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癫痫与自身免疫脑炎均是近年来随着神经免疫学发展而提出的临床新概念。对于伴有癫痫样发作、抗神经元抗体阳性的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脑炎还是自身免疫癫痫,目前还存在争议和误区。由于二者存在部分共同的抗神经元抗体,且临床表现有一定重叠,如癫痫的耐药性、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等,常被临床所混淆,造成了不必要的过度抗癫痫治疗。笔者从二者临床概念、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对二者区别和联系进行了释义。

  • 标签: 癫痫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脑炎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身免疫肝炎的老年患者对于整体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4月入院的自身免疫肝炎老年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都有3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的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整体护理干预,最后将其两组的治疗依从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护理发现,观察组的治疗依从要高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整体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 老年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RO52抗体和其自身免疫肝炎的相关。方法以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免疫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RO52抗体,按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抗RO52抗体阳性)、对照组(抗RO52抗体阴性),对比两组肝性相关并发症、肝外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情况和相关免疫学指标情况。结果所有54例患者中,抗RO52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有17例、阴性患者37例。两组仅在IgM水平上的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论是IgG还是IgA水平都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抗RO52抗体于自身免疫肝炎中有较高的诊断应用价值,患者有较大发生肝外自身免疫疾病的几率,IgA和IgG水平与自身免疫肝炎的发病存在相关

  • 标签: 抗RO52抗体 免疫性肝炎 肝性相关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自身免疫肝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自体免疫肝病患者以及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自身免疫肝病患者入组观察组,健康体检者入组对照组,对比两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析自身免疫肝病与乙肝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比发现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自身免疫肝病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联系紧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是自身免疫肝病的重要诱因,由此可见,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保护肝脏健康意义重大。

  • 标签: 临床探究 自身免疫性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肝炎患者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科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自身免疫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自身免疫肝炎患者通过护理,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AST(m-AST)在自身免疫肝炎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选取自身免疫肝炎患者24例,非自身免疫肝炎患者24例以及健康对照组人群24例,在入院前及入院后2周采集所选人群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清m-AST水平并比较。结果自身免疫肝炎组及非自身免疫肝炎组的m-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测定自身免疫肝炎组及非自身免疫肝炎组患者的m-AST水平,提示两组患者的m-AST水平均较入院时有所降低,但自身免疫肝炎组患者m-AST水平降低无非自身免疫肝炎组明显,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T是评估肝细胞坏死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有判定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线粒体AST 自身免疫性干预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肠屏障在自身免疫肝炎(AIH)发病中的作用,为阐释AIH的发病机制和探索基于肠道的治疗策略提供方向。方法纳入2017年1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4例AIH患者(AIH无肝硬化组6例,AIH肝硬化组8例)和10名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回肠末端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细胞因子[IL-2、干扰素γ、IL-4和IL-10]和TLR4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回肠末端组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相对表达量。选取3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刀豆蛋白A(ConA)组、DSS+ConA组、DSS+灌菌+ConA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血清转氨酶水平(ALT、AST)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Knodell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IH肝硬化组和AIH无肝硬化组的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 768.2±147.1) μg/L、(436.2±197.0) μg/L比(100.2±10.9) μg/L和(11.5±2.5) U/L、(5.4±0.9) U/mL比(3.5±0.9) U/mL],且AIH肝硬化组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12、36.010、4.088和9.443,F=396.958、46.640,P均<0.01)。AIH肝硬化组的肠黏膜ZO-1、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20±0.14比1.67±0.51,0.12±0.09比0.90±0.21),AIH无肝硬化组ZO-1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0.99±0.37比1.67±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1、7.407、2.295,P均<0.05)。AIH肝硬化组回肠末端组织中IL-2、干扰素γ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11±0.43比0.24±0.16和3.50±1.90比0.32±0.30),肠黏膜sIg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0.506±0.024比1.081±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79、3.981、5.493,P均<0.05);AIH肝硬化组和AIH无肝硬化组IL-10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30±0.20、0.42±0.24比0.84±0.23),回肠末端组织TLR4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8.74±5.13、6.74±3.65比0.89±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5、4.816、3.856、3.685,P均<0.05)。DSS+ConA组肠黏膜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ConA组(0.14±0.08比0.98±0.13和0.09±0.02比0.98±0.16),血清ALT、AST水平和Knodell评分均高于ConA组[(5 496.67±618.83) U/L比(3 325.00±1 030.06) U/L、(8 825.00±1 165.35) U/L比(5 433.33±1 691.14) U/L和(18.00±2.00)分比(9.33±3.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80、13.520、4.427、4.045、-2.892,P均<0.01)。DSS+灌菌+ConA组肠黏膜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DSS+ConA组(0.46±0.08比0.14±0.08和0.53±0.15比0.09±0.02),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DSS+ConA组[(4 343.33±252.16) U/L比(5 496.67±618.83) U/L和(6 123.33±1 086.60) U/L比(8 825.00±1 165.3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28、7.122、4.228、4.153,P均<0.01)。结论AIH患者的肠道通透增高、肠屏障被破坏,且肝硬化患者较非肝硬化患者的程度更严重。肠屏障被破环会加重ConA诱导的免疫肝损伤,而保护和修复肠屏障则可相对减轻ConA诱导的免疫肝损伤。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刀豆蛋白A 肠黏膜屏障 葡聚糖硫酸钠 双歧杆菌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46岁.于1996年因尿黄、乏力,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黄疸指数升高,住院治疗好转出院.此后患者病情多次反复.本次因黄疸、乏力、皮肤瘙痒伴双下肢浮肿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肝肋下3cm,脾肋下5cm,质地较硬,全身重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168U/L,AST266U/L,T-BiL315.5μmol/L,C-BiL283.4μmol/L,ALB28.4g/L,A/G0.65,蛋白电泳γ-球蛋白40.9%;电解质:Na+131mmol/L,Cl90mmol/L,K+2.90mmol/L;抗-HAV-IgM、HBV-M、抗-HCV-IgG、抗-HEV-IgG检查皆为阴性;RF、ANA为阳性,血沉114mm/h;凝血酶原时间16.0s,AFP<20μg/L;B超示:①肝体积增大,②肝硬化,③脾增大.

