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及下肢肌电图检查,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OSAHS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分析2型糖尿周围神经病变与OSAHS的相关。结果OSAHS组47例,对照组38例。OSAHS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44.3±23.4)次/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5)次/h,平均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分别为0.917±0.037、0.728±0.101,均低于对照组的0.956±0.016、0.890±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OSAItS组27例(57.4%,27/47)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对照组12例(31.6%,12/38)合并周围神经病变,OSAHS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对照组[(44.3±4.1)m/s比(46.7±3.6)m/s、(34.1±5.1)m/s比(37.7±4.2)m/s、(36.2±4.7)m/s比(40.7±3.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2.12,95%C1:0.68~5.13,P=0.032)、OSAHS(OR=1.52,95%CI:0.42~4.61,P=0.026)与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结论OSAHS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相关。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糖尿病 2型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的临床表现及其在MR影像表现上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例OPCA患者(OPCA组)的临床及MR表现.另选择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分为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每组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桥测量.结果8例OPCA患者均为散发病例,临床以小脑症状、植物神经症状及锥体外系症状多见.头颅MR表现为小脑和脑干萎缩,特征表现为“十字征”.OPCA组患者桥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0.63±2.16)和(16.74±4.37)mm,与对照组[(27.14±1.73)和(22.28±1.49)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在21~30岁组和31~40岁组桥上下径及前后径数值最大,随着年龄增大数值有所减小,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是诊断OPCA的首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可以提高OPCA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 磁共振成像 十字征
  • 简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甲亢心脏)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的心脏损害。甲亢对心脏产生多方面影响,如窦性心动过速、房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收缩高血压、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外周血管阻力改变、继而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心力衰竭等一系列紊乱。发病率占甲亢患者的13.4%~21.8%,常发生于甲亢后2—3年。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甲亢性心脏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诊治 窦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帕金森抑郁状态患者,并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帕金森抑郁状态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帕金森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前、治疗4周后以及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Webster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结果通过哈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观察组轻、中、重度抑郁分别占53.33%、30.00%、16.67%;对照组轻、中、重度抑郁分别占56.67%、33.33%、10.00%;观察组治疗4周后、8周后,抑郁状态改善的总有效率为46.67%和8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33%和26.67%)(P〈0.05)。观察组治疗4周和8周后,帕金森神经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70.o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和30.00%)(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抑郁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能改善患者帕金森神经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抑郁状态 帕罗西汀
  • 简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和甲状腺结节这两类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并存的情况很普遍,就两者关系而言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两者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即甲亢由甲状腺结节引起,其常见原因包括结节甲状腺肿伴甲亢和自主高功能甲状腺腺瘤,还有少见的情形就是滤泡状甲状腺癌伴甲亢,另外一类就是甲亢合并无功能甲状腺结节其中以Graves合并甲状腺结节最为常见。现就临床常见的几种甲亢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情形及诊断治疗做一简单介绍。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结节 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肿伴甲亢 治疗 诊断
  • 简介:Graves(GD)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GD的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drugs,ATD)、131I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131I治疗以其简单、方便、经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当然,131I治疗的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制定131I剂量时应综合均衡多种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GRAVES病 131I 治疗方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个体化治疗方案 抗甲状腺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联合软腭前移术(PA)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上气道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分别行单纯H-UPPP(对照组,39例)或H-UPPP联合PA(观察组,47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上气道结构指标CT测量值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有效率为80.9%(38/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4%(2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AHI降低值分别为(40.5±14.6)次/h和(16.7±12.0)次/h,硬腭长度减小值分别为(5.5±3.2)mm和(1.6±0.2)mm,硬腭前后径增加值分别为(3.6±2.3)mm和(-1.6±3.4)mm,腭咽前后径增加值分别为(1.6±1.2)mm和(-1.2±1.8)mm,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舌咽区气道最小左右径增加值为(13.2±3.1)mm,显著大于观察组的(4.9±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PPP联合PA较单纯行H-UPPP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对AHI的降低作用更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更有效扩大腭咽区气道的前后径实现的.