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角膜浅层异物剔除术后滴用贝舒滴眼液对角膜上皮愈合的作用。方法将54例(54只眼)角膜浅层异物剔除术后有创面损伤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30只眼应用贝舒加环丙沙星滴眼液为治疗组。另24只眼只滴用环丙沙星滴眼液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角膜浅层异物剔除术后的患者采取贝舒滴眼液的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

  • 标签: 贝复舒 角膜 创面
  • 简介:摘要研究早期极综合征与迷走神经张力的关系。方法2009年2月—2012年4月我们对50名参加空军招飞体检平静心电图ST段下移和或T波低平、双向、倒置的高三学生,年龄在17-19岁,给予口服心得安20mg,1.5h后复查心电图并进行对比。结果心电图ST段均抬高至等电位线上,T波直立,心得安试验均为阳性,同时检出早期极综合征50例,检出率为100%。结论早期极综合征的发生与迷走神经张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标签: 早期复极综合征 迷走神经 心得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剂量胃安在小儿病毒性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指导用药。方法选取我院104例小儿病毒性腹泻病例,全部病例在静脉液体疗法的同时,给予胃安0.1mg/kg,墨菲氏管滴入。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结果全部104例病例显示明显止吐效果,呕吐缓解后辅以益生菌、肠黏膜保护剂口服,并口服米汤加盐或口服补液盐等辅以静脉补液,平均病程5.1d,均痊愈。结论小剂量胃安0.1mg/kg,静脉给药在婴幼儿止吐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而且方便、经济、药源丰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复安腹泻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的主要临床影响因素。方法肺结核患者12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治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服药依从性差患者共25例,占19.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5年、有医疗保险、家庭人均收入<1000和肺结核知识认知程度高是影响治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病程≥5年、有医疗保险、家庭人均收入<1000和肺结核知识认知程度高是影响治肺结核病患者治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复治 肺结核 依从性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脑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钻孔引流术后脑张情况,并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未发生脑萎缩、使用尿激酶、引流管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者脑张程度显著提高(P<0.05),而年龄、发病时间、中线移位距离、术后补液量等对于脑张无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萎缩、未使用尿激酶及引流管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是导致术后脑张较差的影响因素。结论及早治疗、使用尿激酶及确保引流管内脑脊液流出可有效促进脑张,减少血肿复发。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脑复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左氧氟沙星化疗治疗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56例肺结核治涂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强化期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于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转阴率,而且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率与临床治疗效果分别为85.71%、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60.71%、85.71%),P<0.05。结论肺结核治涂阳患者采用联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近期效果明显,药物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治涂阳肺结核 左氧氟沙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7年2月到我院急诊就诊的22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两组,胺碘酮治疗组(172例)胺碘酮150mg用生理盐水20ml或5%葡萄糖20ml稀释后静脉推注,注射大约10分钟以上;心律平对照组(54例)心律平70mg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观察监护仪上约半小时,如果未恢复窦性心律,再使用原药物静推,累计最大量胺碘酮为450mg,心律平为210mg。计算1天内转的情况。失败者建议转院做射频消融术。对于1天内律成功的病例,在离院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再来院复查心电图。结果律成功率1天内胺碘酮治疗组成功91.9%,心律平对照组成功66.7%,两组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转速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患者在4小时内律;转后随访维持窦性心律疗效胺碘酮治疗组的维持窦律情况均明显好于心律平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率高于较心律平,而且胺碘酮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胺碘酮 室上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在纵隔血肿诊断中的医学影像学价值及优势。方法整理收集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我院的22例胸部外伤及纵隔血肿的患者。结果22例纵隔血肿患者中,有10例为前纵隔血肿,8例中纵隔血肿,4例后纵隔血肿。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的MPR技术(多平面重建)及VR(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诊断胸部外伤、纵隔血肿、肺挫伤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均能良好地显示胸部疾病,尤其是纵隔血肿方面,能够清楚显示血肿的具体位置、性状,与邻界器官的关系,有无合并其他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率,为危急患者诊治赢取宝贵的时间。

  • 标签: 多平面重建 螺旋CT 16排 血肿 纵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扫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6螺旋CT平扫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实施。结果62例患者经16螺旋CT检查,均有效获取输尿管全程曲面重建图像,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16螺旋CT检查,能够清晰准确显示患者结石形态、位置、性质,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螺旋CT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8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临床拟诊为回盲部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18例手术,1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果36例回盲部病变中,粘液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回盲部癌1例,脂肪瘤1例,回盲部炎性病灶29例,克罗恩病1例,其中2例CT诊断回盲部肿瘤,患者未手术;多层螺旋CT显示回盲部病变肠管受侵的范围,肠腔的狭窄,周围改变,强化特点,淋巴结肿大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不同特点表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回盲部,回盲部病变,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coronaryangiography,64-MSCTA)的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782例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检查的成功率为97.7%。结论对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图像的质量,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变情况,并分析初治、菌阴阳性患者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兰州市肺科医院收治的3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纳入试验组,并取同期收治的30例其他非肺结核呼吸系统疾病的志愿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所有患者外周血B细胞、NK细胞、IgG等免疫功能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肺结核组与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与IgG水平差异显著(P<0.05);初治组与治组相比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差异显著(P<0.05);初治组与治组相比各免疫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T细胞能够有效地判断肺结核患者的预后,CD8+T细胞和体液免疫则发挥了重要的细胞免疫作用,监测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能为其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免疫指标 肺结核 初治 复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术中应用创必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因硬脊膜撕裂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同一手术组脊柱手术硬膜囊显性破裂伴脑脊液漏实验组(A组)16例、单纯生物蛋白胶组(B组)12例和空白对照组(C组)8例进行术后24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观察比较。结果术后A组24h引流量(125±55ml)、总引流量(240±75ml)明显少于B、C组(P<0.05);B组24h引流量(195±70ml)、总引流量(395±85ml)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创必联合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减少因硬膜囊撕裂引起的脑脊液渗出,促进术后康复。

  • 标签: 创必复 生物蛋白胶 脑脊液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早期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半年间1896例动态心电图,对符合早期极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严格筛选。结果共检出113例,检出率为5.96%,其中男性80例,女性33例,年龄15~69岁。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心电图(100%

  • 标签: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早期复极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接受植入型心律转除颤器(ICD)手术的患者在经历放电之后的不良心理状态。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4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这42例I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观察并分析患者在经历放电后的不良心理状态。结果本次研究当中均接受了ICD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对在42例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当中发现,有10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放电经历,且这10例患者经历放电之后均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治疗效果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ICD患者在有过放电经历之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植入型 除颤器 患者 放电 不良心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