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殷明德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2年荣获"德技双馨金陵大医——南京医学终身荣誉奖"。历任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学会委员、江苏省耳鼻喉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红十字会专家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终身教授等职。从事医疗、教学、科研50余年,

  • 标签: 微生物学 免疫学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学会 中华 殷明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超声联合微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为超声微泡促进干细胞迁移的体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超声联合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及空白对照组.超声探头频率1MHz,强度1W/cm2,进行脉冲超声辐射,采用transwell小室培养法,观察超声联合微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运动的影响.结果空白对照组、单纯微泡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较低,超声联合微泡组与单纯超声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比空白对照组、单纯微泡组迁移能力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声及超声联合微泡作用能明显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

  • 标签: 超声微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局麻药及激素对大鼠肌腱干细胞代谢及分化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6-12个月大鼠,从大鼠下肢肌腱提取肌腱干细胞进行培养,取2~3代细胞进行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不同浓度及时间和局麻药/地塞米松混合溶液处理后,通过CCK-8细胞增殖比较局麻药对肌腱干细胞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的影响。结果:随着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作用浓度、时间的增加,肌腱干细胞增殖及代谢降低、抑制肌腱干细胞向肌腱细胞分化,地塞米松的联合应用增加了局麻药的细胞毒作用,临床常用治疗浓度的两种局麻药对肌腱干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是否有统计差异尚不清楚,需实验结果证实。结论:为临床提供合适浓度局麻药提供理论基础,防止药物性损伤。

  • 标签: 局麻药 激素 肌腱干细胞 细胞代谢 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冠脉内注射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扩增后12~14d行冠脉内注射,另选取20例PCI术后拒绝行细胞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PCI术后1周及1年进行临床随访、超声心动图及18-氟-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心肌断层显像(18F-FDG-SPECT)。结果:治疗组未见与移植有关的体温升高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对照组比较,1年后治疗组超声心动图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指标及SPECT代谢缺损指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冠脉内注射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骨髓来源的心肌细胞生成及血管新生可能为其机制。

  • 标签: 心肌梗塞 治疗 骨髓移植 自体 再生
  • 简介:本文分析了近几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从治疗机理、干细胞动员采集、预处理和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临床应用上研究证明HSCT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对病情较重的晚期患者,在其他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挽救患者生命的有价值方法。但目前各方报道疗效还不稳定,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心理护理与流失关系,以揭示心理护理对捐献者的影响,提高捐献者的流失率。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均等分组法,共招募100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研究周期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捐献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护理情况以及流失情况。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进行心理护理的捐献者在捐献后的满意度和流失率上明显较低。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捐献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减少了流失的可能性。此外,与心理护理缺乏的捐献者相比,接受心理护理的捐献者更有可能参与多次捐献。结论:本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心理健康和流失率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捐献者 心理护理 流失关系
  • 简介:盐霉素是一种从白色链丝菌培养物中分离提取的聚醚类离子载体型抗生素,它广泛应用于畜禽类动物鸡球虫病的防治,并且还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以促进畜禽的生长。最近新发现盐霉素具有特异性抑制肿瘤干细胞的作用。目前盐霉素钠的价格只是盐霉素的十分之一,但两者在抑制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方面的异同却未见文献报导。本研究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干细胞为模型,通过SRB实验对盐霉素及其钠盐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和比较。首先,通过流式细胞仪从MCF-7细胞中分选得到了SP细胞;然后用乳腺癌干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44~+/CD24~-对SP细胞进行了鉴定;最后,分别测定了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分选得到的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与乳腺癌细胞相比较,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肿瘤干细胞均表现出了更强的抑制作用,在同样的给药浓度下,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抑制作用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抑制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用盐霉素钠替代盐霉素而不会影响抑制效果。

  • 标签: 盐霉素 盐霉素钠 肿瘤干细胞 人乳腺癌细胞MCF-7
  • 简介: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在适宜的体外培养中干细胞能够稳定生存增殖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是便于体外操作的理想的靶细胞。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文献,阐述了骨髓干细胞通过移植技术移植至试验动物的病损心脏,可以分化增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结构,从而改善缺血的心脏功能。因此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骨髓干细胞移植 研究进展 骨髓造血干细胞 骨髓间质干细胞 基因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观察移植富集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将富集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腓骨+部分纯化制品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植人股骨头减压区,治疗FicatⅠ、Ⅱ、Ⅲ期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50例(86髋)采用该治疗方法。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平均54个月。其中45例(80髋)FicatⅠ、Ⅱ期患髋无明显疼痛及功能受限,CT显示形成密度较高的新骨,病变范围及程度无发展。在5例(6髋)FicatⅢ期病例,其中2例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病变无进展,3例因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增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负重区软骨下骨机械支撑力和成骨能力,以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达到促进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域进行修复与重建目的,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提供了另一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途径。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移植 骨髓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组织工程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小鼠受^60Co-γ射线照射后第9天时造血于细胞损伤的变化。方法采用脾结节法,观察不同剂量照射后小鼠脾脏结节数的改变。结果照射剂量为7.5Gy时脾结节数减少至30.8±8.9个;8.0Gy时脾结节数却出现了回升(顿挫现象),其数量为39.7±7.1个;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脾结节存活率呈进行性下降,即脾结节数目与照射剂量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0.90)。结论①6.5-9.0Gy^60Co-γ射线照射小鼠,其辐射剂量越大,机体造血功能损伤越重;②当照射剂量为7.5Gy时小鼠LD50存活率降低。剂量为8.0Gy时受照小鼠造血干细胞有明显的自身修复功能(P<0.01)。

