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我来新加坡求学前后加起来已经有一年多,借着地理上临近的方便,第二次造访马来西亚才终于踏上地理书上的马六海峡。

  • 标签: 马六甲海峡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地理
  • 简介:<正>自从产生版画形式之后,由于它具有以一种版式能印出多幅原作的长处,既可大量复制,又便于广泛流传,因此,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创作形式上,除独幅版画外,还有组画、插画、连环画,也可结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发挥版画的特长,如书籍的包封、灯罩、台历、挂历、藏书票、贺年等。

  • 标签: 藏书票 版画 灯罩 贺年片 创作形式 应用范围
  • 简介:由国务院新闻办发起制作的国家形象系列宣传近期将揭开神秘的面纱,并在CNN、BBC等国际媒体上亮相。虽然尚未播出,但内容已经为中外媒体广泛报道:15分钟专题(角度篇),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核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多个领域,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示当代中国的建设成就。

  • 标签: 形象宣传片 国家形象 当代中国 国务院新闻办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 简介:群峭会龙场,戟雉四环集。迩觏有遗观,远览颇未给。寻溪涉深林,陟下层隰。东峰丛石秀,独往凌日夕。崖穹洞萝偃,苔骨径路涩。月照石门开,风飘客衣入。仰窥嵌窦玄,俯聆暗泉急。惬意恋清夜,会景忘旅邑。熠熠岩鹘翻,凄凄草虫泣。点咏怀沂朋,孔叹阻陈楫。踌躇且归休,毋使霜露及。笔者最近在查阅嘉靖三年(1524)本王阳明《居夷集》时,发现了这首题为《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的诗,

  • 标签: 王阳明 佚诗 笺释 咏怀
  • 简介: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孙犁《风云初记》中李佩钟的叙事,凸显了知识女性的教养和文化气质。其女性身份映射了革命的两类主体,即知识分子与职业革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李佩钟的"革命",其实不过是一种爱情乌托邦的艺术,其人生命运显示着文人知识分子的叙事断裂和历史性吊诡。

  • 标签: 李佩钟 女性气质 革命 知识分子
  • 简介:“珍爱怀疑”的诗人对乌托邦叙事的消解,是20世纪以来人类思想史、哲学史、文学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持续性影响至今未曾消歇。就那些有精神敏识力的文学家而言,乌托邦式写作依赖于宏大叙事、“圣词写作”。圣词,指写作中使用那些带有不容分说的本质主义、整体主义、道德优势、绝对知识、

  • 标签: 乌托邦 消解 解读 诗歌 传释 宏大叙事
  • 简介:被誉为"北地三才"之一的温子升(495—547)原有文集三十五卷,当时传播甚广,不仅风行于中原,连吐谷浑王的床头,也有他的文章数卷。温文得到各方面很高的评价,北魏济阴王元晖业说:"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南朝梁武帝萧衍令出使东魏的使节张皋抄写子升文笔传于江南,并作出高度评价道:"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恨我辞人,数穷百六。"

  • 标签: 温子升 韩陵 一片石 元晖业 任昉 萧衍
  • 简介:现在是初夏的一个深夜,我刚刚读完姜宇清发表在《诗刊》、《星星》等刊物上的几组诗(它们大多以《暖暖乡音》为一个总题目),掩卷之后,觉得心情有点异样。我走出书房,站在阳台上。这个城市,正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之中。对面刚刚拔地而起的一座楼房,依然被脚手架包裹着,在黑影中显得庞杂而又沉重。远处依稀传来火车的呜叫,是一种遥远的尖厉。这个正朝着现代都市迈进的新兴城市,呈现着少有的寂静。在这样的月夜,

  • 标签: 组诗 纯净 现代都市 呈现 境界 美感
  • 简介:高特弗里德·本恩是德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但他的职业却是医生。早在学医期间他就已经解剖了大量尸体,后来的军旅生涯更使他对死亡有了深刻的接触。死亡先是使他感到震惊,继而令他对生命乃至历史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为了战胜虚无,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意义,他一度让自己相信连尼采自己都有所保留的一句话:存在和世界只有作为审美现象才是永远合理的,从而一度把艺术和诗歌创作视为战胜虚无主义的唯一可能。但在内心深处他却不得不承认,他并不相信艺术会有这一力量。尽管如此,他最终不仅承认了死亡,而且如愿地在明亮的夏日里死去了,留给我们的不是悲哀,而是一首首令人敬畏、引人深思的诗。

  • 标签: 死亡 虚无
  • 简介:<正>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有了很大的进展,诸如《胡适全集》《钱穆文集》,还有萧一山、南怀瑾等人的著作,大陆征得版权公开出版,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台湾也出版了《鲁迅全集》(解放前旧版)和钱钟书先生的《钱

  • 标签: 南怀瑾 萧一山 胡适之 两岸文化交流 钱穆 《鲁迅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