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缅甸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云南接壤。1948年缅甸联邦摆脱了英国殖民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后,新宪法规定缅甸语为缅甸联邦的国语,现使用缅甸语的人口约为5400万。缅甸语属于藏缅语族,为汉藏语系。缅甸是个多语言的国家,除了历史上受到过英国殖民侵略而使大量的英语融入到缅甸语中之外,从梵语、巴利语和汉语中借用过来的大量外来语,不仅丰富了缅甸语的词汇量、增强了表达效果,也使得缅甸的语言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英语借词和汉语借词主要出现在日常表达中,而梵语借词和巴利语借词主要集中于佛教典籍中。和中国的云南接壤,也使得中缅两国贸易往来频繁,缅甸语中也出现了从汉语中引用过去的词汇。因此,借词现象在缅甸语中十分明显,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标签: 缅甸语 借词现象 特点 影响
  • 简介:<正>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成问题,公理一个。但说到语言又是思维的桎梏,恐怕难以通过,形成共识。而事实上语言符号与对象之间的不等式却司空见惯,尤其是在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里常常最为活跃,每每突破规范而张扬,在特定的语境中又显得非常必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超规范的美的言语事实得以产生、更新、发展?这个课题太大,工程艰巨。原来,人的言语交际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诸如感知、联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均在起作用,而这些心理活动过程的本身又是复

  • 标签: 变异修辞 心理过程 关系联想 接近联想 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
  • 简介:<正>一众所周知,汉语是世界上方言现象比较复杂的语言之一。汉语方言间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以语音的差别最为突出,词汇的差别次之,语法的差别最小。在汉语语法手段中,语序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一般说来,汉语各方言的语序跟普通

  • 标签: 广州话 普通话 广州方言 形容词 汉语方言 方言现象
  • 简介:<正>汉语借代类辞格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指代格,即用系列性的借体名称来指代相应系列性的本体事物名称。例如木、火、金、水、土五个古代哲学概念可以分别指代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指代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西游记》中尤为普遍而且多样。可惜在这方面还未引起注意,特撰文提出。《西游记》的语言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阴阳、五行、八卦概念的普遍使用和艺术化处理是这部古典小说语言的一大特色。当代人对阴阳、五行、八卦已很陌生,理解这部小说的语言存在障碍。更成问题的是各种版本正文、注释以及外文版的译文都因此存在错误或不妥之处。

  • 标签: 百回本《西游记》 八卦 汉语借代 十二生肖 语言 代称
  • 简介:从玄应系、慧苑系、慧琳系、可洪系到希麟系,汉语全浊声母有相同的对行为。梵汉对材料证明唐五代佛典音义系的全浊声母有两个重要特征:1)不送气;2)带同部位的鼻音音色。唐五代佛典音义系的语音基础是长安方言。

  • 标签: 唐五代 佛典音义 音系 全浊声母
  • 简介:<正>汉语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每个词都有自己的语义场和语法场,不能随意组合。但是文学语言又最忌讳陈陈相因、众喙一辞,而崇尚新鲜和独特。高明者常常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巧妙地改变词语的习惯组合方式,构成表面不和谐的语义超常,借以表达作者的意蕴,激发读者的丰富想象,使读者在对这超常形式的咀嚼中,细细地体味其深层的含义,获得如苏东坡所说的“反常合道,奇趣横生”的美的效果。请看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中的例子。

  • 标签: 新潮小说 《围城》 文学作品语言 修饰语错位 形容词 为动
  • 简介:想象是所有符号过程的基础,没有想象,符号无以形成。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出发,对两种不同的想象进行辨析论证,以讨论想象的整全定义。本文试图指出,即使是在梅洛-庞蒂所提出的“空间透视”中,物象的呈现也必须通过和意识相连接的想象才能完成,而并非身体感知能够单独完成。而想象的再语境化,因着发送者意图、接收者、渠道和概念域的不同,生产出不同的意义。

  • 标签: 想象 符号过程 再语境化
  • 简介:近年来,名人草根化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一趋势主要表现为名人构成的草根化与名人战略的草根化。现有的研究多关注其背后传媒环境的改变及文化的变迁,从宏观层面揭示文本的社会文化联系。本文则对其进行微观的打量,从个体对自我及身份的认同层面入手,以期生发出新的认识。

