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样本对比分析以验证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一年间接诊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8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标本,按照检验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地分为两组,每组34例,分别为常规检验组和生化检验组,也对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检测方式,检测完毕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指标检验情况。结果:经过采用不同的检测方式检测,可以看出生化检测组的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检测组(P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生化指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型并细菌感染类型,部位和预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检查和诊断的2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单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26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型并细菌感染患者共126例,对各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发生率、细菌感染部位、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细菌感染与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关系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合并细菌感染主要集中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以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两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3.74%、13.30%;126例病毒性肝炎各型并细菌感染患者中,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数量共18例,占据比例14.29%,其中病死数量共6例,病死率为33.33%;同时出现合并肝性脑病数量共11例,占据比例8.73%,其中病死数量共3例,病死率为27.27%;同时出现感染性休克3例,占据比例2.38%,其中病死数量共1例,病死率为33.33%。结论 病毒性肝炎合并细菌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一旦感染愈后质量比较差,因此临床上需要做好细菌感染的预防工作,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临床病理型 细菌感染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病50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而选取同期在本院实施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 观察组GLO、AST、ADA、ALT、LAP数据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指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8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差异,将8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基础组,每组42例;在两组患儿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后,均按照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新增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经过治疗,试验组患儿主要心肌酶谱指标水平降低,对比基础组患儿指标数值降低明显(P

  • 标签: 左卡尼汀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疗效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于我科的病毒性肝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强化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依从率(94.45%)比对照组(72.22%)高(P<0.05);研究组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强化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强化健康教育 病毒性肝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石林县2013-202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石林县2013-2022年丙型肝炎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趋势。结果  石林县2013-2022年共报告丙肝病例582例,年平均发病率23.43/10万;男女性别比0.99:1,女性多于男性;辖区7个街道(镇、乡)均有病例报告,以石林街道较多,占53.09%(309/582);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占29.21%(170/582)。结论 石林县2013-2022年丙肝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石林街道、鹿阜街道是重点地区;农民、青壮年是重点人群。今后应重点关注该区域内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丙肝疫情发病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干预策略,全力降低该地区的丙肝发病水平。

  • 标签: []  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紫杉醇对有无糖尿病肿瘤患者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将10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50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作为A组,另外无合并糖尿病的50例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紫杉醇化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并在治疗前后对A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紫杉醇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在紫杉醇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的有47例,占94.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2.0%,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检测A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发现,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更高,与治疗前的检测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肿瘤患者在使用紫杉醇来进行化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的情况,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周围神经毒性,应当做好对肿瘤患者的血糖监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紫杉醇 糖尿病 肿瘤 神经毒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紫杉醇对有无糖尿病肿瘤患者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将10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50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作为A组,另外无合并糖尿病的50例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紫杉醇化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并在治疗前后对A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紫杉醇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在紫杉醇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的有47例,占94.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2.0%,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检测A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发现,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更高,与治疗前的检测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肿瘤患者在使用紫杉醇来进行化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的情况,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周围神经毒性,应当做好对肿瘤患者的血糖监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紫杉醇 糖尿病 肿瘤 神经毒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中使用两对半技术的联合检验价值。方法:抽取2020.2-2023.4期间70例研究样本,均已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两对半检验,分析检验价值。结果:临床中所指“大三阳”为HBeAg、HBcAb、HBsAg三项监测结果均为阳性(﹢),本次研究中此类患者例数21,占比30.00%,临床中所指“小三阳”为HBcAb、HBeAb、HBsAg3项指标监测结果为(﹢),本次研究中占比31.43%/22例。结论:对于临床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者,行两对半检验,可使诊断结果更加明确,辅助提升诊断准确率,临床可推广。

  • 标签: 两对半 乙型病毒性肝炎 诊断价值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对白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长期毒性反应,考察了复方制剂与单组毒性之间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急性毒性的产生与原理,为临床诊疗中用药安全提供了参考。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以小鼠和大鼠为目标,采用静脉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注射后连续观察两周,在预初毒性试验的基础上将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3:1和5:1进行静脉注射,然后观察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的毒性反应,另外将大鼠也随机分为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3:1和5:1进行静脉注射,注射之后观察大鼠的生存和毒性情况。结果: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以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开展的半数以上死亡,小鼠分别大于5.45g·kg-1和6.0g·kg-1;大鼠分别大于4.36g·kg-1和3.84g·kg-1的时候,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的急性毒性最小,此时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 急性毒性 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手段,对比两组最终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行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所接收的11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对比研究,按照临床上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9例。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对于有关知识的认知率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对于有关知识的认知率57例(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48例(81.36%),实验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58例(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50例(84.75%),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行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提高了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 轮状病毒性肠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躯体损害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96例,均为该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按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1.25%,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和护理乙醇中毒患者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向人们普及乙醇依赖的有关知识,让酗酒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知道酗酒的危害。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躯体损害 护理对策 效果
  • 简介:[摘要]  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般认为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甲状腺炎症破坏,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即Graves病,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二者在临床上极少合并出现。现将本院收治的一名亚甲炎后出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例报告如下: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有典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表现,包括咽痛、血沉增快、甲状腺功能异常、抗体检查阴性,B超提示双侧甲状腺片状低回声区。在激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时隔4个月后,该患者出现甲状腺毒症,TSH受体抗体(TR-Ab)升高,甲状腺摄碘率增高,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血流丰富。考虑患者转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本病例显示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诱导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症(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 标签: []  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TSH受体抗体
  • 简介:[摘要]  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般认为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甲状腺炎症破坏,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即Graves病,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二者在临床上极少合并出现。现将本院收治的一名亚甲炎后出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例报告如下: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有典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表现,包括咽痛、血沉增快、甲状腺功能异常、抗体检查阴性,B超提示双侧甲状腺片状低回声区。在激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时隔4个月后,该患者出现甲状腺毒症,TSH受体抗体(TR-Ab)升高,甲状腺摄碘率增高,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血流丰富。考虑患者转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本病例显示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诱导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症(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 标签: []  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TSH受体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疾病为:病毒性肝炎;患者共47例(作为实验组),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再选取同期本院收集的47例健康体检者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和生化检验指标(清蛋白、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和生化检验指标(清蛋白、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肝炎患者 血常规 生化检验项目 临床效果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30名作为参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血常规与生化检验,对比研究两组人员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和参照组健康人员的血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病毒性肝炎疑似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将生化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其准确率较高且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院内接受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2019年11月-2021年5月纳入研究组,并选取同一时间院内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MPV、PDW及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T、T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可多方面、多层次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进展,为后续治疗提供一定临床支持,价值显著。

  • 标签: 病毒性肝炎患者 血小板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比较病情等因素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心肌营养药物治疗、保证休息等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同时采用参麦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1次/d,15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70.2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AST和CK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通过参麦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