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小儿锦”,又称“消经”“小经”,是中国穆斯林创造的汉语拼音文字,它是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它曾经在历史上被中国的回族等穆斯林广泛使用,成为学习汉文、记事、通信的工具,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小儿锦”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成果颇多。20世纪30年代,白寿彝先生已开始关注和研究小儿锦,他于民国26年(1937年)发表在《申报》上的《从“小锦”说到边疆教育上的文字问题》一文是目前发现学术界对小儿锦最早的研究。本刊刊发此文,以飧读者。

  • 标签: 文字问题 边疆教育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汉语拼音文字 中国文化 历史价值
  • 简介:边疆学原理研究是建构边疆学的基础性工作,其前提是将研究工作做恰当的设置。所谓原理研究,不是边疆学原理的完成式而是进行式,即使是一般性地名词以及词组的阐释,也不等于边疆学学科的原理研究。原理应该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得出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又在实践中反复得到了证实,才为规律性的认识;研究学科的原理,是为了找出原理或提出原理的一种门径方法论。边疆学原理与其原理研究,应该是先有大量的研究,其后才有原理的提出,这是一个需要审慎对待的学术过程。

  • 标签: 边疆 边疆研究 边疆学原理 边疆学学科
  • 简介:本文概述了1860年以来俄国对黑龙江边疆地区的殖民化过程。黑龙江边疆殖民化的过程包括了地理探索、领土并吞、划定边界、制作地图等等。本文认为大自然总是影响划定边界的过程,因为河流从来不像一个固定的边疆那样固定。虽然声称划定了新的边界,但是俄国地方政府无力有效地保卫边界。在两个帝国存在期间,这条边界上一直有许多漏洞。

  • 标签: 殖民化 黑龙江地区 俄罗斯帝国 穆拉维约夫 阿穆尔 尼古拉一世
  • 简介:近代西力对云南经济的影响中破坏与改造并存。一方面,开关通商、滇越铁路和金融控制损害着云南本土的经济利益;但另一方面,西式技术与资本主义工业也加速了云南的经济近代化进程。

  • 标签: 西力 云南 经济
  • 简介:<正>我国古代的西北边疆,其范围包括现今的新疆和北到巴尔喀什湖西到楚河流域以及帕米尔广大地区。这一地区高山环列,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屹立在它的南部,高耸入云,白雪皑皑,号称“世界屋脊”。天山山脉横亘它的中部,昆仑山脉蜿蜒在它的南边。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之间是广阔的塔里木盆地,盆地的中央是一望无垠地塔克拉玛干沙漠,沿山麓地带,因有河流的灌溉而形成许多“绿洲”,适于农耕。阿尔泰山(古称金山)耸峙在它的东北,在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山脉之间,有一块大的盆地,即准噶尔盆地,这里气候较为湿润,形成荒

  • 标签: 西北边疆 西域 天山南路 屯田 公元 高昌
  • 简介:<正>有清一代边疆开发史的研究,既是边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清史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项研究活动的发韧,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曾产生一批有影响的早期成果。但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显得相对沉寂,未能持续展开。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边疆地区开发热潮的蓬勃兴起,上述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各地对距今天较近,能够直接提供历史借鉴的清代边疆开发史,予以高度重视,有关研究机构和部门以这一领域为对象,相继组织队伍,设立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可喜的丰硕成果。清代边疆开发史作为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步形成,日趋兴盛.1980—90年的十年中,涌现的研究成果,数量颇丰,内容涉及清代边疆开发的各个方

