肌腱等。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的临床试验主要包括组织损伤修复,如骨、软骨、关节损伤的修复,心脏、肝脏、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目的:比较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特性。方法:检索1987到2015年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相关的文献。从细胞表面标记物,增殖、分化、迁移能力,以及功能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潜力和表面标记物存在差异。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活性可能与间充质干细胞处于不同组织中的活化状态、种属差异、组织来源和培养条件的不同有关,从而导致不同源性间充干细胞免疫活性也不完全相同。深入认识影响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因素和机制,可以增强不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靶向迁移的能力,提高其在创伤愈合、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治疗效率。

  • 标签: 干细胞 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脐带 胎盘
  • 简介:摘要:从牙髓组织中分离而出的具备纤维形状的细胞就被称为牙髓干细胞,其特点多种多样,譬如:自我更新、丰富的来源、较小的副作用、高度增殖、多向分化等,在进行牙髓的修复以及牙齿的再生时发挥着较好的作用。本文对牙髓干细胞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对牙髓干细胞的使用状况进行了了解。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牙髓干细胞是最早体外成功分离培养的牙源性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是组织工程牙再生、骨再生研究中极具潜能的种子细胞。牙髓干细胞生物性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因此选择一个适合牙髓干细胞培养的微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基于现有文献,从细胞因子、条件培养液、支架材料、物理因素等对牙髓干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展开综述。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微环境 增殖 分化
  • 简介:摘要从牙髓组织中分离而出的具备纤维形状的细胞就被称为牙髓干细胞,其特点多种多样,譬如自我更新、丰富的来源、较小的副作用、高度增殖、多向分化等,在进行牙髓的修复以及牙齿的再生时发挥着较好的作用。本文对牙髓干细胞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对牙髓干细胞的使用状况进行了了解。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建立高转移肝癌细胞株,研究其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征,为靶向人肝癌干细胞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方法:肝癌细胞系Bel7402接种裸鼠皮下,成瘤后,取小鼠肺部转移灶,通过机械分离法,获取肺部肝转移细胞,体外扩大培养后,再次接种裸鼠。如此反复接种裸鼠,获得稳定肺转移肝癌细胞株Bel7402-V13。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确定Be17402-V13中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流式细胞术分析亲本Bel7402和Bel7402-V13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ESA的表达情况,分选Bel7402和Bel7402-V13中ESA+细胞并进行体外生物特征研究及裸鼠致瘤实验。结果:建立高转移Bel7402-V13细胞株,Bel7402-V13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7d后形成的细胞球体中存在单个PKH26阳性细胞。与Bel7402中ESA+细胞相比,流式分析显示干细胞标志物[3人比例高转移丑<;17402-V13显著提高5.67倍(17.6±0.4¥33.1±1.5)。3(;17402-V13中ESA+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能力[成球率:(94.8±7.5)%vs(52.3±6.9)%,P<0.01],侵袭能力提高1.51倍(397.7±79.4v262.0±40.1,P<0.01),耐药能力也显著增强(IC5。:0.286v0.196,P<0.01),ESA+细胞Bel7402-V13在裸鼠皮下接种2xl02个细胞3月即可致瘤(3/6),而接种2xl02个ESA+细胞Bel7402细胞3月才能致瘤(1/6)。结论:获得高转移肝癌细胞株Be17402-V13,伴随ESA+细胞增加,其体内外功能显著增强,为肝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

