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 2019年 9月至 2020年 9月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将其应用于我院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随机抽取 100例手术标本作为实验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记录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间我院中 100例手术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实验,对两组标本的缺陷次数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所有标本的送检时间、处理费用等经济学指标,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两组标本均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但实验组中的标本安全缺陷次数发生率仅为 2( 2.00%),低于对照组的 9( 9.00%),差异显著( P< 0.05);同时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中标本的送检时间以及处理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手术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标本的管理质量,并且还能使标本检验的经济成本得到控制,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术病理标本 安全管理 应用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执行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健康教育执行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的标准流程设计调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执行率现状调查 ;寻找真因、制定对策措施并实施、统计数据、分析结果与总结的步骤,开展持续性健康教育工作。比较活动前后患者的健康教育执行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患者健康教育执行率从活动前的提高很多。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执行率和遵医行为。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提高 健康教育执行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 2019年 9月至 2020年 9月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将其应用于我院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随机抽取 100例手术标本作为实验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记录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间我院中 100例手术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实验,对两组标本的缺陷次数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所有标本的送检时间、处理费用等经济学指标,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两组标本均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但实验组中的标本安全缺陷次数发生率仅为 2( 2.00%),低于对照组的 9( 9.00%),差异显著( P< 0.05);同时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中标本的送检时间以及处理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手术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标本的管理质量,并且还能使标本检验的经济成本得到控制,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术病理标本 安全管理 应用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在围术期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 144例作为课题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将 14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样本例数均为 72例。对照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研究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在此基础上还应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围术期护理中,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胆外科 围术期护理 品管圈活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门诊输液室选取 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5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 50例)通过品管圈活动实施护理管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来看,研究组药物外渗、穿刺失败、静脉炎、导管堵塞等输液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从护理质量评分来看,研究组输液质量评分、护士素质评分、岗位职责评分、业务技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可避免输液不良事件发生,还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门诊输液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9月笔者医院手术治疗120例术后活动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疼痛护理评估方式,观察组实施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方式,将两组患者活动性疼痛评分、静息性疼痛评分、FAS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活动性疼痛评分、静息性疼痛评分、FAS疼痛评分分别为(4.14±0.54)分、(0.61±0.44)分、(72.11±4.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是10.3241、9.6878、9.6489;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178,(P

  • 标签: 术后活动性 疼痛护理评估 疼痛管理 管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口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的2000件口腔器械与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的2000件口腔器械的返洗情况。结果:实施前2000件口腔器械水斑、污渍、血迹、牙模粉渍、锈斑分别占比0.65%、0.55%、0.80%、0.50%、1.15%,总返洗率为3.65%;实施后2000件口腔器械水斑、污渍、血迹、牙模粉渍、锈斑分别占比0.05%、0.00%、0.10%、0.15%、0.05%,总返洗率为0.35%,实施前后总反洗率对比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器械清洗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返洗率,质量更好,工作效率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口腔器械 清洗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以尿频、尿急和夜尿症为特征。其发病机制是糖尿病或神经系统损害,老年女性是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临床采用药物治疗、盆底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但疗效一般,尚无特效治疗。为减轻膀胱过度活动患者的症状,采用针刺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针灸与护理干预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 临床研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ICU护理过程中,品管圈活动对于书写护理记录单的质量提高效果。方法 以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接收的78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参照组与分析组,前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记录,而后者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记录管理,比较两组病患护理记录存在失误情况的占比。结果 参照组记录出现片面性有2例(5.13%),间断性有3例(7.69%),与治疗记录存有差异的有2例(5.13%),总占比为17.95%(7/39),明显高于分析组的7.69%(3/39),其中仅有1例(2.56%)存有片面性,2例(5.13%)存有间断性,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护理记录单 书写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电监护安全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需要心电监护的90例患者,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在心电监护期间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在心电监护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管理效果,对比心电监护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心电监护安全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监护 安全管理 品管圈活动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品管圈活动的运用效果。方法是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品管圈活动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交接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各方面数据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结论是,品管圈活动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管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指数强直性脊柱炎(AS)疾病活动度评分.D(ASDAS.19)评估短期依那西普治疗AS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纳入45例活动性AS患者[巴斯AS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AI)≥4分],所有患者予依那西普50mg/周,分1—2次皮下注射,疗程为12周。病情主要评估指标包括ASDAS.D、BASDAI、巴斯AS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时间点包括基线及治疗后第4、8、12周。结果治疗后第12周时BASDAI50%改善和BASDAI70%改善的达标率分别为100.0%(45/45)和84.4%(38/45),ASDAS.D、ESR、CRP、BASDAI和BASFI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ASDAS—D与BASDAI、BASFI、ESR和CRP均呈正相关(r=O.61~0.81,P〈0.05),治疗后第12周时ASDAS—D改善幅度(AASDAS-D)也与上述参数改善幅度呈正相关(r=0.66—0.79,P〈0.05);按治疗后第12周时AASDAS.D分组,AASDAS-D≥3分组基线CRP、CRP改善幅度(ACRe)和CRP改善百分比(ACRP%)与AASDAS.D(3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治疗后第12周时BASDAI70%改善达标与否分组,BASDAI70%改善达标组基线CRP、ACRP和ACRP%与BASDAI70%改善未达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ASDAS.D≥3分组的基线ASDAS.D显著高于△ASDAS.D〈3分组(P〈0.05)。结论ASDAS.D评估AS疾病活动度与BASDAI、BASFI、ESR和CRP有较好的相关性,且ASDAS.D对临床病情的分辨力优于BASDAI。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疾病活动度评分-D 依那西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危儿分级管理及目标性活动在优化儿童早期发育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儿童视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A组进行高危儿分级管理,实施目标性活动优化儿童发育,对B组患儿则展开常规干预。每个疗程后对各组患儿分别进行Gesell、PDMS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比2组儿童发育商数值。结果:干预前,2组儿童的各项发育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A组的发育商显著高于B组发育商(P<0.05)。结论:对儿童展开高危分级管理,能够针对性给予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儿的发育指标。

  • 标签: 高危儿分级管理 目标性活动 优化儿童 早期发育 临床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关节活动牵伸系统在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肘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后功能障碍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关节活动牵伸系统应用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为(95.8±7.6),对照组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6.7±6.4),且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关节活动牵伸系统在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肘关节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对患者出院后回访率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以100例出院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同时以另外100例患者为干预组,患者予以品管圈管理,对患者出院后回访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随访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3.0%,P<0.05。干预组患者随访满意度为94.0%,对照组为70.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管理能够提升患者出院后回访率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回访率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