  • 标签: 边疆开发 清代前期 清史研究 边疆地区 历史借鉴 新疆地区
  • 简介:明代中朝边疆地带的人员流动及遣还几乎是一个与明王朝相始终的持续性的现象,其人员构成也较为多元复杂。这其中既包含两国边民、驻边军士、僧侣等由于各种原因而潜逃至对方境内形成的'逃人';还包括两国边民中那些被女真人或倭寇掳掠后又得以逃脱的'走回人',以及在海上活动中遭遇海难事故的'漂流人'等。这三类人员在中朝两国官方的主持下,最终大部分又经由两国的边疆地带得以返回故土。值得强调的是,在其返还故土的过程中,明朝的辽东都司以及朝鲜的平安道、咸吉道等边疆地方无疑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明代 中朝边疆地带 逃人 走回人 漂流人
  • 简介:汉族人口大量迁入西南边疆,成为西南地区的独立民族是在元代。元时汉人以自由性迁徙与非自由性迁徙两种方式进入西南边疆,自由性迁徙即躲避战乱的关中、江淮流民;非自由性迁徙即军事镇戍、诸王出镇、为官出仕等政府行为移民。元代汉族人口南迁规模庞大、范围广,数量接近百万,对西南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元代 汉族 移民 西南边疆
  • 简介: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的窗口,也是国家稳定的关键性、战略性区位之一。由于边疆民族地区边缘的地理位置、差异的宗教信仰、异同的民族文化,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愈加复杂。另外,国际利益的冲突、反华势力的渗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迥异、政治冷漠与政治激进的影响以及国内民族分裂分子、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分子的阴谋与破坏而引发各种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安全。因此,提升国家主体文化在各民族国家认同建设中的分量,夯实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培育各民族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一体化路径。即在承认民族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整合民族政治意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是规避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认同 公共危机事件 规避机制
  • 简介:本文作者卡罗琳?汉弗莱(CarolineHumphrey),系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著名蒙古学家和肉亚研究专家.本文原名“Conceptsof‘Russia’andtheirRelationtotheBorderwithChina”,刊载于FranckBill6,GregoryDelaplace,CarolineHumphrey等编《边疆的遭遇:俄国、中国和蒙古进境的知识与实(FrontierEncounters:KnowledgeandPracticeattheRussian,ChineseandMongolianSorter.OpenBookPublishers,2012)一书.该文通过具体的分析,展现了中俄边疆社会形态以及跨界群体(cross-borderpopulations)的特征,关注他们身上诸如转瞬即逝的社会网络以及非民族化(non-national)的身份认同,并通过对俄国边境相关状况的分析,探究其与中国接壤的国境在影响“俄国”作为一个政治形态的概念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反过来讨论俄国这-观念的演进历史,从沙皇帝国(TsaristEmpire)到苏联(USSR)、俄罗斯联邦(RussianFederation),对这个国家如何看待边疆所造成的影响.该文的研究对于我们进行相关边疆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当然,其中的一些看法也跟国内的某些研究有不同之处,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加以辨析.

  • 标签: 俄国观念 中国边疆 身份认同
  • 简介:边疆开发是区域开发的重要类型之一。所谓区域开发,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的拓展过程。"区域开发"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扩展,即一种较先进的经济活动逐渐扩大其空间范围,由一个地区向其他地区扩展,

  • 标签: 边疆开发 经济开发 历代 区域开发 经济活动 区域空间
  • 简介:本文着重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探讨辛亥革命前后蒙、藏等边疆地区的政治变迁.辛亥革命使“五族共和”“中华民族”学说从思想变成了政治实践,实际上成为梁启超政治思想、价值体系的代行者.可以说,因辛亥革命而昌盛的“五族共和”“中华民族”观念作为民国初期政府整合中央与边疆地方的意识形态,对边疆地方的民族国家之认同影响极深.

  • 标签: 辛亥革命 中央政府 边疆地方 民族国家构建
  • 简介:历史上俄罗斯多次出现“回归欧洲”还是“融入亚洲”的讨论和选择,但独特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决定了俄罗斯必须在欧亚之间起到有效的链接作用,欧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离不开俄罗斯的积极作为.俄罗斯在积极与欧洲发展合作的同时也要在亚洲扮演重要的角色.中俄边疆区域合作是中俄关系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使中俄关系保持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排除“中国威胁论”论调的干扰.

  • 标签: 俄罗斯 欧亚选择 中国 边疆区域合作
  • 简介:金代契丹族官员以其语言和文化的优势,多次奉命出使宋、西夏、高丽、蒙古等周边政权,或接待外国使臣,他们在外交活动中为维护金朝的外交秩序和宗主国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金代 契丹人 外交 高丽 西夏
  • 简介:2017年,中国边疆理论研究领域,精彩纷呈,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边疆研究问题;中国边疆学的构建问题;藩属与朝贡问题;有关“边疆”等概念问题。本文对这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并对重要理论观点与方法、热点问题一一评述。

  • 标签: 边疆理论评述 边疆研究 边疆学
  • 简介:在对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西南边疆土司贡纳制度的变化态势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认为明早期的土司侧重于纳赋,明晚期的土司侧重于朝贡,明中期处于土司纳赋与土司朝贡的过渡期。纳赋制度形成于明早期地方卫所制度形成之际,主要是以一种补充卫所屯田收入不足的面目出现的。而朝贡,则是在土司进京袭职、升迁、述职甚至是控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 标签: 明朝 西南边疆 土司 贡纳制度
  • 简介:随着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边疆城市社区民族工作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梳理了城市社区民族工作的价值,也探讨了城市社区民族工作转型的三大困境:工作内容"复杂化"、工作难度"多层次化"和工作职能"多部门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社区民族工作机制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标签: 社区工作 转型困境 非正式网络 城市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