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上气道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软腭前移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CysC)、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的检测,评估CysC在糖尿和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其中38例UAE在30~300mg/24h的患者归入早期糖尿肾病(DN)组,28例UAE<30mg/24h的患者归入肾病的糖尿(NDN)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其中25例UAE≥30mg/24h的患者归人高血压肾损害组,27例UAE<30mg/24h的患者归入高血压肾损害组;6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检测UAE、CysC、肌酐含量.结果早期DN组Cys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DN组[(1.84±0.83)mg/L比(0.41±0.62),(0.66±0.5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DN组Cys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酐和UA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肾损害组Cys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肾损害组[(0.93±1.04)mg/L比(0.41±0.62),(0.69±0.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肾损害组Cys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酐和UA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C可作为判断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对患者病情进展有很好的了解,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降低和避免慢性肾衰竭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胱抑素C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肝硬化分级相关.方法收集肝源糖尿病患者38例,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健康对照者30例,监测血清25-(OH)D3水平,并计算Child-Pugh积分,分析肝源糖尿发病机制与病情相关.结果肝源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25-(OH)D3水平分别是(38.23±12.47),(63.33±13.58),(86.14±16.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源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积分呈负相关(r=-0.363,P<0.05).结论低水平维生素D或是肝源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肝硬化 糖尿病 2型 维生素D 肝源性糖尿病 CHILD-PUGH分级
  • 简介:异位骨化是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7%至100%之间,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既往研究发现手术入路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异住骨化的发生,和髂腹股沟入路或扩大髂股入路相比,Kocher—Langenbeck入路发生异位骨化的风险较高。双侧入路、转子间截骨也会增加异位骨化的风险。同时,异位骨化还与男性、合并颅脑外伤或胸腹外伤、延迟手术等因素有关。

  • 标签: 骨折内固定术后 异位骨化 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 髋臼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因素下患儿疗效及依从的结果,探究综合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年龄依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弱视儿童患者,均行眼部常规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验光后,并给予他们综合法治疗,观察不同年龄和不同家长因素下患儿的治疗效果,探究患儿的治疗效果与患儿治疗依从的关系。结果3~6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好,其次是7~9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好,10—12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很差,差异有显著意义。家长监督的天数越多,患儿的治疗依从越好,患儿的依从越好,其疗效也越好,可见依从与疗效是正相关的关系,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儿童弱视效果良好,其疗效与患儿接受治疗的依从有很大关系,临床上要尽早治疗儿童弱视,尽可能提高患儿接受治疗的依从

  • 标签: 儿童 弱视治疗 疗效 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短期应用米力农治疗老年难治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和钠尿肽变化.方法应用米力农治疗难治心力衰竭患者2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的变化,并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钠尿肽.结果2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16/20).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脑钠尿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20.6±305.6)μg/L比(1201.4±750.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例出现恶心、不适感、室期前收缩,经纠正低钾血症,减慢输液速度后消失.结论米力农治疗老年难治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 标签: 米力农 利钠肽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和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将60例扩张型心肌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予以地高辛、氢氯噻嗪、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和螺内酯,两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改善,心胸比、BNP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安全,并能改善心室重构。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贝那普利 螺内酯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对预防胶质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胶质瘤患者70例,年龄30—69岁,体质量50~80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c组),盐酸戊乙奎醚组(w组)。两组麻醉诱导以及麻醉维持方法相同。w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30rain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μg/kg(2ml),C组以等容量0.9%氯化钠替代。于术后72h内记录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和w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0/35)和11.4%(4/35)。