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黄山乌头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黄山乌头总生物碱,经色谱法分离、纯化,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帕乌头碱(Hypaconitine,1),中乌头碱(mesaconitine,2),尼奥宁(Neoline,3)。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双酯型乌头碱(1,2)为黄山乌头主要生物碱成分。

  • 标签: 黄山乌头 去甲二萜生物碱
  • 简介:目的:研究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异喹啉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8-oxyberberine(1),8-oxocoptisine(2),8-oxo-epiberberine(3),6-([1,3]dioxolo[4,5-g]isoquinoline-5-carbonyl)-2,3-dimethoxy-benzoicacidmethylester(4),corydaldine(5),noroxyhydrastineine(6)和6,7-methylenedioxy-1(2H)-isoquinolinone(7)。结论:化合物1-7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黄连 异喹啉类生物碱
  • 简介:生物在药物的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等)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结构多样性、活性广泛性和临床有效性,其中许多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微生物产生的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强和效率高的优点,也成功地应用于甾体药物和手性药物的合成中,部分酶蛋白也直接成为治疗药物。微生物对药物开发的贡献巨大,仍然值得进一步发掘其潜力.

  • 标签: 微生物药物 生物转化
  • 简介:0.02、0.04、0.06mmolASI和0.008、0.016、0.024mmolSK可对抗远志皂苷的溶血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12.5mg/kgASI及6mg/kgSK,ig每日二次,连续5天,可对抗CCl4所致死亡。12.5、25mg/kg×dASI,6、12mg/kg×dSK,ig持续14~16天,可引起昆明种小鼠或C57BL/6小鼠的红细胞内超化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12.0mg/kg×dSK、25mg/kg×dASI持续4天,可使昆明种小鼠或C57小鼠的肝内MDA含量明显下降,GSH含量明显上升。以上结果提示黄芪苷具有抗生物氧化性质,这不仅可能有助于解释黄芪苷对抗CCl4的毒性作用和远志皂苷的溶血作用,这一基本生化机制,也有助于阐明中医应用黄芪异病同治的原理。

  • 标签: 膜荚黄芪苷Ⅰ 绵毛黄芪苷Ⅺ 抗溶血 抗肝毒 超氧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本文从兼具材料稀有性、结构新颖性、功能独特性和药源可供性四种特性出发,对海洋微生物可作为新天然药物的重要资源进行了剖析,并对海洋微生物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新天然药物
  • 简介:目的与方法:为阐明已报道的5种水母溶血毒素的氨基酸组成和序列、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二级结构、保守区域、分子进化关系等,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与结论:不同水母溶血毒素的氨基酸组成和理化性质相类似;水母溶血毒素存在跨膜结构域和疏水区域;在20-21位点最有可能存在信号肽切割位点;口螺旋、不规则卷曲是二级结构中最大量的结构元件,卢折叠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在其中3种水母毒素蛋白中存在4个保守区;以MP法和NJ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基本一致。

  • 标签: 水母 溶血毒素 生物信息学
  • 简介:连续3年进行物候观测、产量对比,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生物生态特性,并分析探讨其多糖含量与原生地多年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整个生长期为201-240d,不同种源各有差异,最短的与最长的相差39d,平均值为218.8d;可分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果实期和枯萎期,其中出苗期为24-38d,伸长期为38-45d(从出土到展叶10-15d),开花期36-47d,果实期为116-134d(结果期20-40d),枯萎期为75-108d;种植2年增产最明显的为浙江庆元种源173.1%,其次为安徽青阳种源164.5%、浙江莲都种源161.7%、浙江安吉种源159.8%;优质多花黄精对各项生态因子的要求为:空气湿度78.9%,活动积温4791.4℃,日照时数1691,年降水量平均1463mm,七月最高温30.6℃,一月最低温1.1℃。

  • 标签: 多花黄精 物候观察 产量
  • 简介:过去数十年里,中药药理研究主要循着以下模式发展:提取中药的有效单体.阐明单体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动。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提取并证实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单件.但由于其研究方法尚无重要的突破,缺乏中医辨证施治及理法方药的特色.使中药药理研究和发展受到了限制。

  • 标签: 药动学 中药药理 证治 中医辨证施治 理法方药 药理作用
  • 简介:药动是借助动力学的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即ADME)等过程的速度规律的科学,并用数学方程定量地预测这些过程的性质,着重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存在方式与量变规律,亦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中药及其复方实质上是一组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进行动力学研究,对中药药性理论、新药开发、质量控制、安全有效等问题

  • 标签: 药动学 中医方药 中药药性理论 原理研究 中药复方 动力学规律
  • 简介:宫瘤消能升高大鼠血清中的睾酮水平,降低雌二醇水平。对小鼠能促进其凝血、止血和抑制肝素的抗凝作用,能报制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能抑制鹿角菜胶所致小鼠足肿和大鼠肉芽组织增生。

