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淫羊藿不同提取物小鼠口服给药的长期毒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参考依据。方法14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淫羊藿水提物以及淫羊藿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80、40、20g·kg-1生药量,连续灌胃给药8周,给药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每周称体重1次,末次给药后进行相关血生化指标检测、系统尸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淫羊藿水提物、醇提物连续给药4周后,雌、雄小鼠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淫羊藿水提物和醇提物给药组小鼠的脏器系数、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均有一定程度变化(P<0.05)。结论长时间给予大剂量的淫羊藿提取物对小鼠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 标签: 淫羊藿水提物 淫羊藿醇提物 长期毒性 毒性研究
  • 简介:何首乌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材,主要用途为补益如补血、抗衰老、神经保护、肾保护等,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医药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何首乌的药理作用及毒性均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介绍,对何首乌的药理作用进行阐述,并对现有的关于何首乌的毒性进行简要介绍,对临床何首乌的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何首乌 药理 毒理
  • 简介:本文对博莱霉素肺毒性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作一综合报道.博莱霉素所致的肺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约占使用含博莱霉素化疗患者的2%~46%,因肺毒性死亡的患者约占所有用博莱霉素治疗患者的3%;博莱霉素的肺毒性是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副作用.一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博莱霉素的致病率或致死率.降低博莱霉素的累积剂量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 标签: 防治 博莱霉素 肺毒性
  • 简介:洗必泰碘络合物(本实验室自备)属碘伏类,该剂对细菌繁殖体与芽胞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并可在较短时间内灭活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一种极有使用价值的消毒剂。为了解其毒性并对使用的安全性做出评价,我们进行了有关试验,现报告如下:1方法1.1急性毒性试验将雌雄各10只昆明种小白鼠(18~20g),禁食16h后,按每组5只随机分成4

  • 标签: 洗必泰碘络合物 毒性测定 后勤部 南京军区 眼刺激试验 消毒剂
  • 简介:纳米递药系统(NDDS)是指药物与药物载体形成的、粒径在1000nm以内的药物输送系统,一般是以聚合物胶束、脂质体、纳米囊、微乳以及有机或无机纳米粒子为载体,将药效物质以一定的方式与载体结合制成新型控/缓释制剂,或直接将原药加工制成纳米粒子.NDDS的胚胎毒性是评价其非临床安全性的重要内容.体外研究显示,NDDS的胚胎毒性与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如尺度和表面修饰物、纳米粒子暴露时间和剂量相关.已有的研究显示,氧化锌纳米粒子胚胎毒性明显,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镁纳米粒子和碲化镉量子点也有不同程度的胚胎毒性,而聚苯乙烯基纳米粒子无胚胎毒性.体内研究结果显示,氧化锌纳米粒子、含镉或硒量子点和高浓度纳米银对大鼠、小鼠、斑马鱼、海胆、爪蟾和紫贻贝等动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胚胎有毒性作用;不同剂量、不同尺寸的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壳聚糖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对不同种属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不同.NDDS的胚胎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发育停滞、流产和畸形,其胚胎毒性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NDDS的胚胎毒性研究虽然在模型、方法和内容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入,但已开展的研究为后续的纳米药物胚胎毒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纳米技术 胚胎研究 毒性试验
  • 简介: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轻者能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我科近3年共收治3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其中男20例,女14例,经治疗、护理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护理体会 临床观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患儿 意识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毒性脑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报道的有130多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患病率为3.5~7.4/万[1]。病毒性脑炎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及时诊治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仅凭症状及体征很难确诊,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EB病毒 脑脊液常规 病毒性脑膜炎 白细胞计数 腺苷脱氨酶
  • 简介:急性毒性实验是毒理学和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内容之一。该实验的内容丰富、要求严格、时间较长、需要动物较多,计算复杂。为此,设计出内容丰富、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学习与娱乐于一体的教学辅助工具,必将为教学改革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另外,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可在实验教材、实验动物与师资力量等方面得到大量的节省,降低教学成本。

  • 标签: 计算机虚拟 急性毒性实验 软件制作 教学软件
  • 简介:目的观察Beagle犬连续6个月pD单硝酸异山梨酯、缬沙坦、螺内酯复方(ISMN.V-S)降压药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比较3种药物联合应用后,毒性是否增加或产生新的毒性。方法健康Beagle犬40只,雌雄各半,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单缬螺复方15、50、150mg/(kg·d)及缬沙坦对照组,每组8只动物。给药体积为5mL/kg,每日ig给药1次,每周给药6d,连续给药26周,停药观察4周。实验期间,每日进行一般状态观察,每周测定1次体质量及摄食量,并于给药前、给药第13、26周及停药恢复期第4周,分别对眼科、体温、尿常规、心电图、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进行检查,在给药期结束前及恢复期结束前测量动物血压,末次给药后及恢复期结束后分两批对动物剖检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各组动物行为活动、饮食、饮水正常。动物体质量、摄食量组间无差异。试验进行过程中进行的眼科、体温、尿常规、心电图、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检查,未见异常。各给药组动物血压同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停药后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学检查,除个别动物肾脏发生自发性病变,其他动物未见明显病理器官改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单缬螺复方降压药物除药理作用延伸引起的血压降低外,未出现药物的蓄积现象,同各成分单独使用相比,未见毒性增加或产生新的毒性

  • 标签: 单缬螺复方 长期毒性 单硝酸异山梨酯 缬沙坦 螺内酯
  • 简介:毒性中药材及其制剂是我国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但若使用不慎,就会有中毒的危险。人们早已对常见的毒性中药,如砒霜、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蟾酥等引起的不良反应予以了重视;但近年来,学者们发现在历代本草学著作中无毒性记载的药物,因使用不当也可引起毒性反应。如马兜铃、关木通、广防

  • 标签: 毒性中药材 毒性中药制剂 药动学 生物效应法 药物累积法 药理效应法
  • 简介:全麻药的使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对外科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近期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全麻药可能具有中枢毒性作用。特别在未成熟哺乳动物大脑的快速生长期,机体给予全麻药可激发大脑神经元的大量凋亡。人们发现引起大脑的快速生长期未成熟神经元凋亡的药物还包括乙醇和几种其他的滥用药以及一些在产科和儿科应用的镇静药、抗焦虑药、抗惊厥药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机制是拮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或过度兴奋γ-氨基丁酸受体(GABA)受体。

  • 标签: 毒性作用 大脑发育 全麻药 Γ-氨基丁酸受体 神经元凋亡 NMDA受体
  • 简介:在小儿传染病房,常见将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肝损害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而收治者。现将我院1987年1月至1996年7月误诊的2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1月~12岁,其中小于1岁者6例。病程长者2月,短者3~4天。均有ALT的增高,其值为54U至大于400U。有黄疸者15例,其值为25.5~187.2μmoL/L。肝大12例,脾大8例,发热12例,体温低者37.8℃,高者达40.1℃。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 婴儿肝炎综合征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重症肝炎 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甘草和大戟配伍的体外肝毒性。方法采用显微观察法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甘草单煎液、大戟单煎液、甘草一大戟合煎液和甘草一大戟单煎混合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并比较大戟单煎液、甘草一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相当浓度下细胞毒性的大小。结果大戟单用及大戟与甘草配伍均有细胞毒性,且呈剂量相关性;与大戟单煎液相比,甘草一大戟单煎混合液细胞毒性无明显差异,甘草一大戟合煎液细胞毒性减小。结论甘草和大戟配伍导致大戟的体外肝毒性减小。

  • 标签: 甘草 大戟 肝毒性 M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