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6岁的俊俊在一年前逐渐出现左上肢体乏力、运动困难的症状,左上肢体开始明显萎缩。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医生发现在他生命中枢的延髓和上颈髓部位有一巨大肿瘤,随时会威胁孩子的生命。于是,焦急万分的妈妈带着俊俊来到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马杰主任的门诊,马教授告诉她,这是一种十分致命的危重脑干肿瘤,必须马上手术。

  • 标签: 小儿神经外科 肿瘤手术 新华医院 延髓 肢体乏力 生命中枢
  • 简介:目的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病灶,KPS评分对术前、术后及随访状况进行评估,统计分析影响呼吸、吞咽功能和预后KPS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全切除16例,术后平均KPS评分(57.5±15.3)。随访16例,时间3~169.3个月,平均45.2个月,随访平均KPS评分(68.8±30.7),均无再次出血。高位延髓病灶较低位延髓病灶者呼吸功能差(P=0.034),而年龄≥40岁者较年龄〈40岁者呼吸功能差(P=0.008);病灶偏中线一侧较病灶位于或接近中线者吞咽功能差(P=0.034);年龄≥40岁者较年龄〈40岁者随访KPS低(P=0.036)。结论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预后较好。对于年龄较大、高位延髓或位置偏中线一侧的病灶应加强围手术期治疗。

  • 标签: 血管畸形 中枢神经系统 延髓 血管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属于高度恶性的深部软组织肿瘤,位于头颈部罕见。本文报道了颈椎后方原发性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侵及延髓1例。患者男,33岁,发作性头痛4年,影像学检查显示溶骨性破坏以及穿孔样生长的侵袭性病灶,密度/信号和强化特点类似于血管瘤。最终免疫组化结合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

  • 标签: 肉瘤,透明细胞 软组织 延髓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池联合廉泉腧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脑病科、脑外科、针灸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58例作为对象,应用信封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加入风池联合廉泉穴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池联合廉泉穴针灸治疗可显著提升脑卒中后假性延髓型麻痹患者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针灸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对13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3例均获得全切。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1例,同术前1例,加重1例。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延髓海绵状血管瘤,应积极行显微手术治疗。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延髓 显微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对一例延髓血管畸形破裂致高位截瘫患者的营养护理,通过营养筛查、评定 ,及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计划,执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支持与帮扶,以及通过对营养支持途径的护理及对可能出现营养并发症问题的干预,达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目的。

  • 标签: 肠内营养 高位截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综合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综合组采取综合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组间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可获得显著的效果,推荐使用。

  • 标签: 吞咽困难 综合疗法 脑卒中 假性延髓麻痹
  • 简介: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卒中恢复期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受试者按1:1比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火针组和康复组.两组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火针组加用火针治疗,康复组加用康复训练.两组受试者均治疗3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吞咽严重程度量表(DSRS)、改良版Mann吞咽量袁(MMASA)和洼田俊夫饮水测试(KTST)三个量表的评价,并对实验过程中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进行记录,最后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第3周,两组DSRS、MMASA和KTST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变(P<0.05),且火针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第3周时两组间疗效比较,火针组疗效均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火针可以显著改变卒中恢复期假性延髓麻痹的DSRS、MMASA和KTST评分,显著提高卒中恢复期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 标签: 针刺疗法 火针疗法 头针刺激区 中风 并发症 假性延髓麻痹
  • 简介:为了探讨束缚+温水(36±1)℃应激是否能引起大鼠胃粘膜损伤、是否对延髓和下丘脑Fos蛋白表达有影响,本研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两组:实验组,束缚+温水(36±1)℃应激1h;对照组,室温下单纯束缚应激1h。应激后处死,测直肠温度;取胃,观察胃粘膜损伤程度;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两组动物延髓、下丘脑神经元的Fos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两组动物胃粘膜损伤程度均较轻或基本无胃粘膜损伤,延髓和下丘脑各核团Fos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直肠温度也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提示,由于束缚+温水(36±1)℃应激不改变动物的体温,因而不引起延髓和下丘脑控制胃机能的核团神经元活动加强,从而也不诱发急性胃粘膜损伤。

  • 标签: 束缚+冷水应激 束缚+温水应激 FOS蛋白 延髓 下丘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髓及高颈段椎管内占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20例延髓及高颈段椎管内占位的患者。比较其护理干预前后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护理后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延髓 高颈段椎管内占位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实施 电针加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的 80 例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病人为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各有 40 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 + 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电针 + 经皮神经电刺激 + 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治疗 1 个疗程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予以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治疗 2 个疗程后予以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通过 电针加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 吞咽康复训练 电针加经皮神经电刺激
  • 简介:摘要精原细胞瘤生长于延髓引起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未见报道。32岁男性患者,因"昏睡12 h"急诊入院,既往有睡眠打鼾及呼吸暂停病史2年。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为180.2 s。头颅MRI增强扫描提示延髓肿瘤性病变。术前曾出现睡眠昏迷、血压波动大,呼吸、心搏骤停等极端事件。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AP)治疗68 d,病情相对稳定后行延髓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延髓精原细胞瘤。术后行规范放疗及化疗并长期使用NPAP治疗,随访13年。术后3个月及5年PSG提示OSA转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术后9年及13年PSG提示为OSA和CSA,经综合治疗后尽管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仍然很高,但最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和低氧时间明显缩短,未再出现极端事件,肿瘤无复发。手术、放疗、化疗及家庭使用NPAP可维持延髓精原细胞瘤所致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长期生存。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延髓 精原细胞瘤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恢复期假性延髓性麻痹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现行治疗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治疗护理,在病人入院、出院时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吞咽及语言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吞咽、语言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恢复期假性延髓性麻痹病人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缩短病人住院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假性延髓性麻痹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三步针法”对脑卒中后恢复期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病人,依据病程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分层,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针、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本文对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障碍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65.38%(P

  • 标签: 三步针法 脑卒中 假性延髓麻痹 吞咽障碍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并评价该方法与腰大池穿刺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HRZE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CT引导下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穿刺并鞘内注入等量药物。4周后对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脑脊液的常规、生化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在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症状、体征和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方面优于腰大池穿刺引流注药(P<0.05)。结论CT引导下小脑延髓池穿刺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优于腰大池穿刺注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脑延髓池穿刺 腰大池穿刺 鞘内注药 结核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脊髓梗死是一类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既往研究主要基于少量临床病例报道和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血管源性、系统疾病及医源性等。脊髓梗死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部位及梗死面积,并结合MRI等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目前脊髓梗死尚无统一治疗方案,且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本文对脊髓梗死的临床特点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 标签: 脊髓 梗死 脊髓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