与c组比较,w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术前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μg/kg可预防胶质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盐酸戊乙奎醚 围手术期医护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片、阿法骨化醇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将5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法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m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胶囊0.5μg,每日1次;同时2组患者每天均服用钙剂600mg,连续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骨密度(BMD)、生化指标,采取VAS法评价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2、L3、L4、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61%、4.76%、3.66%和5.06%;观察组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57%、4.71%、3.61%和5.0%,2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疼痛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增加患者骨密度,缓解疼痛程度;但阿仑膦酸钠片服药方便,患者顺从较好,较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阿仑膦酸钠片 阿法骨化醇胶囊 老年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法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男性和女性患者各640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对所有入选对象行腰椎(L2~4)前后位和侧位骨密度检测,记录骨质疏松的检出率.结果当T≤-2.0s时,男性和女性L2~4前后位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18.9%(121/640)和33.9%(217/640),明显低于侧位的45.8%(293/640)和61.4%(39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2.5s时,男性和女性L2~4前后位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7.0%(45/640)和14.2%(91/640),明显低于侧位的17.2%(110/640)和37.5%(24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L2~4前后位和侧位骨质疏松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0s时L2~4前后位骨质疏松检出率与T≤-2.5s时侧位检出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X线吸收法对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均能较准确地展示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吸收测定法 光子 骨质疏松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内镜(EUS)、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中度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186例临床中度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先后接受MRCP、EUS、ERCP检查,以内镜取出结石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为97.5%(155/159),准确度为97.3%(181/186),均显著高于MRCP的92.5%(147/159)和91.9%(17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5.30,P=0.04、0.02);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特异度为96.3%(26/27),与MRCP[88.9%(24/27)]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x2=115.40,P〉0.05)。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9%(184/186)、98.7%(157/159)、100.0%(27/27),与EUS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价值与ERCP相似,中度可疑胆总管结石ERCP术前行EUS或MRCP检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ERCP。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诊断 超声检查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胆管造影术
  • 简介:2011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启动按种付费试点改革,随后该支付方式被推向全国。实施按种付费确实有利于减轻新农合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但具体的政策执行却需要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和落实。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新农合按种付费方式实施情况的研究,了解医疗机构在实际执行按种付费制度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合理改善医院新农合按种付费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按病种付费 新农合 单病种付费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2型糖尿住院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病变组(49例)和血管病变组(79例),分别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L-PLT),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管病变组患者MPV、PDW和L-PLT较血管病变组增高[(13.98±2.35)fl比(11.53±2.06)n、(15.87±2.18)n比(13.51±2.01)fl、(10.91±1.34)×109/L比(8.72±1.03)×109/L],PLT较血管病变组降低[(115.2±10.5)×109/L比(129.6±8.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组MPV、PDW、L-PLT、PLT与对照组[(10.41±1.95)n、(11.15±1.88)n、(6.21±0.98)×109/L、(176.5±7.2)×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有助于糖尿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对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小板相关参数
  • 简介:目的观察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对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患者低钠血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方法选择确诊为SIADH患者6例,4例分配至托伐普坦组,口服托伐普坦15~60mg每日一次,根据监测的血钠水平调整给药剂量;2例分配至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限制入量1000ml/d,根据监测的血钠结果,予低于3%氯化钠静脉输注并配合分次口服盐胶囊10~15g/d,观察处理第4,7天的血钠水平与基线血钠水平的变化量、血钠水平首次达到正常的时间、治疗期间患者24h尿量、体质量变化.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安全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心电图、实验室检查、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托伐普坦组中各例患者血钠水平在治疗第1天开始上升,病例1,2,3,4治疗第4天的血钠水平较基线分别升高了22,16,14,11mmol/L;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钠水平较基线无明显变化.托伐普坦组中病例1,2,3,4治疗第7天血钠水平较基线分别升高了14,13,14,13mmol/L;常规治疗组中仅病例2的血钠水平较基线升高了4mmol/L,且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血钠水平均未达到正常低限.托伐普坦组的所有患者在治疗1d后尿量开始增加,第3天后趋于稳定,治疗期间24h尿量均大于1500ml.常规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间24h尿量780~1400ml,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托伐普坦组患者体质量降低幅度略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均在正常范围.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论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较常规治疗方法更能有效纠正SIADH患者低钠血症、减轻水潴留且安全好.

  • 标签: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低钠血症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 托伐普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