  • 标签: 名人草根化 自我
  • 简介:《诗总闻》是宋代保留比较完整的解《诗》著作。根据《诗总闻·闻》中的叶韵事实,文章揭示出宋代存在的吴械与“儒生之习”两种性质迥异的叶韵,以期读者对《诗》韵探讨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 标签: 诗总闻 诗补音 叶韵 叶韵历史 《诗》韵研究
  • 简介:法藏敦煌P.3861号文献中的梵汉对资料所呈现的语音规律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敦煌遗存资料大体一致,反映了八、九世纪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河西方音的特点,如清浊界限禾甚分明,鼻音声母m、n、η有向mb、nd、ηg演化的迹象,舌上、齿头、正齿三组字混用,宕、梗、通摄-η尾消变,宕摄元音高化,-m、-n尾也有消变的痕迹,等等。与12世纪的西夏梵汉对资料相比照,可以知道西夏与敦煌河西方音有明显的承续关系。

  • 标签: 敦煌文献 梵汉对音 河西方音
  • 简介:摘要新疆哈密市陶家宫乡汉语方言的系很有特点,其中共有包括零声母在内的声母25个,韵母32个。其中与普通话不同的是,在陶家宫方言中,声母/n/存在变体/ȵ/,常与齐齿呼韵母相拼;另存在后鼻声母/ŋ/,与开口呼韵母相拼。韵母中不存在前鼻音韵尾,这类已经合流到后鼻音韵尾中,如in—iŋ,ən--əŋ,yn--yŋ,un—uŋ等。在陶家宫方言中,共存在3个声调,阴平读作44调,阳平上读作51调,去声读作335,古代入声字在这里入派三声。两字组连读变调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 标签: 哈密市 汉语 方言 陶家宫乡 音系
  • 简介:本文是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普通话审工作宣传与意见征集研究"课题媒体组调研的主要研究成果。文章从研究过程、主要调查内容分析、主要调查结论及研究建议等方面介绍了课题组问卷调研、学术座谈与专家访谈成果,分析了媒体领域专家学者与著名播音员、主持人对普通话审工作的具体意见,提出了课题组的建议。

  • 标签: 普通话审音工作 宣传 意见征集 媒体领域
  • 简介:本文是国家语委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普通话审工作宣传与意见征集研究"的成果之一。文章介绍了该课题在辞书界的调查情况,以问卷调查数据和专家访谈材料为基础,分析了辞书界对新世纪审工作的必要性、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原则等各方面的意见。文章认为,辞书是落实和推广普通话语音规范的重要渠道,在新世纪普通话审工作中,有必要加强与辞书界的沟通和协调。

  • 标签: 普通话审音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辞书
  • 简介:古苗瑶语的*ts组从来源来看可能是从汉语借入的。它们的今读从发音方法来看有塞音、塞擦音、擦音等,从发音部位来看有齿间、齿龈、硬腭等。这些不同的读音类型,有区域分布特征,是语言接触和自然音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古苗瑶语 *ts组音今读类型 分布 形成
  • 简介:从分尖团到不分尖团,是汉语方言发展演变的大趋势。在官话方言区,绝大多数方言已经完成了这一演变过程,在广大南方地区,有的已经完成,有的则依然坚守阵地。从分尖团到不分尖团,中间到底要经过怎样的过程?就像两列行进中的士兵,是怎样合并到一列之中去的?是横队整列同时跨越穿插到另一列之中,还是纵队一个一个地异时到达:景宁畲话尖团音似分又混的现象,表明它正处在由分到混的发展过程之中。因此,它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参差不齐的语音现象,正是我们考察这一发展进程的活化石,它可以给我们以很多的启示,它们应该是由少数字逐渐“扩散”到其他更多的词中去的。

  • 标签: 浙江 少数民族方言 景宁畲话 畲族 尖团音 分混现象
  • 简介:在某种意义上,卡洛·西尼的符号学实践乃是非一科学,或者前一科学的。诸科学的目的皆在于寻找问题可能的答案,但是西尼的目的却是:展开符号问题之为问题的问题性。正如海德格尔心目中的存在问题一样,对于西尼来说,在符号问题被置换成关于符号现象的诸课题之后,问题的问题性就被遮掩了起来。这种遮掩发生于历史的源头,发生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努力:

  • 标签: 符号学 亚里士多德 海德格尔 科学
  • 简介:敦煌曲子词中有4例、变文中有2例阴入混押的现象。敦煌世俗材料的异文别字中,也存在同一个阴声韵可以与不同韵尾的人声相混,同一人声也对应不同的阴声韵。敦煌曲子词与变文中,人声字同阴声字合押并不多见。但敦煌诗歌中,无一例阴人互押的现象。曲子词和变文中的阴人混押现象,体现了在唐五代时期西北尤其是河西地区的方言中,人声韵尾开始消变了。

  • 标签: 敦煌韵文 阴入相混 入声尾消失 唐五代 河西方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