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艾滋合并卡氏孢子菌肺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40例艾滋合并卡氏孢子菌肺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0例患者中自动放弃治疗者9例,存活者10例,整体存活率为25.0%。结论对于艾滋合并卡氏孢子菌肺炎患者的护理应注意加强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应严防职业暴露。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52例慢性阻塞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顺利实施BIPAP正压通气治疗,其中,44例患者病情得以控制,预后良好;8例患者经治疗而病情显著改善后,转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机械通气操作简便,效果理想,但在行机械通气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上机前准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功能改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0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53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化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与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经高分辨CT检查发现内孤立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良恶性内孤立结节中各高分辨CT征象的发生率。结果恶性内孤立结节组的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良性内孤立结节组,卫星灶、钙化发生率则小于后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分辨CT有助于显示内孤立结节的形态特征,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卫星灶、钙化可作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肺内孤立结节 高分辨 CT征象 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误吸发生后各时间窗进行灌洗治疗对于病人呼吸力学具体参数的影响,并与未经灌洗治疗患者对比,从而评价早期灌洗治疗对于误吸后损伤病人的治疗价值,并进一步判定灌洗治疗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采集入住ICU病人中因误吸继发损伤、需有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定期复查肺部CT,并记录住院日数、DDD依误吸后灌洗治疗时间分组,并与误吸后未经灌洗治疗患者对比,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方法治疗较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取得明显治疗效果,且不同时间窗之间对照结果显示早期进行灌洗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早期经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对于误吸后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理想,通过此项治疗技术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呼吸力学参数、减少呼吸机支持治疗时间、降低不张发生几率、减少抗生素治疗时间、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此技术对于误吸后损伤病人疗效明显,且早期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支气管镜 肺灌洗 误吸 呼吸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120例,全身麻醉后,借助YAG激光切除部分扁桃体或在纤维喉镜的辅助下YAG激光切除部分腺样体。结果94例患者的鼻塞、憋醒、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1例改善轻微,5例改善,总有效率95.83%。讨论手术治疗小儿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应用于鉴别诊断周围型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周围型肿块患者,分别进行CT增强扫描、MRI诊断以及CT增强扫描联合MRI诊断。结果CT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为82.98%,特异度为53.85%;MRI诊断灵敏度为75.47%,特异度为58.82%;CT增强扫描联合MRI诊断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0.00%;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MRI诊断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CT增强扫描联合MR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应用于鉴别诊断周围型肿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周围型肿块良恶性判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CT增强扫描 MRI诊断 周围型肺肿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两组连续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T)均明显改善,实验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舒利迭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促进功能的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利迭 百令胶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莱姆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造成多个器官损害,具有分布广、传播快、致残率高等特点。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莱姆列为重点防治对象。本文结合国内外对莱姆的研究结果,从病原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方面阐述了莱姆的研究进展,目的是为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莱姆病,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疾病(COP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干粉胶囊,对照组按需吸人特布他林,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呼吸困难情况、6min步行距离、功能指标,及炎因子白三烯C4(LTC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2.9±0.5)分比(3.5±0.7)分],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427.67±70.36)m比(365.41±61.42)m],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l)和FEV,/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1.76±0.89)L比(1.29±0.53)L、(67.43±9.52)%比(56.32±8.51)%],炎因子LTC4、IL-8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397.41±198.57)μg/L比(1181.95±207.54)μg/L、(434.81±176.05)ng/L比(823.37±165.43)ng/L、(0.15±0.02)ng/L比(0.254-0.0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TC4水平与FEV,呈显著负相关(r=一0.578,P:0.024);血清IL-8水平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r=一0.542,P=0.01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命质量。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阻断COPD稳定期多种炎因子的释放有关。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白三烯C4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噻托溴铵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临床上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慢性阻塞疾病、哮喘、肺水肿等等。患有呼吸衰竭的患者有呼吸困难、紫绀、抽搐、昏迷等临床表现,并且出现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引起休克,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因此,早期诊断呼吸衰竭并给予及时准确的救治显得至关重要。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方法最主要的为血气分析,还可辅助检查功能、胸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等。确诊之后,呼吸衰竭的患者需及时救治,治疗的方法有氧疗、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以及支持治疗等,其中,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最佳的方法是正压通气。经治疗呼吸衰竭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减轻,休克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通气量增加,换气功能增强。

  • 标签: 呼吸衰竭 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脏住院患者血钠异常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431例肺心病患者的病例资料主要包括年龄及血钠情况,回顾分析其学钠异常对肺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研究431例肺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6.73%(29/431),其中正常血钠肺心病患者264人,死亡6人,病死率2.27%。并发低钠血症患者129人,死亡17人,病死率为2.99%。并发高钠血症患者38人,死亡6人,病死率15.8%.因此血钠异常肺心病患者包括低钠血症及高钠血症患者病死率均高于正常血钠肺心病患者,(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心病患者合并血钠异常可以使其住院病死率增加,因此可以说血钠异常可以加重肺心病患者的病情及临床预后,而肺心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往往年龄偏高,因此临床应该格外重视。。

  • 标签: 肺心病 血钠异常 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 住院期间病死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3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加以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用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31%)(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儿后遗症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纳洛酮 神经节苷脂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HRCT)的发展,对肺部解剖生理及病变征象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分辨率CT 气道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9例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三组,各33例。A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B组给予连续性气道通气联合压力支持,C组给予压力控制通气,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三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B组的PaO2/FiO2明显高于A组及C组(P<0.05)。结论三种不同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均较好,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 老年重症胸部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结合长期在呼吸科临床治理和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内科呼吸感染的相关因素。针对呼吸科老年患者的病理和心理特点,对老年人呼吸感染的预防进行初步探讨,为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身体素质下降,较一般群体,其发生呼吸内科感染机率大大增加,我们医务人员应该重视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的措施,做到合理治疗与用药,有效控制感染,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 院内内科呼吸感染 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