  • 标签: 宫瘤消 睾酮 雌二酮 止血 镇痛 抗炎
  • 简介:目的:研究何首鸟蒽醌苷(AGPMT)体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与不同浓度的AGPMT共培养,用XTT法测T、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对MLR的影响及对MitC所致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的拮抗作用;用中性红染色法观察AGPMT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NK细胞活性、小鼠脾细胞分泌TNF活性的影响。结果:AGPMT在体外可明显促进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提高NK细胞活性及分泌TNF活性,并可促进MLR,拮抗MitC所致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AGPMT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 标签: 何首乌蒽醌苷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肿节风挥发油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方法:用MTT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观察肿节风挥发油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及细胞DNA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法表明肿节风挥发油对SGC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肿节风挥发油(0.538、0.269mg/ml)作用SGC细胞48h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呈典型的"梯状(DNAladder)"带;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肿节风挥发油可引起SGC细胞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呈现G0/G1期阻滞现象,并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结论:肿节风挥发油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有抑制和灭杀作用,而这种作用的机制之一是通过诱导人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肿节风挥发油 人胃癌细胞 凋亡
  • 简介:对通光藤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通光藤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多糖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本文综述了多糖的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方面的主要生物活性。多糖是大分子物质,且不同于蛋白质等大分子,它的分离纯化方法与手段有其特殊性,而通过分离纯化获得的均一的多糖组分又是进行结构分析、药理和构效关系等研究的首要条件。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经验对多糖的各种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多糖 生物活性 分离纯化方法
  • 简介:随着基因组研究、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先导化合物重要来源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如何发掘其化学结构多样性并提高发现效率成为开发微生物药物的重点.针对微生物来源先导化合物发现流程的主要环节,从产生菌、发酵培养、供筛样品库的建立模式、生物活性筛选和化学筛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初步探讨了建立国家微生物代谢产物筛选联盟的可能性.

  • 标签: 微生物 先导化合物 发酵 排重 生物筛选 化学筛选
  • 简介:代谢物组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命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而来的大量信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中,应用代谢组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广泛的前景,特别是在药物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新药筛选、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代谢物组学 模型研究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安全性 天然药物 中医药
  • 简介:复方熊胆痔疮胶囊直肠给药,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痔疮模型,具有显著的消退作用;对石碳酸所致大鼠口腔粘膜溃疡,局部用药可促进溃疡的愈合;对小鼠断尾出血,创面用药有止血作用;此外还具有抗炎、镇痛、抗菌等作用。

  • 标签: 复方熊胆痔疮胶囊 痔疮
  • 简介:为了证明食品中含有激活宿主防御机能的物质,作者研究了日本的食用菌对腹腔吞噬细胞的集积作用和激活作用。所试样品为香菇(Lentinusedodes)、灵芝(Ganodermalucidium)及冬菇(Flammulinauelutipes)的培养液提取物。将样品注射于ddy小鼠腹腔后,不同间隔时间取出腹腔细胞,观察嗜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集积反应,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腹腔细胞所释放的活性氧。结果表明三种样品均能诱导嗜中性的细胞的集积,其反应程度与香菇多糖(Lentinan)和溶血性结核菌素(Picibanil)这样的生物反应调节剂(BRM)相似。在注射提取液1ml后6小时,其反应达到高峰,嗜中性白细胞占腹腔细胞的80%以上,而对照组只占1.8%,与Lentinan的62.5%及Picibanil的92.3%可相比较。其白细胞反应在三天后下

  • 标签: 嗜中性白细胞 小鼠腹腔 激活作用 香菇多糖 生物反应调节剂 巨噬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姬松茸多糖(Agaricusblazeipolysaccharides,ABP)的抗过敏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IgE诱导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法测定姬松茸多糖在体内对肥大细胞影响。体外实验观察姬松茸多糖对IgE诱导组胺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p38MAPK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显示,姬松茸多糖高(400mg/kg)、中(200mg/kg)剂量明显抑制大鼠PCA。姬松茸多糖高(100μg/L)、中(50μg/L)剂量了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的释放、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释放以及p38MAPK、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论:姬松茸多糖抗过敏作用部分可能与抑制p38MAPK、NF-κBp65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姬松茸多糖 肥大细胞 免疫球蛋白E P38MAPK NF-ΚB
  • 简介: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乳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取3d内出生的乳大鼠肺组织制备肺成纤维细胞,经纯化,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上,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醋酸泼尼松龙组、4×10^-4、4×10^-5、4×10^-6、4×10^-7mol·L^-14个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实验组,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肺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变化,测定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增殖情况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木犀草素浓度在4×10^-5、4×10^-6mol·L^-1时,可明显抑制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且细胞密度减小,细胞间隔变大,这种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性,且使肺成纤维细胞内蛋白质的含量减少,所有木犀草素给药组均可使肺成纤维细胞内SOD活力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结论:木犀草素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 标签: 木犀草素 肺成纤维细胞 增殖 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