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修辞上把否定形式的比喻称作“喻”,比拟中有没有“拟”呢?我以为是有的。先比较下面两个句子:①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点绛唇》)②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甭]《树行》)句①山峰会“商略”事情,是典型的变格修辞的拟人。句②山峰因不能语而“无语”,这本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大实话”,表面上看来是不含辞格的“平语”,仔细分析,其实它也是含了拟人的。

  • 标签: 变格修辞 《点绛唇》 否定形式 拟人 比喻 句子
  • 简介:预期标记是从功能角度分出的语用类标记,其形式多样,可以是词、短语或者句式,语音上具有非重读性,语义上具有程序性.其功能在于:1)触发隐义,包括隐义前提和隐义结论;2)语用制约,提供话语理解的线索,引导受话人成功复原说话人的交际意图;3)促进语篇连贯.

  • 标签: 反预期标记 形式 功能
  • 简介:<正>一历史的简单回顾“语言规划”(LanguagePlanning)的名称从词源史来说为时不长,1957年由威因里希(UreilWeinrich)首先提出,1959年豪根(Haugan)在文献中正式运用(Jahr1992)。这并不意味着语言规划在六十年代以前没有存在过。即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例,佛洛伦斯(1592)、法国(1635)、西班牙(1713)、瑞典(1786)都纷纷成立负责语言研究的科学机构,以保存和维护本民

  • 标签: 语言规划 语言问题 语言社团 可替换 元规划 国语
  • 简介:提要文章集中描写次生叹词“好”的相关用法,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结合预期标记理论、篇章语言学、元话语等对叹词“好”进行分析,指出次生叹词“好”可作应对、惊叹和提顿用法.其中,用于表达负面情绪的惊叹词“好”具有预期标记用法,提顿词“好”除了衔接前后话语,还具有类反证指示功能.

  • 标签: 次生叹词 应对词 反预期 类反证
  • 简介:文章对朱熹《诗集传》所注二、二音进行穷尽式研究,发现其来源皆有根据,且体例严整,并非随意为之,朱熹既继承了陆德明的反切和"协韵"组合模式,又给以己意所定之反切注上"叶"的标志。文章同时归纳出了朱熹二、二音的两种类型:一为并列古、今(或今、古)音;二为四声互用。从二、二音与叶二、二音的对比来看,二、二音并非漏注了叶字,而是朱熹有意为之,二、二音与叶二、二音统一于朱熹的注音原则。

  • 标签: 朱熹 《诗集传》 二反 二音 反切
  • 简介:"X比Y还W"是一种传递预期信息的结构式,在该结构式中,"还"是个预期标记。各种类型的"X比Y还W"都传达预期信息。"X比Y还W"与"X比Y更W"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用来传达预期信息,后者用来表达递进的语义关系。

  • 标签: X比Y还W X比Y更W 反预期信息 递进
  • 简介:语言规划曾经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作出过历史性贡献,但也付出了不同的代价。观察和开展语言规划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对华语概念认识的深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但还不足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充分考虑语言规划的类型,完成从“问题“到“资源”、从管理到服务、从单一国家或地区到跨国、跨境以及从强制性到市场调节的转变,对于华语在所在国的维护、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华语不只是中国的国家资源,也是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资源。从跨国跨境的角度考虑语言规划,努力共同开发和利用华语资源,是语言工作者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 标签: 华语 语言规划
  • 简介:语言规划传统上分为语言地位规划和语言本体规划,本文提出还应专门进行语言功能规划。语言功能规划在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规划各功能层次的语言作用,或者说是规划各语言现象在各功能层次的价值与作用。本文把语言功能划分为国语、官方工作语言、教育、大众传媒、公共服务、公众交际、文化、日常交际等八个层次,把语言现象归列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外国语文、繁体字等五种,论述了这五种语言现象在这八个功能层次上的作用,并尝试性地填写了一份语言功能规划表。

  • 标签: 语言现象 语言功能 语言功能规划
  • 简介:本文在分析“小心X!”的基础上,比较其与“一不小心X!”构式的差异,探讨后一构式从专化到异化,再到泛化的演化进程,探索预期与预期主观情态的作用,并指出预期不仅仅存在于语用层面,而且也存在于句法语义层面。

  • 标签: 一不小心X 反预期 专化 异化 泛化 比较
  • 简介:语言规划是一项整体性系统工程,它不仅是语言及其使用的问题,还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宗教,以及观念心理等有密切关系.制定、实施语言规划,应当依据一定的原则,才能获得成功.语言规划的原则不宜定得太多太泛,应当确定若干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以便统率语言规划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可以确定为:科学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稳妥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论文对这四项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作了详细、深入的论述.