  • 标签: 人肝癌细胞 肿瘤干细胞 靶向治疗 ESA CD90
  • 简介:摘要干细胞生物学在临床医学和生物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人类重大疾病治疗的突破都有赖于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在医学院校针对研究生开设干细胞生物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课程的教材选取、课程大纲设计、授课内容、考核方法、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医学院校研究生中开设干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方法,为在医学院校研究生中讲授《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 标签: 干细胞生物学 研究生课程 临床转化 前沿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人腹膜中是否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并研究其生物特性。方法腹膜取自接受胃大部切除及腹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将腹膜剪碎,Ⅰ型胶原酶消化后以低密度接种,2周后计算细胞群中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fibroblast,CUF-F)数量;流式细胞分析贴壁细胞表型;定向诱导2周后,碱性磷酸酶和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肪能力。结果贴壁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消化的腹膜细胞群中,CFU-F比例平均为0.574‰(0.26‰~0.84‰)。流式分析显示,细胞均一表达CD29、CD44和CD73,不表达CD31、CD34和CD45。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后,细胞呈现碱性磷酸酶活性;成脂诱导后细胞内出现脂肪滴,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人腹膜中富含MSC,可作为一个含有生物支架的干细胞来源。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腹膜 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与牙髓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差异。方法对分离培养SHED(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和DPSCs(恒牙牙髓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分别对其TNF-α、IL-6水平、Runx2、OPG、RANKL基因表达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SHED的TNF-α、IL-6水平高于DPSCs(P<0.05);SHED的ALP活性与DPSCs相比更强(P<0.05);SHED的OPG、Runx2RANKL水平与DPSCs相比更高(P<0.05)。结论SHED其与DPSCs之间相比较,其不仅成骨分化能力、破骨能力均更好,表明SHED在骨改建调控中可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人脱落乳牙 牙髓干细胞 细胞生物学
  • 简介:摘要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通过教师课前充分备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使案例、病例讨论贯穿全程教学,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注重双语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 标签: 细胞生物学 案例教学 双语教学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生物特性.方法取SD大鼠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传代后MTT法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20天后可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典型的骨髓基质细胞可分为两个类型,传代后2小时贴壁率达70%以上.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通过贴壁培养方法能够较容易地对其进行分离扩增,可作为多种疾病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体.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学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肾小球系膜细胞作为肾脏内最为活跃的细胞,参与并维持肾脏的多种功能。因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系膜细胞息息相关,这也使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以下将从系膜细胞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形成中的作用,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的关系,系膜细胞与肾小球基底膜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描述系膜细胞的相关功能,同时还会介绍部分系膜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进一步阐述系膜细胞在肾小球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系膜基质 基底膜
  • 作者: 王嘉彤 刘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西安 710032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兰州 730030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烧伤整形科,兰州 73005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兰州 7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人脂肪干细胞(ADSC)形态、衰老特征、分化潜能、表面标志物表达、增殖能力差异,ADSC对成纤维细胞(Fb)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2020年1—12月,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烧伤整形科27例美容就医者的脂肪组织,年龄0~59岁。按供体年龄分为0~9岁组(4例)、10~19岁组(4例)、20~29岁组(5例)、30~39岁组(5例)、40~49岁组(5例)、50~59岁组(4例)6个组。获取各组ADSC传代培养,观察各组形态特征,CCK-8法检测各组ADSC增殖能力,体外成脂、成骨诱导检测各组ADSC分化潜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ADS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qPCR检测各组(HGF)、(PPAR-γ)、Ⅲ型胶原酶、(DbX2)表达水平。收集同期1名健康对照者皮肤组织,获取Fb并传代培养至第二代,制备不同年龄组ADSC条件培养基(ADSC-CM),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ADSC-CM培养Fb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法检测Fb的迁移能力。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个年龄组细胞均呈典型梭形,低龄组细胞可见细胞核小,细胞形态均匀相似;>20岁组细胞细胞核较大,形态不均匀。ADSC细胞增殖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ADSC成脂、成骨分化能力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各组ADSC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面标志物表达率均>93%。PPAR-γ、HGF、Ⅲ型胶原酶表达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DbX2表达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各组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各组ADSC-CM均可促进Fb增殖,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加,ADSC-CM促进Fb迁移能力逐渐下降。结论人ADSC增殖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分泌多种促进Fb增殖和迁移的细胞因子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但ADSC成脂分化能力从40岁后才出现明显下降,各年龄组ADSC都可促进Fb增殖和迁移。

  • 标签: 干细胞 年龄组 脂肪组织 脂肪干细胞 脂肪移植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化、智能化教学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新热点。本研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辅助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通过优化推送内容、推送频率、推送时机等,建立全方位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方案;并应用于细胞生物学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总结,发现学生对"图片+文字"的内容接受度最强,"按需推送"的推送频率接受度最强,"课后推送"的推送时机接受度最强。使用教学公众号后,学生感觉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整体效果较好。因此,后续课程中,应该大力推广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辅助教学方法。

  • 标签: 微信 教学公众号 细胞生物学
  • 简介: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网络课程成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实践,通过理论内容,实验内容,自测题和交流平台第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建设和开展网络课程,并通过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等,提升学习效果.持续改善教学质量。

  • 标签: 网络课程 细胞生物学 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umbilicalcord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UCMSCs)体外长期传代扩增后形态表型、增殖及分化特性的变化。方法:分别以双酶消化及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UCMSCs;细胞传至18代(P18),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干细胞表型、多向分化能力的变化,全面评测连续传代对hUCMSCs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双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可高效分离获得大量hUCMSCs,细胞稳定传代并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特性;早期细胞多呈长梭形或纺锤形,至P18时呈多角不定型且细胞体积变大,胞浆增加明显。传代至P18后,hUCMSCs的群体倍增时间增加至60h以上,绝大多数细胞处于G0/G1期,且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fibroblast,CFU-F)形成降低,克隆集落减小。hUCMSCs可表达且不因持续传代丢失间充质干细胞标记,但仅早期传代细胞表达多能干细胞标记Oct-4及SSEA-4。特异性染色及相关基因表达检测提示P18hUCMSCs的成脂肪、成软骨及成骨诱导分化能力较早期传代细胞减弱。结论:hUCMSCs是具备高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特性的间充质干细胞群,体外长期传代扩增的hUCMSCs呈现一定的复制性衰老趋势,但不会丢失干性,可稳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并保持分化活性。

  • 标签: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传代 增殖 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s)生物有效性。方法:本实验以PHA刺激淋巴细胞作为反应体系,观察hMS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时增殖的变化,培养体系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结果:在共培养接触体系中不同数量h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hMSCs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类型的炎症环境中,可由静息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分泌可溶性免疫调控因子,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功能。MSC的免疫调控功能是其临床应用中重要的生物有效性质量属性,对这一质量属性的有效评价,是指导MSC产品研发及临床应用中最为相关的质量控制内容之一。近年来人们对MSC免疫调控功能的认识及其与临床应用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治疗性MSC产品免疫调控功能的评价策略,为在我国建立和完善MSC生物有效性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物学有效性 免疫调控功能
  • 简介:摘要毛乳头细胞(DPCs)属于毛囊结构中的一种间充质细胞成分,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和成体干细胞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多能干细胞。DPCs作为信号调控中心,不仅能够调控胚胎期毛囊发育,还可调节成熟毛发生长周期和毛囊再生。文章着眼于DPCs的生物特性,阐述了DPCs不同亚群的异质性和多能性,以及DPCs对毛囊发育、毛发生长和毛囊再生的中心调控作用。

  • 标签: 毛囊 成体干细胞 毛乳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