  • 标签: 并发重症 形红斑 性肝炎并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的特点。方法 :以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某院接收的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 48例作为观察组 ,再选取同期进行参与检查的非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 48例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进行了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受检者的 RBC、 WBC、 PLT、 HGB各指标水平相比 ,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的 MCV与 MCH两个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受检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受检者的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 ,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老年自身免疫肝炎的临床检验特点表现为 ,红细胞 MCV与 MCH水平可能会异常升高 ,且肾脏功能的相关指标水平也可能升高。

  • 标签: 老年 自身免疫性肝炎 检验 特点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肝炎是一种肝脏的炎症性疾病,其特点为患者血清氨基转移酶增高,血液循环内可检测到自身抗体,伴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肝脏组织学改变为界面性肝炎。但是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在其发病机制方面进行简单探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发病机制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对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诊断采用临床检验指标进行检验后存在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及非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临床检验的方式来探讨老年自身免疫肝炎诊断检验特点、从而提高老年自身免疫肝炎诊断的精确。结果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采用临床检验方式检验,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血细胞指标和肾脏功能检验指标异常,与非老年自身免疫肝炎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利用临床检验血细胞指标和肾脏功能方式对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予以诊断的价值明显,特别有助于改善临床诊断准确率,推荐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标签: 老年 自身免疫性肝炎 血细胞指标 肾脏功能 临床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对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特点予以探究。方法:550例患者筛选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根据年龄的差别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老年组(280例);非老年组(270例)。 对上述所有患者采取相对应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等检测,对比分析2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老年组合并症与非老年组予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红细胞MCV以及MCH、血Cr、Urea以及胱抑素C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检验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im-munity)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免疫,先天性是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正常体液和组织免疫成分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讨论感染免疫眼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口服和眼部滴用抗病毒药物如环胞苷眼液,阿糖胞苷眼液,无环鸟苷眼液、病毒灵、病毒唑眼液等。

  • 标签: 染免疫性眼病 治疗 沙眼
  • 简介:自身免疫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肝炎(AIH),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以肝脏病理损害和肝脏功能试验异常为主要表现。由于该疾病在国内较为少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加之部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漏诊和误诊的病例较多。对自身免疫肝病如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可防止或推迟其进入肝硬化,避免进行肝移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诊断思路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脏损伤
  • 简介:1995年Yoshida等描述了有自身免疫表现的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实验室和组织学特征,提出了自身免疫胰腺炎(autoimmunepanereatitis,AIP)或自身免疫相关胰腺炎(autoimmune—relatedpancreatitis)这一概念。AIP是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其病理学上表现为胰腺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并有胰腺的纤维化,导致胰腺功能障碍,故也称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1ymphoplasmaeyticsclerosingpanereatitis)。虽然此疾病是由多种不同的病因构成的,但是目前AIP这一名称仍然被广泛地接受。

  • 标签: 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 病理学 影像学 治疗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肝病是一类异常免疫攻击肝细胞和/或胆管上皮细胞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肝炎、原发性胆汁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以及上述任意两者间同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目前自身免疫肝病的药物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免疫调节治疗。以抗CD20单克隆抗体针对B淋巴细胞敲除治疗目前在免疫球蛋白G4-SC及原发性胆汁胆管炎治疗也取得改善效果。目前已有若干免疫细胞输注、免疫因子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已进行或正在开展中。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利妥昔单抗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22岁男性患者,因腹泻1年,发现前纵隔占位4个月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天6~8次水样便,伴乏力、里急后重,体质量下降20 kg。胸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查体可闻及肠鸣音活跃。胸部增强CT检查显示前纵隔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肿物穿刺病理结果提示为胸腺瘤。肠镜检查显示小肠黏膜绒毛感不明显,病理提示小肠黏膜显慢性炎症,绒毛钝缩,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减少;结肠黏膜光滑,显光亮,病理提示结肠黏膜显慢性炎症,隐窝杯状细胞减少,部分区可见较多凋亡小体;倾向于自身免疫肠病。2019年10月在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劈开前纵隔肿物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受累组织,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B1型胸腺瘤。术后第10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并在术后2周内症状迅速恶化,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TNI、BNP、CK-MB和LDH水平显著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0.35。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行激素冲击治疗。术后3个月,患者脱离呼吸机,无呼吸困难,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至0.55,大便正常,TNI、BNP、CK-MB和LDH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的特性与结果。方法分析近年来医院收录的肝炎病人的检查记录,将这些患者按年龄分为若干个组合,暂且将这几个组合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并且在建立一组从未得过肝炎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经过分析这些患者的资料,可以看出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在血生化指标,自身的相应抗体,非肝炎的自身免疫病等数据与非老年组的数据大致相同,但是老年组的自身免疫肝炎的肾功能之类的检查的检验数据比较异常,与非老年组的检验数据相比的差异较大。结论利用临床上的肾功能检测等技术对于老年自身免疫肝炎的检查与诊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老年自身免疫肝炎的检查与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肾功能检测, 对照试验, 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