  • 标签: ^60Co-γ射线 小鼠 脾脏 造血干细胞 剂量 细胞损伤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高效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ICR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方法,初步研究其相关生物特性。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诱导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脂细胞、成骨细胞,以检测细胞多向诱导分化能力。结果:利用该方法纯化的BMSCs形态均一,多为梭形。第3代BMSCs进行流式检测CD29、CD44均呈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97%、90%;CD34、CD45呈阴性表达;且能够成功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成脂细胞。结论: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高效分离、纯化ICR小鼠的BMSCs,生物特性稳定。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ICR小鼠 全骨髓贴壁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人数均为26例,对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负性情绪变化进行比较评价。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恐惧、偏执状态、精神病性九个项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减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心理健康,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配合度有积极影响。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人数均为26例,对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负性情绪变化进行比较评价。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恐惧、偏执状态、精神病性九个项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减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心理健康,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配合度有积极影响。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抗CD25单抗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10月—2011年6月有18例白血病接受了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采用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方案。根据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分为抗CD25单抗组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每组9例。抗CD25单抗组为环孢素A+短疗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抗CD25单抗,ATG组为环孢素A+短疗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ATG。观察两组造血重建情况、急慢性GVHD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复发及无病生存情况。结果两组均获稳定的造血重建,重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GVHD发生情况、复发及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ATG组中有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抗CD25组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以抗CD25单抗替代ATG预防GVHD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预防GVHD的一种有效方案。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抗体 单克隆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白血病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C-Jun结合蛋白1(c-Junactivationdomainbindingprotein1,JAB1)和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探讨JAB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SP法)检测94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JAB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2)分析JAB1和β-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JAB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86.686,P<0.001),JAB1在低分化型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4.3%,高于中、高分化型中的79.7%(χ2=5.634,P=0.018);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表达率为94.6%,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中的73.7%(χ2=8.344,P=0.004);在Dukes分期C期+D期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2%,在A期+B期中阳性表达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8.124,P=0.004);JAB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意义(P>0.05);(2)在94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数为61例(64.9%),癌旁组织异常表达数为26例(27.7%),二者差别有明显统计意义(χ2=26.209,P<0.001),β-catenin在低分化型大肠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91.4%,高于中、高分化型中的72.9%(χ2=4.686,P=0.030);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异常表达率为98.2%,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的76.3%(P=0.001);在Dukes分期C期+D期中的异常表达率为90.9%,在A期+B期中异常表达率为64.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9.454,P=0.002)。β-cateni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意义(P>0.05)。结论(1)JAB1、β-catenin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2)JAB1�

  • 标签: C-Jun结合蛋白1 Β-连环素 大肠癌
  • 简介: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翼状胬肉手术病例500例(556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胬肉组织,自术眼上方或下方取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移植片移植到病变切除区缝合。观察术后移植片生长、角膜愈合、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观察半年至2年,复发率3.42%(19/556)。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显著控制了术后复发率,是一种易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术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已在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及免疫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其在动物模型中已证实可迁移到损伤的部位,但其潜在的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趋化分子受体、补体及黏附分子在白细胞向特异性组织归巢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了造血前体细胞的运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很可能有相似之处。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其归巢促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内外因进行综述。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骨折愈合 归巢
  • 简介:目的研究天然源性化合物5,7-二甲氧基黄酮(5,7-dimethoxyflavone,5,7-DMF)是否具有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诱导肝癌干细胞(livercancerstemcells,LCSCs)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超低黏附板悬浮培养得到肝癌肿瘤球形成细胞;Westernblot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和ALDH1蛋白表达状态;ELISA和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球形成细胞凋亡率。结果第3代肿瘤球细胞的单个细胞成球的百分率(73.4%)相对第5代原代培养细胞的肿瘤球形成百分率(18.7%)显著提高,且其肿瘤球大小亦有差异。源自复发性肝细胞癌的第3代球细胞高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和Oct4。亚细胞毒性浓度5,7-DMF(1.0μmol·L^-1)明显增强TRAIL(10.0ng·mL^-1)诱导LCSCs的凋亡作用。结论本研究证明,5,7-DMF具有增强TRAIL诱导LCSCs凋亡的作用。

  • 标签: 5 7-二甲氧基黄酮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肝癌干细胞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