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及功能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的COPD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96)、单纯组(n=11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吸烟指数、功能表现,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每次急性加重的住院时间。结果在入选的所有COPD患者中,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占46.2%(96/208)。与单纯组患者相比,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FVC%pred、FEV1%pred、、DLCO%pred、FEV1/FVC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合并支气管扩张组2年内平均每人发生急性加重次数(2.4±1.4)次;高于单纯组患者(1.5±1.6)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每次住院时间(12.9±8.6)d;高于组患者(8.3±7.4)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较为常见,在临床表现上容易混淆,根据既往病史、家族史、功能检查可进一步区分。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扩张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段切除术治疗孤立动静脉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例孤立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成胸部CTA及三维重建,均行全身麻醉胸腔镜下段切除术.结果CTA显示动静脉瘘瘤体长径3.0~5.0cm,术后出血、咳血、严重漏气及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10例病灶均彻底切除,中转开胸.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个月不吸氧时,10例患者桡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分别为(62.5±6.7)、(70.2±4.8)、(75.4±4.8)mmHg(1mmHg=0.133kPa),依次显著提高(P〈0.05).10例患者随访时间3~30个月,动静脉瘘复发.结论胸部CTA及三维重建指导的胸腔下段切除术是治疗孤立动静脉瘘非常有效的手段,创伤小,恢复快,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胸腔镜 动静脉瘘 肺段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校附属医院2010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患者90例进行研究,对这90例肺栓塞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有33例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57例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按照其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是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对这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尿激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瑞替普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0%,瑞替普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明显的高于尿激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比较这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发现瑞替普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好于尿激酶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肺栓塞呼吸内科疾病的时候即可采用瑞替普酶溶栓也可以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但是瑞替普酶溶栓的治疗效果明显的好于尿激酶,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加大推广

  • 标签: 肺栓塞 呼吸内科 瑞替普酶溶栓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文中资料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选择典型患者资料开展统计学分析,t值检验对各类患者内科感染因素比例的显著差异进行比较,后对导致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相应讨论。结果76例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因素占58例(76.32%),消化系统感染8例(10.53%),泌尿系统感染6例(7.89%),其他类感染4例(5.26%)。该统计资料表表明,所有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类型中,比例占有最大的感染类型为呼吸系统出现的感染,相较于其他类型内科感染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呼吸系统出现感染,预防该类感染的主要措施为合理使用各类药物、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对患者感染发生率进行减少,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老年呼吸内科 感染因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hypoxie-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者50例,分别进行磁共振影像和CT检查,分析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结果MRI对HIE检出率、符合率均高于CT(P<0.05);在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方面,MRI和CT比较(P>0.05);基底节区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方面,MRI高于CT(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诊断中,MRI检出准确率优于CT,临床可先行CT辅助检查,再对可疑病例行MRI检查,全面提高诊治水平。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磁共振影像;CT;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疾病患者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疾病患者,根据实施的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40例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使用中医辩证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比参照组远远要高,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运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