  • 标签: 语言规划 语言生活 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政策性原则
  • 简介:苏珊·桑塔格宣称其在开山之作《恩主》的写作中“力避自传性”,评论者也几乎都相信这是一部“自传性”的虚构类小说。在桑塔格的日记《重生》中可以发现,《恩主》原来的标题为《希波赖特之梦》。“梦”作为母题在桑塔格的写作中被反复变形运用,既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折射出作家对其自我意识的坚持拷问。“冲破教堂之梦”是小说中主人公所做的第三个梦,其中隐藏大量的宗教符号,这与作家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相左。本文因循胡瑟尔将“梦”划在“象征”类型之下的研究路线,借助符号学的阐释方法,解码桑塔格在《恩主》中构建的“梦”艺术符号背后隐蔽的自我意识,旨在揭示象征系统之下的意识形态,以期在更为深入的层面上探讨桑塔格文学创作的思想性,以及作家的自我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恩主》表面上“自传性”地建构希波赖特之梦的符号,实际上却是艺术地再现作家的自性一一处于流散中的犹太性以及改宗下的宗教感。这种矫揉造作的写作策略实质就是日后令桑塔格扬名的“坎普”观,而在同化与现代性的双重压力之下,作为犹太裔作家,桑塔格走上一条折中主义的启蒙路线--犹太教“灵知神话”成为她自我意识的“恩主”。

  • 标签: 苏珊·桑塔格 《恩主》 宗教符号 自性
  • 简介: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各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更加紧密,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也有了推陈出新,由于高中生处于高考之前的阶段,各方面的压力较大,且对未来的憧憬也较多,易出现混乱的局面。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逐步的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求学的重要性,兴趣显然是职业选择的第一意识,本文以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及相应的规划要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 标签: 职业生涯规划 地理教学 渗透 高中生
  • 简介:本文从汉字、词语、网络语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年度流行语和年度新词语等方面,介绍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已经发布的2005、2006两个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基本架构、主要数据,并对数据作了初步解读,提出了作者对考察研究工作的一些思考和认识:考察研究需要树立“珍爱中华语言资源”和“服务社会”的全新理念;坚持客观、真实地反映语言生活的实态;促进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兼顾语言生活的动态和稳态;处理好数据发布、初步解读与后续追踪研究的关系;考察结果对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语言规划、语言战略研究的价值。

  • 标签: 语言规划 语言使用实态 语言资源 数据 思考
  • 简介:新中国的语言政策兼顾"一体"与"多元"。1992年以来发布的5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纲要,是了解我国官方语言政策及其发展最直接、可靠的依据。本文对这些规划纲要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新时期的语言政策保持总体稳定,但在对语言本质、语言文字的社会价值、语言多样性、语言文字工作内容的认识和实施方面均有变化,对语言多样性的包容不断增强。本文还根据对历史亲历者的访谈和历史背景考察,揭示影响我国官方语言政策的多方面因素。

  • 标签: 中国语言政策 多元一体 显性语言政策 新时期语言政策
  • 简介:“一语两话”和“一文两体”是两岸的语文生活现状。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背景下面对当前两岸关系和研究未来发展,作者认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都需要一个视角的转换。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汉语词汇系统的丰富化现象;反映“一语两话”语言实际的新型词典的编纂;“两话”在交流中的融合趋势以及两岸在语言规划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等。“一语两话”和“一文两体”的语言观念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协调一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强化民族认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需要文化基础的构筑,新视角下的语言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的设计,将对此有所贡献。

  • 标签: 两岸 一语两话 一文两体 差异 扩容 词典编纂
  • 简介:3.摘要为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我们对普通高中生发放《青少年心理韧性调查问卷》,共发放350份,收回330份,有效327份。结果如下1.高中生心理韧性问卷五个维度上单个项目的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2.高中生心理韧性各维度之间及与总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56~0.664之间;3.高中生心理韧性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体现在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两个维度上,在情绪控制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协助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4.高三学生的家庭支持分别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的家庭支持。

  • 标签: 高中生 心理韧性 现状