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管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症状的多样性和出现症状时间的不确定性,突发意外的情况常有发生,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通过对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将电子体温单融入风险管理,使在岗医护人员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工作账号及时了解每名患者的风险内容,对患者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目的:通过将电子体温单中融入护理风险记录,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方法:在体温单特色项目栏增加风险评估栏,对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确定等级后将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标注。结果:医护人员登入自己的工作账号即可了解患者存在的风险。结论:体温单的改革,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存在风险的查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 标签: 风险 电子体温单 安全 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术护理安全管理内容。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40例行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A组常规护理,B组-精细化护理,观察A/B组操作时间,满意评价,不良反应。结果:B组操作时间短于A组,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于A组,不良反应低于A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术治疗过程中使用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疾病治疗时间,让患者以及家属更加满意医院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电子支气管镜术 护理安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非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1 月 86 例医院收治高尿酸血症伴通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每天口服 80mg 非司他联合别嘌呤醇治疗,对照组每天口服 40mg 非司他联合别嘌呤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素 -1 以及血尿酸水平变化,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素 -1 以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不同剂量非司他在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均有着较好的疗效,但随着服用剂量的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增长,考虑到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度,最好选取小剂量非司他治疗方案。

  • 标签: 非布司他 高尿酸血症 痛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4例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实施不同药物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过药物治疗干预后,病情均有一定缓和。试验组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比对照组指标恢复较好(P<0.05),其治疗有效性相对更高(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实施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有效帮助患儿病症缓解,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盐酸氨溴索 联合治疗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综合护理应用于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6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均实施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

  • 标签: 布地奈德 细支气管炎/护理 肺疾病 呼吸道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质控小组团队管理模式在地格福吸入剂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地格福吸入剂治疗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将2023年06月1日—2023年06月28日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06月29日—2023年07月25日2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医护质控小组团队管理模式,比较2组吸入剂使用知识掌握度、临床疗效、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吸入装置使用正确率。结果:研究组吸入剂使用知识总掌握度(100.00%)、吸入装置使用正确率(85.71%)、总有效率(96.43%)均高于对照组(78.57%、46.43%、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AT评分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质控小组团队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提高地格福吸入剂使用知识掌握度及吸入装置使用正确率,更利于病情程度及肺功能的改善。

  • 标签: 医护质控小组团队管理 布地格福吸入剂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炎治疗中开展优质护理对地奈德雾化吸入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于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抽取72例经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慢性肺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遵照数字盲抽法列入两组,即优质组(n=36,开展优质护理)和对比组(n=36,开展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 优质组的咳嗽、憋喘缓解与退热时间明显低于对比组;且临床疗效97.22%明显高于对比组80.56%,(P<0.05)。结论 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肺炎期间,配合优质护理,能提高患者配合度。加快咳嗽、憋喘等症状的缓解,提高临床疗效,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慢性肺炎 布地奈德 优质护理 疗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加入肢体语言沟通,共计50例)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共计50例)。比较两组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家长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支气管肺炎 雾化吸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喉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急性咽喉炎患者40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地奈德雾化吸入两种方式给药,观察不同给药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发现, 乙组的炎性因子水平较甲组显著降低,与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用药后,乙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甲组,其总体疗效则明显优于甲组。这表明,乙组在临床上的疗效明显,且更加安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急性咽喉炎病人进行雾化疗法,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临床价值更高。

  • 标签: 布地奈德 急性咽喉炎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幼女阴道异物是儿童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临床常见异物分别是麦杆、麦粒、玉米粒、花生米、黄豆、瓜子、硬币、棉布块、纸团、水蛭、木楔、塑料笔帽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拥有的玩具越来越多,尤其是电动玩具,而电动玩具中的电子零件易误入小儿体内。我院妇科病房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住4例玩具电子误入阴道的幼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玩具 电子零件 阴道异物 幼女 护理
  • 简介:人工电子耳蜗是一种模拟人耳蜗功能的声一电能转换电子装置,它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植入内耳的电极,绕过耳蜗内丧失功能的感觉细胞直接兴奋听神经,刺激完全性耳聋和极重度耳聋患者残余的耳蜗螺旋神经元,产生人工电诱发听觉,并使患者获得或部分恢复听觉。人工电子耳蜗是近年来随仿生学发展起来的“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是目前唯一能使全聋患者恢复听力的医学装置。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或后天全聋与90dB以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保证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又恰恰需要认真把握手术后护理质量。

  • 标签: 耳蜗植入物 围手术期医护
  • 简介:摘要:电子病案的无纸化管理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措施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纸质病案管理方式逐渐显得滞后和低效。电子病案管理的无纸化条件下,可以实现病案数据的快速存储、检索和共享,减少了病案室工作的繁琐性和错误率,提高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本文将探讨电子病案无纸化条件下病案室工作模式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以期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经验。

  • 标签: 电子病案 无纸化 工作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清单式电子交班在军队巡诊保障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清单式的表格统计工作方式,对巡诊保障军队人员的身体状况,病情发展,及特殊变化,可以进行动态监测。效果:此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散漫的统计方式,做到掌握全局、轻重明确、有的放矢,工作人员交接清楚,不遗漏。对保证医疗服务提高工作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清单式电子交班在巡诊保障中质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清单式 电子交班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性探究脑出血康复患者实施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方法:明确研究时段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自以上时段抽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4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形式的差异性,将44例患者规范分为2组。其中22例对照组采纳早期康复训练,而22例观察组则需要以上训练基础上增加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2组BDNF变化值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施以对比。结果:在经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的BDNF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出血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 BDNF变化值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盐酸纳啡注射液用于纠正全麻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的简要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4月文献,在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版本软件进行Meta分析。连续性数据合并效应量为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二分类数据合并效应量为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 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患者 5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盐酸纳啡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 患者用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0.43(95%CI:-1.03,-0.17,P>0.05),术后Ramsay评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0.04(95%CI:-0.28,0.36)P>0.05)副作用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上都要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呼吸抑制OR= 0.14(95%CI:0.04,0.47),恶心呕吐OR= 0.22(95%CI:0.11,0.42)。

  • 标签: 盐酸纳布啡 全麻术后镇痛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痔疮患者术后应用尚如木乌赫亚拉嘎散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将2020年一年间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纳入研究,共103例,随机分入一般组、研究组。一般组术后予以常规换药及护理,研究组术后予以尚如木乌赫亚拉嘎散坐浴及专项护理,对比两组术后3d、5d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中,研究组术后3d、5d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与一般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痔疮 尚布如木乌赫亚拉嘎散 护理要点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121名初次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指压穴位法、分心法、放松训练法等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焦虑得分、血压、心率、呼吸及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插入电子胃镜的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电子胃镜检查病人的痛苦,并有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

  • 标签: 电子胃镜检查 全程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电子内镜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术后观察及其护理。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电子内镜息肉切除术患者178例,手术时间: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常规组和探讨组,各89例,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探讨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探讨组临床指标,即肠鸣音好转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均少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子无痛胃镜检查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接受电子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实验时间控制在2017年4月-2020年5月,共计88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对接受电子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编号,依据编号奇偶性确定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通过优质护理模式护理实验组患者,分析及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时间、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检查时间缩减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下降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在电子无痛胃镜检查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显著高于一般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在缩短患者检查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电子无痛胃镜检查 一般护理 优质护理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