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规范用药指导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方法以我院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用药指导,研究组实施规范用药指导,评判标准血糖指标、用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用药依从性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规范用药指导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且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规范用药指导 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新医改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展,我国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医疗保险规范化的管理体制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有效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本文在新医改视域下,对我国医院医疗保险现状加以研究,并分析医院医保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以期为未来对医疗保险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新医改 医疗保险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进入本院急诊重症片区的新入职护士40人,将2016年9月-2017年2月入科的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n=20),将2017年3月-2017年8月入科的新入职护士设为试验组(n=20),每组均为20人。对照组参加护理部及科内的理论知识授课及技能培训,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并就所采用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理论及操作成绩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护士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认可度提高。结论情景模拟教学能够改善新入职护士急重症课程学习效果,提高新入职护士临床护理综合实践能力。

  • 标签: 情景模拟教学 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 简介:展望21世纪的高校实验室,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实验内容也将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发展。重视实验室软、硬件是实施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心实验室人、财、物等管理模式的转变,探索一条适合实验室发展之路,满足实验教学之需要。

  • 标签: 实验室建设 实验队伍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选取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社区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年为界限,对比分析规范化管理前后患者血压和血糖变化情况、管理前后血压和血糖的达标率。结果经过社区的规范化健康管理,参与管理的患者血压、血糖情况转变良好,与管理前做比较,有着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患者血压和血糖达标率明显提升,管理前后比较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有助于患者血压和血糖值的改善,促进了其血压和血糖达标,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规范TKA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于2015年2月成立品管圈,将现状把握期间的16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将效果确认期间的21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TKA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频率,同时对结局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TKA患者术后5天内中重度疼痛发生频率由实施前的5.63次/人降为实施后的2.62次/人,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从88.6%上升至94%,平均住院日由10.13天缩短为8.56天,住院费用(不含材料费)从31379.13元降低至29232.58元。结论运用品管圈手法能够使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疼痛管理规范化,从而降低了TKA患者疼痛发生频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

  • 标签: 品管圈 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在发热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发热门诊治疗的患者78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发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情况、体温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4.9%,高于对照组的79.5%;不良事件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体温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发热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发热门诊 规范化护理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规范诊断和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对91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质量,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此次研究有10例患者是真菌性角膜炎,占总数的10.99%,有30例细菌性角膜炎,占总数的32.97%,有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1例,占45.05%。经过治疗,有显效80例,占87.91%,有效7例,占7.69%,无效4例,占4.4%,有效率是95.6%。结论对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诊断分析,临床中进行规范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高,可以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规范化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规范化癌痛评估和干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探究规范化癌痛评估和干预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癌痛评估和干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NR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干预后NRS评分为(1.28±0.65),对照组患者经过干预后NRS评分是(3.11±0.58),比实验组患者多了1.83,所以规范化癌痛评估和干预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更好。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癌痛评估和干预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缓解他们悲观、抑郁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 标签: 规范化 癌痛评估干预 晚期癌痛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实施保护性约束规范化流程在精神科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6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2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对25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约束护理管理。将2016年7月至12月在我院精神科进行住院的2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对250例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规范化流程管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约束时间、频次及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的保护性约束所包括的原因不包括自杀及外逃,主要以暴力性的攻击为主。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有效的保护性约束规范化管理后,保护约束总时间明显出现下降。具体表现为对照组患者的约束时间为4891小时,观察组患者中约束时间为1682小时。且实施约束保护的频率降低。实施保护性约束规范化管理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生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满意。结论对医院精神科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规范化流程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保护性约束时间及频次。在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情况外,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实施规范性约束的规范性,对于临床管理与护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精神科 保护性约束 规范化流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轻中度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规范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该病患者3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法均分两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服药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普通组结论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规范化治疗 疗效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规范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规范组给予消化内科规范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规范组患者症状总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水平与对照组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规范组治疗总有效率、PGⅠ、G17均高于对照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后,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 规范性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规范化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措施,规范化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总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死亡率以及再行PCI术率。结果规范化组患者分诊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总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以及再行PCI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值得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的影响。方法择本科室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8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40)、规范组(n=40),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规范组行规范化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规范组患者护理后非计划拔管、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管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规范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感染 规范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对骨科脊柱手术进行临床分析,对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这一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人群为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进行诊治的40例脊柱损伤修复患者,对患者的病史病历进行研究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每组20例患者的参照组和研究组。对参照组患者术后治疗康复采取常规护理办法,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实时跟踪治疗动态,从治疗效率和有效性、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治疗过程不适性发生率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恢复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普遍高于参照组、治疗过程不适性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从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来看,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脊椎手术的恢复中,采取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恢复效率,同时治疗过程不适性发生率也大大降低,在术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护理 规范化管理 脊柱手术
  • 简介:摘要儿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很多医院都出现了儿科住院医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且很多医学院校在儿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无法胜任儿科实际工作。对于儿科住院医师的教育体系而言,规范化培训使其毕业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学专业终身教育的主要环节,是儿科住院医师从医学专业学生成长为合格医师的必要途径。早在2013年,我国卫生部门就针对儿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规范化培训也成为了儿科住院医师的主要培训方式。而在其规范化培训中,职业规划内容必不可少,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简述。

  • 标签: 儿科住院医师 职业规划 规范化培训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血糖水平、糖化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妊高症1例,早产1例,剖宫产5例,新生儿低血糖2例,胎儿窒息0例;对照组患者妊高症6例,早产7例,剖宫产12例,新生儿低血糖8例,胎儿窒息4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6.3±1.8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7.6±1.9mmol/l,餐后最高血糖水平10.1±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0.6%;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8.7±2.5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10.7±2.4mmol/l,餐后最高血糖水平13.1±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5±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规范化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规范性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的差异,进行治疗后虽均出现提高,但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更高,实验组44例患者中,护理总满意人数为42例,护理总满意度为95.54%,对照组44例患者中,护理总满意人数为31例,护理总满意度为70.45%,P均<0.05。结论对血液透析肾病患者的护理中加用规范性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规范性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 肾病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对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麻醉室接收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苏醒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呼之握拳、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研究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能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 标签: 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 苏醒期并发症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老年病科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住院的92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n=46)、干预组(n=46)。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交接班模式,干预组患者应用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床旁交接时间及交接班质量。结果在并发症方面,干预组低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4.3%、17.4%,差异显著(P<0.05)。在床旁交接时间方面,干预组短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27.5±2.2)min、(36.0±3.3)min,差异显著(P<0.05)。在交接班质量方面,干预组评分高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94.7±3.1)分、(83.1±4.2)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的临床效果更好,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床旁交接时间,还可以提高交接班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 标签: 老年病科 规范化交接模式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