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手术前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择期行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DREZ)治疗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择期行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DREZ)治疗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3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与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通过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术前一日SAS评分(52.12±3.46)分和SDS评分(47.49±5.44)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6.87;P<0.05);干预组入手术室后平均动脉压(88.5±2.8)mmHg)和心率(87.5±3.6)次/min)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4,3.23;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够解决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缓解术前应激反应强度,使手术治疗效果得到充分保障.关键词心理干预;丛神经损伤;疼痛;负性情绪中图分类号R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9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丛神经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0例健康者以及20例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相应的磁共振扫描检测成像,丛神经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记录相应数据并整理原始图像,最终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状况以进行相应的定位诊断从而协助治疗.结果OCorSTIR序列和OAx3D-Fiesta-c及OAx3D-Fiesta-c序列用于显示丛神经干成像较好,并且可以显示出神经干的信号异常或粗细,来帮助更加准确的定位神经损伤.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丛神经损伤中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定位诊断,增强了诊断效率以帮助对该病症进行更加迅速有效的治疗,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丛神经损伤;神经干;定位诊断;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3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0.5%罗哌卡因20mL,30mL,40mL在超声引导下腋路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上肢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0ml,B组30ml,C组40ml,均采用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丛神经阻滞结果外侧上皮神经,内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A组明显长于C组(P<0.05),尺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B组明显长于C组(P<0.05)。各组内腋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其余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P<0.05)。阻滞维持时间A组,显著短于B、C两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腋路丛阻滞综合考虑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及并发症,30ml局麻药量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超声 罗哌卡因 臂丛 腋路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03月-2015年03月期间进行上肢手术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2给予0.25%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2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每组注入量各30ml,观察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丛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肌间沟联合腋路法丛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或腋路法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需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根据病情特点分为肌间沟法组(A组)和腋路法组(B组),肌间沟联合腋路法组(C组)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进行传统的麻醉定位法均进行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肌间沟联合腋路法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肌间沟组或腋路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三组并发症的发生,A组有2例发生霍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阻滞1例,呼吸困难2例;B组发生局部血肿3例,轻度的局麻药毒性反1例;C组发生霍纳氏综合征1例,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法丛神经阻滞麻醉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肌间沟联合腋路法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穿刺针引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间48例上肢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穿刺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的19例,有效的5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的9例,有效的11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95.8%;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70.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穿刺针引导麻醉效果更好。

  • 标签: 穿刺针引导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肩周炎中选择140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2周、1个月和3个月后的SF-MPQ量表评分,并进行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的SF-MPQ量表评分都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肩周炎 推拿疗法 臂丛麻醉 肩关节手法松解 个性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对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需上肢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ASA分级Ⅰ-Ⅱ,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25ml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与10mg地佐辛混合液,共25ml。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15min、30min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结束后1h、24hVAS评分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应用于丛阻滞麻醉中,可明显延长神经阻滞时间及镇痛时间,降低疼痛感,这对于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使手术顺利进行,提高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罗哌卡因 地佐辛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在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单侧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术中采用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复合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术前、术中持续泵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在切皮、手术结束半小时后的疼痛情况等监测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及手术结束半小时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骨科上肢手术行丛神经阻滞患者,术前、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美啶能起到超前镇痛的作用,同时能降低麻醉和手术引起的交感兴奋效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无明显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前镇痛 右美托咪啶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调查,对于存在亚健康的护理人员采取措施,确保身心健康。方法对我院手术室45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统计健康状况。结果发现部分护理人员表现出心悸、失眠、月经紊乱、视力下降,处于亚健康状态。结论处于亚健康的人群虽无明显的病理改变,但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人员 身心健康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采用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和功能锻练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并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只给与针灸和推拿治疗,治疗组给予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和功能锻练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将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愈7例(17.5%),显效14例(35%),有效12例(30%),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40例患者中治愈24例(60%),显效11例(27.5%),有效4例(1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通过对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和功能锻练的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不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改变了疼痛-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很大程度的认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麻醉 肩关节周围炎 手法松解 推拿 功能锻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从神经阻滞的0.5%罗哌卡因的合理剂量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诊治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从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50ml0.5%罗哌卡因,实验组采用20ml0.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尺神经、桡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从神经阻滞时采用20ml0.5%罗哌卡因效果理想,镇痛时间长,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合理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辅助3D系统在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应用机械辅助3D系统实施完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18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及术后结果。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3D腹腔镜手术。1例胃体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时术中因脾脏撕裂出血,中转为手助扶镜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包括1例(5.6%)肺部感染和1例(5.6%)炎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远端胃癌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32.8±58.3)min,全胃切除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87.3±67.9)min,术中失血量为(122.5±55.7)ml,首次排气时间为(47.9±19.7)h,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74.6±20.9)h,术后住院时间为(10.224.7)d。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9.8±11.3)枚。结论机械辅助系统在完全3D腹腔镜胃癌D: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机械臂辅助3D系统 完全腹腔镜手术 胃癌 淋巴结清扫
  • 简介:目的:评价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联用对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行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7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成功麻醉后单一给予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雷米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疼痛程度和术中呼吸频率(RR)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值的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7.14%(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OAA/S评分值为(1.24±0.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为(3.58±0.23)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RR、HR、SpO2和SBP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联用于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可维持和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其镇静、镇痛疗效和麻醉效果均优于单用丙泊酚。

  • 标签: 丙泊酚 雷米芬太尼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指数与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5年1月~2015年8月期间,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踝指数测定与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踝指数的关系。结果踝指数越低,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越深,踝指数值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踝指数值与超声检查均能很好的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以彩超检查为诊断标准,踝指数值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踝臂指数(ABI) 下肢血管病变 超声检查
  • 简介:只需要做做简单的“伸展肘部关节的扭转动作”,就可以和烦人的“蝴蝶袖”大说BYB—byb了。而且还能够同时放松舒缓僵酸的肩颈部位,从今天就开始做吧,惊喜的效果真心可以期待哟!

  • 标签: 肘关节 扭转 伸展 蝴蝶 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